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欢喜自在』--忍而无忍

(2012-11-01 09:36:07)
标签:

股票

股票池

黑马

牛股

分类: 心灵修养

本文为圣严法师《欢喜自在》系列文章,引自无量香光(http://www.goodweb.cn/),文字浅显易懂,清澈见底,想必十岁的孩童也读得明白,但八十老翁不一定能写得出,做得到。有时候,我们是该每天抽哪怕是十分钟的时间安静的思考这些问题,这样我们在生活,工作中也许有所觉醒,也更自在。

 

 

『欢喜自在』--忍而无忍

圣严法师

 

 

忍而无忍

   忍就像搬石头压在草地上一样,地下的种子却依然存在,只是一时无法生长出地面而已。

   我们要如何修行才能得到「真功夫」?功夫一定要从历练中得来;修行的方法很多,但离不开一个字——「忍」。

   做人如果经常忍不下一口气,那真是非常痛苦的事;当我们和别人发生冲突时,常常理直气壮地认为:「你不让我,我为什么要让你?」彼此互不相让,为的就是争一口气,如此一来,自然就陷在无比的烦恼、痛苦中。

   一位年轻小姐满腹委屈地告诉我:「师父,我对于工作非常尽心,甚至经常接手同事们不愿意做的事,但是仍然有人说我做得不够好、不够多。无论工作多辛苦,我都可以忍受,但我如此卖力,他们不但没有称赞,反过来还嫌弃一番,我实在咽不下这口气!

   我回答她:「目前的功夫只是『忍』而已,还没达到『吞下去」的地步:其实,真正的功夫不只是吞下去,还要能够消化掉才是真功夫。」

   「忍」,就像搬石头压在车地上一样,地下的种子还仍然存在,只是一时无法生长出地面而已。所以,先由忍做起,然后要把忍的感觉吞下去,进而消化掉,提升到「忍而无忍」的自然境界。

   比如再美好的食物,也必须经过吞食、消化后,才能吸收营养、排除杂质。同样的,当别人说了一句难听的话,你听了之后不把它消化掉,那句话就会永远存在心中;别人讲的也许只是一句无心的话,而你却当成「有意」,如此,自己的心便经常受到伤害。修行,就是要学「吞得下」,又能「消化掉」的功夫。

   她听了这些话,虽然泪珠仍挂在眼眶,却开朗地笑了:「师父,我明白了,是不是因为自尊心太重,所以容易起烦恼,别人嫌一句不好,自己就受不了?

   我说:「对!一个人的自尊心太重时,就会形成『我慢心」,总觉得自己已经做得很好了,为何得不到赞赏反而遭议论?这就是自尊心膨胀成『我慢心』的反应。也因为有自尊心,所以会自我要求把工作做得更好,如果做不好,就会生出自卑感,但是在面对别人时则转为「卑劣慢」——因自卑而转化为傲慢的态度,美其名说是自尊心,其实是卑劣慢!」

   她又说:「以前我在某个单位工作时,总觉得同事们都对不起我,因此生活得非常烦恼,无法和他们相处,于是要求转换到目前的单位。现在回过头来想想,当初的同事都很好,他们并没有什么差错,是我自己不对。」在这个新的工作单位里,她遭遇到比以前更多的烦恼,但也因为经历这些磨练,促使她回想到过去自己所犯的种种错误而加以检讨、反省,进而彻头彻尾地改变偏差的人生观点。

   有时我们处在好环境中,却不知道珍惜它,只觉得「我不负人,人人却负我」;换个环境后,因受到另一种人事的磨练,才体悟到当初的人事并不比目前的差啊!为什么在那里我感到痛苦,换到这里我还是痛苦呢?

   症结出在自己的身上,因为「我」不会忍耐,不知吞下这口气,更不懂消化掉这口气。

   修行的功夫层次千差万别,方法也很多。可是如果少了「忍让」和「消化掉」的功夫,那么即使获取其它的法宝,也往往派不上用场。

   我们要记得常常反省自己:是否自尊心太强或有卑劣慢?平常做事要随分随力、尽全心去完成一件事,事情做完后,即使发现结果并未达到完美,但因为自己已竭尽心力,所以大可心安理得,不必在意别人的批评。

   若是对任何人事都能存着「感恩」与「宽容」的心去「善解」,我们就能常保欢喜、快乐自在。当我们具备善解的能力时,前面所提的忍让、吞下、消化的功夫,就可备而不用了。

 

 

择师与敬师

   现在有许多人丧心败德;道德败坏起于不能尊师,心志丧失因于不能重道。

   有句话说:「生我者父母,成我者师长。」

   人的身体从父母而来,而要成就道业学业,则必须仰赖师长。因此,我们除了孝养父母之外,还应该奉事师长,遵从他们的引导。

   过去的人学一门功夫,一定要拳拳服膺、顺从、尊敬师傅,才能得到师傅全心的调教和真传;如果态度轻慢,不认真学习,必致一无所成。而现在的教育普及,有许多的进修机会,老师也不只一个,因此学习要有方针,并且要慎重选择良师。

   择师既在于自己的意愿与志向,想求得师长传授毕生所学,一定要必恭必敬,贯注精神,认真努力地学习;尤其引导我们学佛入道、培养慧命、教导并洗炼我们心灵的师长,其恩德既深且重,我们更应该感激与尊重。

   学佛一定要跟从正道明师,才能成为正信的佛教徒以造福人间;求道有八万四千法门,那么多的道路,如果今天走这条,明天走那条,走了心乱、听了心迷,又有何益?唯有谨慎选择良师益友,一心一志,才能安心于道,心安则理得。

   现在有许多人丧心败德;道德败坏起于不能尊师,心志丧失因于不能重道。古人认为「师之德重于乾坤,弟子事师不敢轻慢」,所以师长一言重于泰山,他们能谦虚诚恳,尊重前辈,甚至舍身求法,所以能修身立德,为后世的楷模。而现在许多学子,却轻视师言,甚至对师长仇视轻蔑,真是可叹!

   唯有「终身奉道,以报师恩」,才是真正尊师重道、修身立德的要法。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