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溺爱”在家庭中的几个表现

(2009-06-21 17:15:31)
标签:

文化

爱子之心,人皆有之。而家长对孩子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这点不容置疑。但是,家长的“爱”如果到了“溺爱”的程度,也必然会对孩子的心理素质产生消极的影响。“溺爱”在家庭主要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              家长的过分担心。“生了男孩怕学坏,生了女孩怕受害”。孩子出门,家长不陪不放心;孩子放学回来晚一点,不是趴着阳台、倚着门口张望,就是赶紧去接;孩子有个头疼脑热,家长比孩子还着急;孩子一旦吃了亏或是受了委屈,家长马上会不顾一切地为孩子“伸张正义”。正像一只老母鸡,把孩子紧紧的保护在翅膀底下。

2、              在多数家庭里,孩子的一切生活问题都是由家长全部承包的。(有一位中学生,每天早晨都是父母喊着起床。从厕所出来时,母亲正在手持两只碗来回折粥,边折边用口吹,当孩子接过粥时,母亲开始收拾书包,打钢笔水。当孩子吃完饭后,父亲已经背上了书包,和孩子一起下楼。父子各骑一辆自行车,孩子在前,父亲背着书包在后面‘保驾’,孩子结果爸爸手里的书包去上课。到放学时,父亲早已等在学校门口。到了晚上,孩子趴在桌子上写作业,斜着身子把脚放进脚盆,妈妈蹲在地上为其洗脚。后来孩子考上了大学,家长为孩子准备了三个被套、床单、多身换洗的衣服,开学两个月后,家长千里迢迢赶往大学去为儿子洗衣服。放假时,儿子用大包背回来的还是脏衣服。)

3、              家长的全力满足。主要表现在孩子要求什么,家长就满足什么。“无论自己吃多上苦,也不能亏着孩子”;一切围绕孩子转。有的孩子跟别的同学攀比,家长本来没有条件,但仍是想尽办法满足。很多家庭家长还处于“温饱”水平,孩子却早已超过了“小康”。更有一些孩子,是提前跨进了21世纪中叶。

4、              家长的姑息迁就。家长对于孩子不良习惯和缺点错误视而不见,或者轻描淡写。总觉得“孩子嘛。不能像大人那样去要求”,幻想着“树大自然直”。就是孩子犯了较大的错误时,家长也是想尽办法为孩子开脱,甚至不惜把责任揽在自己头上。

5、              家长的许愿哄骗。在孩子撒泼任性的时候,家长宁可许愿、哄、骗的方式对付孩子,也不愿颜色的正面教育。(一个大家庭在大宴亲友,身为中学生的表姐和小学生的表妹闹翻了脸,表妹躺在地上打滚大哭。一时全体亲友一起来哄,有的说尽了拜年的话,有的拿出小礼物,表姐的爸爸许下愿说:“别哭了,等会儿吃晚饭看我揍她!”这时,表姐感到心里不平衡,一头冲进屋里,痛哭。一下子,所有的人又都一齐拥向了屋内,奶奶带着哭腔劝孙女开门,爷爷大声斥责爸爸,表妹的爸爸当即许愿给买一辆山地车。一场好端端的宴席变成了一出闹剧。)

“溺爱”对孩子的心理的危害:

1、              压抑了孩子的创造性和进取精神。孩子们总是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是产生成功欲望的一种动力。家长过多的干预,过分的保护,会扼杀孩子这种获取成果的积极性。实践出真知,孩子们要不断地通过对事物的时间,才能真正认识世界。单靠语言来传递知识,孩子即使都能记住,也不能深刻理解。如果孩子总是得不到实践和创造机会,他们的进取心和创造性将会被扼杀。

2、              “溺爱”滋长了孩子的依赖心理而限制了独立意识。父母过度的保护是为了让孩子减少麻烦。但是,如果父母总是把孩子该做的事情都提前做好,使孩子本来可以探索的范围越来越小,久而久之,就会形成孩子的依赖性格。使他们变得懦弱,缺乏勇气,影响了他们独立意识和自立能力的发展,孩子迟早会直接面对社会和人生的,那时就会遇到真正的。更多的麻烦。

3、              孩子容易形成任性固执、唯我独尊的个性。一个少年犯在写给父母的信中说:“爸爸、妈妈,我犯了死罪,死而无怨。如果说我有什么怨的话,我怨我小时候是那么对我太娇惯,太从容,让我养成了唯我独尊,无法无天的习惯。”这可以说是以生命换来的深刻的教训啊。

   在有的家庭中,还出现了“老子怕儿子”的怪现象。当然老子所怕的,一是儿子“儿子犯了驴脾气”,家长管不了,还惹一肚子气,所以尽量哄着他,满足他的要求,与求家庭平安;二是怕孩子承受不了而不忍心严加管教。显然,“怕”的背后是“溺爱”。这必将导致严重的后果。

4、              使孩子缺乏挫折能力和责任感。在你爱的家庭里,孩子习惯于养尊处优,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他们前面的路是家长提前铺设好的,一旦摔倒,家长会立即跑上去把他扶起来,还要替他排掉身上的土。这样的孩子,遇到困难和挫折,很难爆发出克服困难的自主能力的。

长期生活在溺爱之中的孩子,他们陶醉于“爱”的幸福之中,或是根本没有意识到爱的存在。因此,学生本人很难区别什么是真正的爱,什么是溺爱。即使有时对父母过多的干预、抢先的照顾不满,也多少错把家长的这种溺爱当成了对自己自由的干涉了。

进行挫折教育,让孩子勇敢的面对挫折。失败是成功之母,磨难是最好的教师。“黄金百斤,黑衣貂裘,高车琴童”,未能使苏秦获得任何共鸣,而“头悬梁,锥刺骨”的艰苦却最终使他成为身配六国相印的“纵横家”。越王勾践卧薪尝胆20年而终于吞并吴国,成为南方霸主。家长有意识的对孩子进行磨难教育,才能使孩子在实践中改造那些懦弱、依赖、不善进取的不健康心理,调节那些固执、任性等不良性格。

在我幼儿园大班有这样一个小女孩。‘每天进幼儿园后,奶奶帮着她把外套脱下来,叠好放在衣柜上。奶奶把书包挂在小椅子上,把书、铅笔、本、作业都一一拿出来放在桌子上。这时看一下这个孩子就像一个大小姐一样在旁边看着。奶奶则像一个仆人一样在为她准备一切。然后,奶奶让小女孩坐下,走的时候还要嘱咐几句’。这是在幼儿园里看到的,那么在家里,奶奶又为孩子准备着什么呢?我们可想而知了。这不得不令人担忧,有一天这个小女孩走向社会,等待她是又应该是什么呢?试问: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能够经受住打击、失败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