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何时在世界上评价最高?
(2009-01-18 08:48:27)
标签:
文化 |
中国文化何时在世界上评价最高?
提起中国在世界上的影响,秦皇汉武,或唐宗宋祖,不仅仅是政治过年,同样是文化概念,就连中国的英文名字,都与“秦”、“瓷器”等密切联系在一起。但是,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国,基本处于封闭状态,偶有对外交流,也因交通和信息限制,局限在很狭窄的范围之内,而且政治和权威输出远远超过文化输出。尤其到了近代,由于中国的落后,发达国家普遍认为中国就是没有文化的国家。
中国文化在世界上最隆盛的时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基于以下理由:
第一次世界大战以血淋淋的现实,冲击了近代以来全世界对西方民主和科学的迷信,人们终于发现,民主既能带给人类自由和福祉,同样会助长个人和国家私欲的无限膨胀,演变成战争;科学既能造福人类,也能以空前的规模杀人。战后欧洲的凋敝,和战争废墟上道德的衰败、人们的及时行乐,更导致欧洲人对西方文明的失望。法国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弗朗西绝望地说:“欧洲死了,是战争杀了它。”德国中学教师施宾格勒于1914年预言性地写成的《西方的没落》一书,在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前后风靡全球,书中所谓西方没落了,西方文化没落了,必然由新的东方文化代替的判断传遍东西方。
就是在对西方文化的这种绝望中,中国文化讲求内敛、克制、和平、仁爱的精神进入了西方人的视野。他们言过其实地将中国的文化精神与客观现实等同起来,认为中国的和平文化等于能够带来和平现实。于是,德国青年饭后散步,手里都愿意拿着老子的《道德经》,《华严经》、《庄子》、《列子》、四书五经等,都成了西方的流行书籍。就连中国的圆光、算命、扶轧、招魂之类,在西方也大有人研究。诚如当时的日本学者内崎所说:“列国之视线,现皆集中于中国,盖以其为乐土也。”学界泰斗罗素也说:“中国的文明并不比我们差,我们不要自封为高等文明的卫道士。中国人更有耐心,更为达观,更爱好和平,更看重艺术,他们只是在杀戮方面低能而已。”他断言:“在未来的两个世纪里,整个世界将受到中国决定性的影响。”此外,杜威等也对中国文化给予了极高评价。
显然,西方人对中国文化言过其实的厚望,是被战争打懵了以后不切实际的幻想,随着战后恢复的展开,民主、科学等依然是追求的方向。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中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如此地位,不仅是空前的,至今也没有第二个可以比拟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