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发烧了,到底该不该吃退烧药?

(2010-09-19 10:41:28)
标签:

健康

联洋

发烧

退烧药

用药

分类: 健康科普

孩子半夜发高烧,父母急得有如热锅上的蚂蚁。退烧药、冰枕、散热贴片安全吗?究竟该不该用?

(转载自《2010/09 康健杂志 142期》)

 

深夜里,孩子忽然发起高烧,用了冰枕也无法退热,焦急的母亲顾不得外头正下着滂沱大雨,匆匆抱起小孩就往村子里唯一的诊所冲。当然,狂奔抵达后,还一定会猛敲诊所大门,哭喊着请医生救救这个孩子……

这个场景是不是很熟悉?无论是电影、连续剧或小说,总是很喜欢使用「孩子半夜发高烧」的桥段,不过,这些情节却会在我们的脑海里,对「发烧」这件事留下错误印象。

根据台湾小儿科医学会估计,半夜挂急诊的儿科病患,约有八成是因为发烧,不过在大多数情况下,家长其实大可等到白天再带孩子去看病。

小儿科医学会指出,除非发烧到摄氏3941度,出现抽筋、意识不清或先天体弱,才需要采取服用退烧药等积极退烧作法,否则一般发烧只要妥善照料即可。

也许有人会质疑,老一辈不是常说「烧过头会烧坏脑子」吗?但这种说法其实并不正确,目前并没有任何证据显示高烧本身会对神经组织造成永久性的伤害。

老一辈之所以说「发烧会把小孩脑子烧坏」,那是因为小孩罹患脑炎、脑膜炎等疾病,发烧只是疾病的症状表现之一。也就是说,只有脑部严重感染病症才会损害神经组织,一般感冒发烧并不会让脑部受损。

发烧处置:以感觉舒适为主

「发烧是身体的警讯,」长庚纪念医院中医药剂部主任杨荣季说,发烧代表人体正在启动反应机制。

发烧一方面是微生物引起的,另一方面则是外界环境的冷热及身体的不平衡所造成,因此,并不是每次发烧就要立刻吃退烧药压下来;如果不让人体机制启动,哪天突然生病了,身体就会反应不及。

在中医的观点里,人之所以会发烧,就是因为身上的阳气与外界寒气互相抗争,才会产生热。发到热宣泄掉,烧当然也就退了。

因此,退烧的重点不在于吃退烧药或使用冰枕立刻降温,而是该用什么方法让人体自然泄热。

「内有所需,必外有所求,身体自然会告诉你有哪些需要,」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传统医学科针伤科主任陈萍和说。

小孩与大人发烧时的处理方式其实差不多,只不过小孩比较不懂得描述症状,除了量体温外,父母还得细心观察孩子的反应与活动力。

陈萍和表示,如果孩子发烧了仍然活绷乱跳,就不用太担心;处置方式则以孩子「觉得舒服」为主,不是所有人发烧都一定要盖棉被闷出一身汗,也不是每个人都得减少衣物来降低体温。

一般感冒发烧,如果是单纯的热象,患者会躁动不安、身上温度很高、感觉热、口干舌燥、无法排尿、便秘等;寒象则是患者体温虽高,但是却畏寒发抖。热象和寒象的处理方式截然不同。

热象:觉得很热、冒汗、喉咙痛、出现黄痰,这时要想办法泄热,可以减少衣物、保持室内通风,室温以摄氏26度左右最好,多喝温水增加排尿与排汗,藉着排出水分带走体内热度,也可以喝果汁,或是冲泡等渗透压的电解质锭。

寒象:发烧却畏寒,则要注重保暖,多穿衣服、盖棉被、喝热水、吃热稀饭维持体力,千万不要使用冰枕、散热贴片等物理退烧作法,以免让患者的能量消耗更快。

 

不建议冰枕、散热贴片降温

家里的小宝贝发烧,爸妈一心急,往往就用错误的方法来帮孩子降低体温。

例如过去曾经被使用的「酒精擦澡」,因为酒精快速挥发散热会引起表层血管急速收缩,体温瞬间降低,反而有碍散热,再加上孩童若不慎吸入酒精可能会中毒,所以医界已不再使用这种方法。

其他的物理退烧法包括冰枕、低温毯、散热贴片等,中西医也都不建议使用。

小儿科医学会表示,当发炎反应导致脑部下视丘体温定位点上升的时候,脑部所认定的正常体温会超过摄氏38度,体温便会跟着上升。

然而,冰枕等物理退烧法只能加速皮肤散热,却无法矫正发炎反应所引起脑部体温定位点异常上升的现象。

发烧时如果使用冰枕等物理退烧法,就等于是违背脑部的温度设定而让热量流失,就好比把热水瓶的温度设在摄氏100度,一面插电加温,一面却不停地丢冰块进去,不但会让病人觉得寒冷不适,也会增加无谓的能量消耗。

台北市立联合医院中医医疗部主治医师黄裕昌也说,发烧使用冰枕、散热贴片并不好,因为受寒处的血管会收缩,反而让身体里的热散不出去,如果已经出现畏寒症状的发烧患者还睡冰枕,只会觉得更冷。 更危险的是,如果代谢疾病、慢性心肺疾病、慢性贫血等患者在发烧时使用冰枕退烧,身体恐无法应付突然增加的能量需求,可能导致代谢机制崩溃或心肺衰竭,实在不得不慎。 只有在衣服穿太多或中暑等体温过高、但脑部体温定位点正常的情形下,才可以使用物理退烧法降低体温。

 

苦寒伤脾胃 退烧药应少吃

物理退烧法行不通,干脆吃退烧药如何?

目前有许多研究都显示,适度发烧可以提升免疫系统的效能,也有研究显示退烧药会压抑免疫反应;在动物实验中使用大量退烧药,反而会增加败血症的死亡率。

医学界普遍认为,人类生病的时候发烧,可以算是一种保护性的本能反应,目的在加强我们对疾病的抵抗力,因此不必急着吃退烧药。

不但西医主张尽量少吃退烧药,中医更是认为感冒药、退烧药属于苦寒性质,吃多了会伤身,免疫系统也会变差;用塞剂比退烧药更危险,有些父母用塞剂帮孩子退烧,结果孩子体温降得太快,甚至体温过低。

黄裕昌在门诊时碰过不少感冒患者从西医改看中医。

他说,西医治疗感冒发烧,最常开解热镇痛剂与止咳化痰等药物,药性都偏苦寒,或许对风热温病型的患者有效,但对于风寒型感冒与体质较虚弱的患者来说却是「寒上加寒」,吃药后症状可能只好一点点,不过人却变得更虚、更没体力了。

「常常投退烧药,身体的免疫力就不会被唤醒,」他说:「有很多鼻过敏、常生病、老是在吃药的小孩,脸色都很苍白,也许他们之前感冒时都处理得不太好。」

陈萍和也常遇到很多父母带着反覆发烧的孩子就医,一问之下,发现大部份的孩子都是先前感冒发烧,吃了退烧药后虽然体温暂时下降,但等到药效一过或是停药,马上又烧起来,有的小孩就这样反覆发烧长达一、两个月。

 

「虽然温度会被退烧药的药效改变,患者也觉得体温降下来一些,可是真正的病因并没有消失,」陈萍和解释,退烧药只能暂时降温,想战胜发烧还是要靠个人的抵抗力。

有不少小患者感冒吃药退烧后,却开始出现尿床、汗流不止的情形,西医判断是自律神经失调、长大就会好转,但中医则认为是因为「吃药吃过头」,退烧药的苦寒不但伤脾胃也伤阳气,才会让孩子汗孔被打开、无法控制水分的流失。

缓解症状  按摩穴道自己来

发烧时,有哪些不吃药的方法可以缓解症状?多休息、按摩穴道都有帮助。

学学医生的祕密:感冒发烧了,第一件事就是去睡觉。杨荣季表示,父母应该设法让发烧的孩子安静下来、多休息,不要再耗损体力。

若想要缓解不适症状,中医师建议可以按摩合谷穴、曲池穴,头痛可以按中渚穴,按摩大椎穴则有帮助泄热功效。

如果小孩子发烧不舒服,黄裕昌建议父母可以让小孩趴着,从脖子后方的风池穴沿着脊椎两侧的膀胱经穴道一路按下来。

如果是大人发烧,还可以透过刮痧来散热。

另外,很多时候幼儿发烧不是因为感冒,而是便秘,有时便秘也会引起喉咙痛。

孩子喉咙痛时,杨荣季建议父母可以观察孩子,若出现淡黄色舌苔,可以拿纱布沾少量盐水或生理食盐水把舌苔刮掉,刮掉后约1530分钟内就会逐渐恢复食欲;便秘的话,可以让孩子动一动脚踝,或是沿顺时针方向按摩肚子,排便会比较顺畅,烧自然也会跟着退。

 

Box:哪些人必须积极退烧?

虽然大部份的感冒发烧都不会有大碍,但有些人可能比较经不起发烧,包括:

慢性肺病

成人型呼吸窘迫症候群

并发心脏衰竭的心脏病或发绀性心脏病

慢性贫血

糖尿病与其他代谢异常

过去曾经有单纯发烧引起抽搐的热性痉挛

癫痫患者

以及其他因为发烧而有不适症状者。当体温超过摄氏38度就可以考虑退烧。

为了应急,家中可以常备退烧药,使用前应打电话征询家庭医师该用多少剂量。

值得注意的是,儿童使用阿斯匹灵可能会导致「雷氏症候群」,所以阿斯匹灵不可以用于18岁以下的孩子。阿斯匹灵的主要化学构造是水杨酸,而台湾目前上市的注射型退烧药,主要成分也常用水杨酸,所以18岁以下的孩子也不应施打。

让孩子动一动脚踝,或是沿顺时针方向按摩肚子,排便会比较顺畅,烧自然也会跟着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