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喜自在』--打开烦恼之缚
(2012-10-19 09:41:42)
标签:
股票股票池黑马牛股 |
分类: 心灵修养 |
本文为圣严法师《欢喜自在》系列文章,引自无量香光(http://www.goodweb.cn/),文字浅显易懂,清澈见底,想必十岁的孩童也读得明白,但八十老翁不一定能写得出,做得到。有时候,我们是该每天抽哪怕是十分钟的时间安静的思考这些问题,这样我们在生活,工作中也许有所觉醒,也更自在。
『欢喜自在』--打开烦恼之缚
圣严法师
生日的省思
我们要知思感恩,要多为父母种福,就是在报父母恩。
有些人一到生日就大宴亲友,铺张庆祝。仔细想想,我们在人间如果不会为人群付出,我们的人生与其他动物有何差别?
我们一辈子不知吃了多少人辛苦耕种的米,穿破了多少别人辛苦织成的衣服;若对人生毫无贡献,只是一个消费者,“生日”还值得庆祝吗?
生日就是母难日,母亲为了生育我们,受了很多苦,十月怀胎阵痛时的呼天叫地,生死在一线边缘。母亲受难、受折磨的日子,我们应思报答感恩,才是真正的孝。
我们要知恩报恩,要多为父母种福,多为父母行善事,就是在报父母恩。因为身体是父精母血构成的,我们做一件好事,这分功德就是父母的,报答他们当初所付出的担忧、操心以及种种辛苦和烦恼。
打开烦恼之缚
一般人常会患得患失,人如果没有「得」的心理,就不会有「失」的烦恼。
一般人常会患得患失,以致心境无法安定,思虑无法澄澈,心灵时时随着外境的变化而起伏动荡。与人相处,往往为了自我的利益而勾心斗角,既患得又患失,终日为忧愁缠缚。其实,人如果没有「得」的心理,就不会有「失」的烦恼。
人生活在最平常、最平淡的日子里,心理最为安定。在平凡清淡中过着安详而有意义的人生,因为没有患得之心,相对的便没有患失之苦。反之一味追求欲爱,得不到满足,就会沉溺于忧愁惶恐之中:人一曰生活在忧愁惶恐中,就容易丧失自信,怯懦逃避。
佛陀说:众生之苦是从欲所生,因欲生忧,因忧生怖。人们的烦恼都是因为欲念而起,而欲念就像一个破桶一样,无论添进多少水也会逐渐漏失:水远填不满。欲望得不到满足所以会有忧愁,有忧愁就会生起惊惶不安之心。
「爱河千尺浪,苦海万重波」,求而不得是苦:求得之后仍无法满足,禁不起欲爱的鼓动及外界的诱惑,又永无尽期地渴求,有如汹涌的波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无限的爱欲与情欲,就是人生痛苦的因由。
因此,想去除烦恼一定要调整自己的心念。
心满意足的人,即使是一草一木,无不视为美景春光,感觉非常满足快乐:不知足的人,即使享有人间最丰富的物质生活,也难遣心灵空虚之苦。所以我们常说「舍得、舍得」,能「舍」即能「得」,待人处事若抱着无量的慈悲、欢喜心,付出而无所求,就能事事如意。
我们应该具备充分的信心,拿出勇气降伏忧愁、欲念:得时不贪着、失时无挂碍,就能打开烦恼之缚,心灵自在轻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