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短期磨底  适当参与超跌反弹--盘后十分钟160115

(2016-01-18 10:21:57)
标签:

2016/01/15

王先春

五矿证券

盘后十分钟

红周刊专访

分类: 盘后十分钟
红周刊:本周沪指再创新低2867点,与2015年8月26日的2850点仅仅只差17个点,是双底还是会有反复?
 
王先春:本周市场一片悲观,沪指打到2867点,我们也非常艰难,好在我一直坚持2850-3000点这个底部区域在短期内不会有效下破,也反复强调“B浪没有结束,C浪没有来临”,也不会因为这一次下跌而改变这些观点。可能很多人认为当前属于C浪下跌,我并不认同,而是坚持B浪没有结束,认为5178点以来的调整时间可能很长,所以我曾反复强调3800-4200点2年内不会有效突破的观点,可能也算是国内第一人如此说吧。此时,我想很多人应该逐渐理解我说这个观点的意义了。
 
我们可以比照2002-2005年市场,沪指当时在1300-1700点间反复运行,直到2005年打破1300点击破1000点到998点开始反转。这一次,我认为2850点或者2807-2850点,或者归结为2800点,应该是可以比拟当年的1300点,这里,多空会反复争夺,并不断试探对方的底线。也就是说,当年1300点之上的反弹均属于B浪,现在的2800点上方的反弹,可能也属于B浪;当年以5浪结构构造B浪,眼下也有这种可能。所以,当指数打到2867点后,我们不应该悲观了,反倒应该相对乐观,看到这里的机会,看到这里将会出现非常有意义的超跌反弹。我认为3800-4200点未来2年内无法突破也就是基于B浪这个高点应该不会停留在3684点一线,还有上冲的潜力,也就是说指数回到了2800点附近,我们理论上其实还可以有近千点的空间操作,只是当技术形态再度呈现超级底部形态,多数人认为再攻4500点、5000点时,基本上就可以撤退了。如果后市不慎下破2800点,那么在初次下破后,将会是超满仓机会。
 
这样一来,所谓的双底,可能只是雏形,我们可以认为在构造双底,但未来绝对不会是完成双底形态,也就是不会对双底形成突破,而且在价格形态表现上,我预计不会那么标准,也就不会呈现单边反弹行情。这一点,我要重点提醒投资者需要注意。对于是否新低,我刚才也强调了,短期概率不太大,未来的C浪,是有这种杀伤力的,我们必须敬畏于2005年的走势,也必须敬畏于2012年后的走势,这才是C浪。
 
短期而言,2867-3000点将有反复,需要成交量的放大,如果继续维持当前成交量,我觉得下周仍不十分乐观,市场将会继续洗掉恐慌盘或者平仓盘,在多数个股超跌的基础上,资金会呈现波段状态,不排除再度回踩2900点。后市只有放量站稳3050点,才有可能向上攻击,一旦确立,3200-3300点还是有希望摸到。
 
红周刊:元旦后下跌太急,投资者该如何操作?
 
王先春:这么残酷的下跌,说实在的,我也没有预见到,之前只是强调3684点过不去,可能会回踩3400点,所以,我没有很坚定的提示空仓,这是一个失误。但在指数下破3400点后,奢望于反抽多一点,很遗憾,所谓的熔断机制成就了股灾3.0,也就是本周没有机会出逃或者做T。我想大多数人投资者可能都如此。
在底部并未完全确认前,交易难度还是蛮大的,我不建议开新仓,即使非常看好的反弹标的,恐怕也只是小仓来参与。我主张在自由品种上做T,逢高适当的减一点点,当低于T卖出成本时,再考虑买回,不要奢求短期解套,只要你端正心态,慢慢的,慢慢的交易,以摊低成本为目标,我想,应该还是可以度过这个底部确认阶段。最为后怕的是,面对上涨你买入,或者追高买入,面对下跌你杀跌,那么做T可能会适得其反。如果你把握不好,不如不做,耐心的坚守,等待。

红周刊:对轻仓者有什么好的超跌反弹标的没有呢?
 
王先春:我主张不放量不进场,底部没有加大换手,没有成交放大,很难有相对较好的交易机会。轻仓者,如果你善于研究,我建议重点留意一些员工持股、或者股东增持深度被套的品种,当然以新兴产业为主,譬如近期我反复提示下跌有量的万达信息(300168)、江特电机(002176)、金龙机电(300032)等等。对于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细分龙头的超跌反弹,也可适当关注。但请注意,属于超跌反弹,不可恋战,要记住是短平快,包括止损。


(作者简介:王先春 现任五矿证券首席策略师)
------------------------------
王先春个人微信公众号: shenzhentuishou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