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正流沟寺、采风草场村

宣武诗词班同学2009年10月24日在草场村老槐树下合影留念
.
名正流沟寺、采风草场村
孔伯祥
草场地处夹沟镇最北部的偏远山区,自古与镇头接壤仅一曲折羊肠小道相通。1976年夹沟区委首次开通龙顶山,2002年墉桥区委、区政府拨款18万元,连同省民主党集资23万元,重修草场盘山公路,路长2.1公里、宽8米,自此贯通了皇藏峪、大龙泉寺(流沟寺)、大五柳风景区的旅游线。当你步入草场盘山公路,一步一景,一趋一画,南俯大龙泉寺(流沟寺)景观,北瞰草场生态园林,会令你流连忘返,心旷神怡。三面环山,形如扇状的草场村现有人口六百多人,几乎全是武氏家族,土地七百多亩。生态自然古朴,幽静山水园林,是其特色。其间有长山相隔。山道蜿蜒、林木葱翠、野果遍坡、清泉淙淙、古寺掩映、稻香弥野、风光旖而丽、物产丰而佳。草场村现有景点:盘山公路、莲花拜佛、老和尚场、龙爪峪、杏花园、耙子道、十里长山套、狼庙、雾窟、黑龙潭、千年古槐、橡树林、卧牛山、蚂子嚎、岗子泉。
草场村在唐宋时名朱陈村,据黄新铭先生考证:
黄新铭先生几年来为探究香翁诗中的朱陈村着实花费了大力气,从淮海经济区十多个的“朱陈村”中考证筛选,历尽艰辛终于认定今安徽宿州夹沟镇的草场村为昔日的“朱陈村”。随同采风考证,感怀多多:黄公考证朱陈事,韵友讴歌与世存。文史千年花悦目,湖山五柳景盈门。龙泉古寺传佳话,橡树遒枝似覆盆。缘结广成谈佛事,贞观银杏荫儿孙。这次采风采风是我入宣武老年大学诗词班的第四天,一路上,我们经五柳风景区、流沟寺参观完后又奔草场村,沿途由于豪华大巴车身太高太长,当村庄有低矮电线和村路下垂的树杈,影响了车的行进时,我配合夹沟镇的秘书曹彬、镇文化站站长牛洪超、草场村长武家收,遇有障碍拦路挡车时,就找来长长的竹竿把电线和树枝挑高让车通过。
“一家煮饭十家香,十家煮饭香满庄”。夹沟香稻米产于宿州市风景名胜区夹沟镇头寺(流沟寺)呵泉灌区。宋代至明、清为皇宫“贡米”,大诗人白居易常流连此地。 “久慕流沟贡米香,采风来到镇头庄。村中翁妪叮咛少,庙里禅师普度忙。不见蝉鸣啼耳畔,只闻鹅鸭戏渔乡。买粮难得留诗句,诚谢武家仗义郎。”我的这首诗:是我们在草场村(原名朱陈村)完成采风任务后,在村长武家收的帮助下,我们如愿买到贡米时,写给武家收村长的。
流沟寺内有植于唐贞观二年银杏一株,树下有明代天启甲子年立石碑一座,碑文有新丰集三个字,即可印证该地自隋以来属新丰县。寺内还有一横卧石碑,是该寺的重修碑记,碑上镌刻“大明国直隶凤阳府宿州城北闵子乡新丰集徐王陵西镇头村龙泉禅寺……天启甲子(1624年)立。”等字样。由此印证,流沟寺应于明代起改称为“龙泉寺”。贞元十六年(800年)、长庆四年(824年)白居易曾游历于此并留有七绝二首:《过流沟寺》“九月徐州新战后,悲风杀气满山河。唯有流沟山下寺,门前依旧白云多”。《题流沟寺古松》“烟叶葱笼苍麈尾,霜皮剥落紫龙鳞。欲知楹老看尘壁,死却题诗几许人”。由此可见,白居易居住符离集已是不争的事实。
左起:孔伯祥、武仁堂
千年古银树下中间是黄新铭先生
胡德兴院长书丹的流沟寺碑文:
流沟寺全貌
左起:武升锦校长、李敏主席
草场村全貌
新落成的流沟寺大殿(豆腐渣工程)
在流沟寺与广成法师合影
.
黄新铭
千载唐音何处传,门前依旧柳含烟。古泉古木流沟寺,香稻香风武里川。
宝殿空空云荡荡,山花灿灿水涓涓。游人偏爱溪边望,天府今逢大有年。
.
再访流沟素斋香
采风又醉素斋香,偏殿撩烟共举觞。
才赏草场吟雅韵,又闻武里诵华章。
人生坎坷情难觅,世事艰难曲易扬。
菊盛山门谁弄影,禅门敬业法师忙。
2010年10月23日作
.
参加流沟寺正名揭碑仪式感句
程建安
油菜花开春意芳,香山遗韵自传扬。老僧犹说流沟寺,原比龙泉岁月长。
.
咏宿县流沟寺古银杏树
程建安
三人合抱尚余身,暖照枝头叶可亲。草际残碑留记忆,试从漫漶辨年轮。
.
为流沟寺正名有寄黄新铭、黄继志先生
孔伯祥
二月沐春阳,诗翁夙愿偿。求真泉有韵,振翼寺流光。
捧得丹心鉴,吟来美酒香。风情何所寄,壮志动君肠。
.
春过流沟寺
徐书信
孤独桃花寺外开,龙泉池水映新槐。流沟自打复名后,不度春风拂面来。.
.
临江仙·朱陈村
徐书信
朱陈村古桑榆老,唐槐秋菊西风。韶光过隙去匆匆,历经千百载。草茂木犹丰。
幽谷犬吠游人到,老翁骚客相逢。燕王草场早无踪,炊烟余几缕。飘渺竹林中。
.
流沟寺正名有感
魏新建
几处朱陈谁是真?今朝定论解谜津。龙泉正本流沟寺,白氏遗踪濉水滨。
宝刹唐音似曾有,野村古柳又逢春。携诗漫步林间道,当敬黄公考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