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情+扭曲+糟蹋:局里局外的儿童节

标签:
礼物受教育权生存权儿童权利公约关爱文化 |
又到了儿童节。看见商场、麦当劳、游乐场、公园、学校都打出了横幅,有的是搞促销,有的是作为一种形式,走过场。家长们,正在为孩子挑选礼物、正在抢购门票,学校早就抓紧排练,私立幼儿园更是以此展示学生才艺,希望打响下学期招生的第一炮,只等“六一”当天,轰轰烈烈闹一场,轰轰烈烈赚一笔,谁在过节?分明是商家,分明是成人。
儿童节(本名国际儿童节,International Children's Day),它是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为了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的节日。大多数国家通常定为每年的6月1日。目前,各国政府普遍关注儿童的未来,保护儿童的权益。联合国1990年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我国是参与制定国和签约国之一。在批准《儿童权利公约》的同一年,我国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这对维护少年儿童的权益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儿童节把我们的孩子累坏了。急行军式的排练文艺节目,孩子尚有收获,只是累了点;游园野餐或许是少有的,值得期待,只是累了点;带着孩子逛遍各大商场,大包小包买东西,只是累了点……仿佛“六一”一天的所作所为,可以补偿长期以来对孩子的关爱不足。全社会关爱孩子,“六一儿童节”那天只是提醒你,不是用一天让你爱心“速成”。通常孩子会哭着喊着参加学校组织的儿童节游公园,回到家,饭量大增,脚底起泡,晚上进入睡眠特别快,那是累的。平时要是能多陪孩子锻炼,多陪孩子游公园,哪至于如此这般折腾?平时难道不能送给孩子礼物,为什么非得集中在这一天?另外,大多学校文艺演出,让学生演出服装自购,而这些服装平时很少能穿上,实在是不合理使用社会资源,浪费家长的钱。
不少家长反对“六一儿童节”折腾孩子,每到“六一”便会有反对的声音见诸报端、博客。不少家长选择给孩子送“大礼”,觉得这才是最实惠的。送什么呢?送芭比娃娃、MP4、书籍、衣服鞋子等算常见的,有令人咂舌的家长送金链子、送金表,动辄上万,不一而足。孩子们收到礼物,自然欢天喜地,少不了叫几声“亲爱的爸爸”“亲爱的妈咪”。儿童节一过,回到“正轨”:演出偃旗息鼓;美食已经消化;脚板上的水泡已经不见了。该赚的赚了个盆满钵满,该花的也花后心安理得了。儿童节一过,还剩下什么?只有几件礼物,以资孩子回忆温暖和关爱。多年以后,你的孩子回忆儿童节,依旧还保留着的,可能就是礼物了。送礼物,仅为了孩子感受一点短暂的爱吗?!居然如此,竟然如此!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想到儿童节设立的初衷呢?当我们以儿童节的名义赚钱,当我们以儿童节的名义在六一“一次性付出”,想想何其悲哀!儿童节的设立,是给孩子设立的,更是给成人设立的,它时刻提醒成人:“保障世界各国儿童的生存权、保健权和受教育权,为了改善儿童的生活,为了反对虐杀儿童和毒害儿童”!
儿童节到来,您是否想到过战乱中失去父母的孤儿?是否想到过地震后的无数孤儿?您是否在自己孩子面前吸烟?二手烟危害家人健康,尤其危害您的孩子。您给孩子买的玩具是否安全?玩具伤人屡见不鲜。您担忧过家里的装修是否“绿色”吗?甲醛超标会率先使儿童致病,白血病、呼吸道疾病犹如利剑。您的孩子爱看电视吗?普通平板电视不仅令视力衰退,更影响孩子脑部发育。您试图改善自己孩子的生活吗?您应该戒烟,您应该给孩子买正规厂家的玩具,您的房子专修后要测试甲醛,您应该买有护眼特色的电视,比如欧宝丽等离子电视什么的。
别让儿童节在“六一”结束以后被抛在脑后。别让儿童节只剩下礼物。
“礼物”这个词的“礼”,在我国的汉字中本意原是“敬神”,到后来才演变成人们的一种行为规范;“礼物”的“物”,是最能体现对神敬意的物品(即牛、羊等牺牲),用以奉献给神灵。也许从那时起,礼的含义中就开始有物质的成分,礼可以以物的形式出现,即礼物。 “礼物”这词本应带有明显的精神成分,并非单一的物质,而现在,礼物的精神成分式微,物质成分越来越重。儿童节的礼物,家长们越送越重,似乎唯有耗资大的所谓“重礼”才足以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爱。最好的礼物不一定是最贵重的,而是急需的。
在儿童节,您的礼物应该围绕儿童节设立的初衷来选择。节日到来,您可以带着孩子到邮局办理业务,给汶川灾区的孩子发去一个百元礼包,或者给孩子换一台等离子电视,保护孩子的眼睛,不让孩子的智力发展长期受到电视的干扰……我们对孩子的关爱应该多一些精神性质,考虑得长远一点。
别让儿童节在“六一”结束以后被抛在脑后,别让儿童节只剩下礼物。儿童节过得背离了初衷,成人们应该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