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北京大学希伯莱语专业的副教授

(2016-03-07 16:56:52)
王宇女士是北京大学希伯莱语专业的副教授。在王宇看来,中国和以色列两个民族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王宇认为,虽然开封犹太社团的规模不大,但受到中国历代统治者的欢迎,宗教环境宽松,更没有受到排挤和迫害。开封的犹太社团就逐渐融入了中国社会。

  国际在线报道:王宇女士是北京大学希伯莱语专业的副教授。1995年,她完成了北大第二届希伯来语班的各项学业,毕业后留校任教。说起当初为何选择希伯莱语专业,她坦诚地说,其实她刚进北大时第一志愿报考的是阿拉伯语。当时正赶上中以建交前的关系热潮,北大从各专业抽调了一部分学生编入希伯莱语班,她很幸运地被选中了。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这门古老语言深深地吸引着她。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jryw/201204/62604619e3be4a3d626c94bd107a53c1.jpg

  王宇后来还赴以色列攻读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在以色列学习、生活多年之后,王宇现在的主要研究方向已转向以色列社会,涉及少数民族、社会矛盾、巴以冲突与和谈等问题。王宇的丈夫尤里是希伯莱大学东亚系主任,研究中国政治思想史。也许是因为彼此把对方的国家作为研究对象,在日常生活当中,王宇和丈夫经常能够站在对方民族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互补性强。在王宇的眼里,以色列人勤劳勇敢,积极进取,即使在不利的环境下仍能克服困难,取得经济、科技、文化上的巨大成就。王宇认为,犹太民族和中华民族有着很多相似之处,历史悠久、重视家庭和教育,所以两个民族才会被认为是聪明智慧的。她说,“以色列有自己的生存法则,你必须到当地生活才能有所体会。”在她看来,如今的以色列就像她的第二故乡。

  王宇非常看好中以关系的发展前景。她说,“虽然中以建交只有短短二十年,但是取得的成就很大,比如经济合作,以色列的农业滴灌技术引进,以后还会发展海水淡化、环保等方面的合作。以色列有科技,而中国有政府后盾,双方可以合作,实践先进理论,以色列公司还可以来中国扩大企业规模。”她希望,将来有更多的中国人和以色列人能够走出去,到对方的国家亲眼看看,互相了解,增进交流和合作,共同推动两国的发展。

  在王宇看来,中国和以色列两个民族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王宇早年曾做过有关古代中国犹太人的研究。关于历史上在中国生活的犹太人,她提起一个发生在明代的有趣故事。当时,有一位叫爱田的中国犹太人曾通过科举获得了功名,并被派到当时的都城,也就是现在的北京做候补官员。爱田听说京城有人也信仰唯一的神,便前去拜访,他因此见到了著名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可是言谈中,利玛窦发现,爱田并不是基督教徒,而是很早以前就已经来到中国的犹太人,中国的“孤儿社团”也由此被发现。

  王宇说,其实早在宋朝时期的开封已经就有一个犹太社团。犹太民族虽然已经流散了几千年,但在世界其他地方依然保持着自己独特的民族性,惟独中国开封的这一犹太族群在数百年间被逐渐同化了。王宇认为,虽然开封犹太社团的规模不大,但受到中国历代统治者的欢迎,宗教环境宽松,更没有受到排挤和迫害。因此,很多人开始研读中国传统的四书五经,参加科举,融入了中国的官僚制度和教育体系。清代,中国闭关锁国,中国犹太人与外界的联系就更少了。渐渐地,懂希伯莱语的人越来越少,宗教问题也无人可以解答。因此,开封的犹太社团就逐渐融入了中国社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