标签:
杂谈 |
西江月·《大美徐州》编辑组访古探幽寻老井
孔伯祥
探访彭城老井,搜寻天下遗存。千秋故事墨留痕,牵记当时神韵。
好梦随风飘远,闲愁总伴晨昏。莫言明月满乾坤,几许苍凉待问。
.












左起:李文卿、李先红、孔繁军、孔伯祥(2016年)
.
地势最高的井:饮鹤泉井,饮鹤泉在放鹤亭南侧,何时所凿已无法查考。但比放鹤亭早是可以肯定的,因为北宋以前云龙山叫石佛山,饮鹤泉当时叫石佛井,后人因近放鹤亭,改名为饮鹤泉。云龙山顶的饮鹤泉老井24.6米深

户部山的老井新貌
·
现存最古老的井,应该是彭祖井。徐州的彭祖井有两处,一处在统一街彭祖祠内。明嘉靖本《徐州志》记载:彭祖,尧封彭城,“州城中有故楼宅及井”。唐朝皇甫冉的《彭祖井》说:“上公旌节在徐方,旧井莓苔近寝堂”。另一处在大彭村,历史更久远一些,泉清水旺,相传为彭祖开掘。周围村民世世代代饮用此水,感念彭祖的恩德,立碑以志,上镌“彭祖井”三大字。
与战争有关的井
《墨子·备城门》讲道:“百步一井,井十瓮。”就是说,守城的一方要每百步挖一眼井,每眼井配备十个汲水的瓮。徐州四个城门和重要机关附近都有水井。倒马井、大同街的井都与此相关。统一街北门里,就有口老水井,一直保存到20世纪末拆迁前。现在少华街、原县前街这重要地段,有四口井七个井眼,号称“七星井”。1993年秋,徐州南门大街工地发现三口水井。2006年夏,大同街工地发现的明代徐州重要军事机关徐州卫,有盔甲库、有弹药库、有办公房间,同时也有口直径约1米的水井,这口井平时饮用,战时即为军井。
城下城与井下井
徐州的井下井是黄河泛滥造成的。最有代表性的是现在五中附近的二眼井。之所以称为二眼井,不只是有两个井眼,而是井下有井,井下套井。原来明天启四年,徐州黄河在奎山决口,老城全部埋在黄土之下。数年之后,崇祯年间,在废城上重建新城。人们凭着记忆,在原城门处建城门,在原道路上开新路,这二眼井不偏不倚,开凿在原来井上,方位竟然那么准确,可谓是天下奇闻,上苍恩赐。可以想象当年人们何等的惊喜!地下旧的二眼井直径比较小,还有个石井台,新的二眼井直径比较大,也仿旧凿个石井台。
与井有关的街巷
大同街从东门到西口,有五六口井,小井沿、后井沿地名犹存。倒马井南侧有福水井,清同治年间的徐州府图上就有福水井,今天福水井成为了小区。户部山南有莲花井,现在莲花井填没了,莲花井巷、莲花井小区却叫得挺响。彭井涯、二眼井等均因井得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