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我们都知道,我们的教育历来都是主张“一视同仁的”严厉禁止对于学生进行三六九等的划分。所谓的优等生和差生之间,始终存在着一条敏感的界限,无人敢触及。但是尽管已经触及敏感区域,宜宾学院的决策层,仍计划在2010年度秋季开学时,推出迄今国内高校中第一个“差生班”。
http://s13/middle/5a42d443x8bf1661b7c0c&690
宜宾学院推出“差生班”无意识对于传统观念的一次颠覆。虽然宜宾学院院长汪明说了名称会避开“差生班”这样的叫法,可能叫“励志班”,也可能叫“加强班”。但是掩盖不住的是事实,因为他自己也已经郑重的声明过“没有什么好隐讳的,我们就是要把一些成绩差、能力欠的学生专门组班,让他们从迈进大学第一天起,接受我们的专门训练。”那么,这样的事实是无可争议的。
其实我们知道,宜宾学院的“首次”只能说明这种划分被公开来了,并不等于说以前就没有。其实在每个学校都会设置一些所谓“重点班”、“火箭班”之类,若仔细说来,这与“差生班”又有何异,只不过一个从正面入手,一个从反面入手罢了,结合起来就叫做“两手抓”了。
面对这种情况,我们要讨论的是该怎样来看待这种“差生班”,为此,笔者自己总结了以下几点,以供大家讨论、交流。
首先,我认为这未尝不是一件好事。虽然我们嘴上都反对优等生、差生这样的划分,但其实不管是学生、家长还是老师,我们心里都明白,一大群学生放一块比较,必然会有优劣之分,这也是自然生存规则,要不然还怎么“优胜劣汰”。这样的划分,能够使学生更加明白自己的位置,对于他们自己制定计划、树立目标来说都未尝不是好事。
其次,这种划分效果的凸显还需要老师、家长和学生三方面的配合。首先,作为学校,既然有了这样的划分,就应该担负起应有的责任,对于这些所谓的“差生”更应当引起重视,对其培养相应的培养计划。作为老师,也应该尽心尽责,不能够放任这些学生,要和其他人一样对他们同等对待。最重要的是家长和孩子自己,不能因为进了“差生班”就对自己或孩子自暴自弃,或者是降低目标和标准,而应当更加有进取之心才对。
再次,为什么我们有好多人都对于这种“差生班”有着一种排斥心理,是因为以往的教育中,就有一部分人认为这些所谓“差生”是不可塑之才,所以放任他们,导致的结果是他们自己也丧失了自信,结果就真成了不可塑之才。所以我们都不愿被贴上“差”的标签。如果我们都能认真对待所谓的“优与差”我们就会发现,其实人与人的差距本来是不大的,关键是在于我们把自己放在怎样的一个位置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还是一种激励机制,以前不是有过这样的实验吗,把人分组,然后贴上有形的标签,结果最后证明了差的一组更有进取心,更有成功的潜力。
最后,我要说的是差生不差,若说差,真正差的地方就在于我们太注重那个有形的标签。差与不差不在于别人怎么说、怎样划分,而在于自己会做出怎样的努力。请记住一句话:是金子永远都会发光,不管在什么地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