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牛之初,2300焉?2500焉?(一)

(2009-02-04 20:12:43)
标签:

财经

操盘

股票

股市

金融

民间股神

分类: 金融股票

牛年之初,迎来赫赫的上涨,一气呵成的连续突破2000点、2100点,面对心有余悸的2100点,面对不敢相信的连续上涨,不少人兴奋又恐惧。

 

兴奋的是,终于看见了牛年的牛气;恐惧的是,或许有人还记得推手说过的“乐观遇调整”,生怕面对突破2100点后人气高涨沪指又迎来调整。面对业已放大的成交量和2100点上方的阻力,沪指到底会怎么走?至少在推手的QQ留言中,发现了不少朋友问大盘的问题,以及操作取向。值得庆幸的是,推手早在周二下午盘中与深圳推手论坛的朋友于就投资者心中的疑惑进行了实时交流,并给出了推手近年来最大的改变――明确的操作思路和操作对象,至少现在有了一定的收获。

 

眼下,推手不想过多的阐述,对于未能及时获悉信息的朋友来说,推手还是应该明确的给出自己的观点,尽在以下图表分析中,仅供参考:

 

如果对大盘方向把握不准,大家不妨结合有较多参考意义的深圳综指、深圳成指、沪深300、上证指数来分析。

 

深圳综指:

 http://photo16.hexun.com/p/2009/0204/295388/b_vip_04917929EE7FBB4C60BB2E701B694CFE.jpg
深综指已于牛年之初突破H线,且有效(2天和3%的原则),说明相对于“9.18”以来的下降趋势已经反转!或者说B浪反弹已经出现并确立!后市注定将继续走高。通常情况下,按照目前的量价关系以及趋势形态,深综指若能出现技术性回抽H线,则更有利于行情的发展,理论目标为三角形的量度升幅。

但提醒注意的是:B浪通常是诱多形态,当市场人气转入疯狂时,谨防快速获利回吐杀跌出现。只是目前暂不需要过于担心。

 

深圳成指:

 http://photo16.hexun.com/p/2009/0204/295388/b_vip_77CEB0DFD2D30EEE59926CA22091885A.jpg

深成指不曾突破H线但试图突破迹象非常明显,从主要趋势的划分来分析,相对于“9.18”以来的次级折返走势已经逾越0.618,显然反转趋势形成。

 

沪深300:

 http://photo16.hexun.com/p/2009/0204/295388/b_vip_91B218D8209D46AFB50AD3062249DAF8.jpg

沪深300指数已于节前突破H线,相对于“9.18”的下降趋势已反转,但尚未创出“9.18”高点之新高。根据支撑与阻力关系,价格可能会在2258点附近遇到短线阻力,或将引领没有参照物的深圳综指未来短期阻力附近的震荡。

需重点留意:沪深300指数与深圳综指将会决定短期市场强弱,并影响上证指数和深圳成指的走势,操作上更多的注意沪深300指数和深圳综指的成份股的走势,并据此短线操作。而中线则暂不理会短期调整,可以耐心持有直至25%的理论目标收益。如何实现这样的收益,“深圳推手论坛的主要品种值得大家重点参与,在此就不再重复。 

 

上证指数:

 http://photo16.hexun.com/p/2009/0204/295388/b_vip_E6B7F529677350E171577FDFBD30370D.jpg

很显然,沪指是较早的突破了H线,但节前有重返H线之下的可能,牛年之初方才确认。目前主要阻力在于2100点是否有振荡,其次是2145点,并之形成2100-2150点的短线阻力,随后是2333点。三角形突破之后,只是遗憾的是按照学术理论在突破点算起的量度升幅则在2308点,仍旧未能突破2333点,因此,对于未来的涨升空间的研判,则有必要依赖于上述三指数的综合研判。只有有效突破了2333点,方可确认沪指的B浪,结合前述指数,对于沪指而言2333点之下,都属风险较低的范围,未来高点或许会应验推手早就预测的2500点的目标。

顺便提一下,之所以不想把早就置顶的《报复性反攻 剑指2500》的文章撤下,也就是提醒朋友们注意这一点。

 

对于详细的基本与技术分析,推手想在周末的文章中重点阐述。同时提醒,我们需要注意的是日经指数、恒生指数、道指对A股的影响,这是周边氛围的影响。敬请关注下篇文章分析。

 

深圳推手即日晚8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