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ETF拯救世界:论股市投资(三)

(2019-11-04 12:44:41)
标签:

杂谈

分类: 杂谈
客观预估自己的投资收益率有意义吗?2019.4.10

客观预估自己的投资收益率有意义吗?

非常有意义。

最大的意义在于,可以让你从投资目标反推需要投入多少本金,有助于你达成目标。

无论是未来的教育费用、养老费用或者是实现其他的目标,你都可以叠加时间+收益率来反推需要投入多少本金。

在此基础上,你可以设定乐观、中性、悲观三个条件。比如,乐观设置10%-15%,中性设置7%-9%,悲观设置4%-6%。

10年后你需要200万或者2000万,客观理性的看,现在大致需要投入多少本金?每年需要多少?你都要知道投资收益率。

我不是说你把预期收益率调到20%不行。只是到时候目标实现不了千万别哭啊。

最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希望每年翻番来买股票,最终发现自己的年化收益率是10%。负的。


我能看出,很多朋友投资经常陷入的一个误区就是:

这个东西没有长期投资价值,或者长期投资价值很低,为什么要买它?我就不买。

投资品种有两类,一个叫做有长期投资价值,一个叫做有中短期交易价值。

很多“价投”只买前者,很多短线客只做后者。

我不这么做。小孩子才选择,成年人都要。

很多品种长期看确实价值一般,但我并不想长期拿,我只吃它上涨的这一段。你非要跟我说——它长期不行,不行不行。这就有点鸡同鸭讲了。

所谓长期投资好像听起来要比短期投资高大上?这就是又有了执念。

哪里有机会,哪里能赚钱,哪里就应该有你的身影。至于长期短期,并不是最重要的。该长期持有的好东西就踏踏实实拿着,该做波段那就吃完就走。

千万别把自己局限起来。任何事情都是如此。


我看很多朋友分不清债市走势和转债的关系。极简说几句。

其实各位每次打的转债,不应该算是债券范畴,它的走势跟股市关系更大。目前的情况不用犹豫,每只都打就对了。

很难破发,即使破了也问题不大,因为你不会中太多。另外你持有很多只,资金分散,也不是大问题。

我不想说转债没有风险,毕竟之前辉丰跌到70。但是可以说,转债从整体看,风险不大。绝大多数转债都会在100以上,最终,大多数转债甚至至少能见到120-130。

所以你只要不重仓单只,风险不大。我自己是每只必打,打到了也不会去研究,到了120-125就卖出。除非它出了强赎公告,就会赶紧卖掉。我没空研究每只走势,所以是120-125。如果你有精力,可以认真研究,有的会涨的更高。


上午有朋友问,为什么你认为要调整不减仓。

有两个原因:

第一,历史上熊转牛初期,出现大幅调整的几率大。但并不代表必然出现,比如08-09那一波。不是100%的事情,你就要权衡一下利弊得失。如果调整,你会得到什么。如果不呢,你会失去什么。

第二,有些品种是所谓的投资品种。即,可以超长期持有。除非极贵,尽量少去打扰它的成长。比如成本低廉的优质股权。有些品种有交易价值,长期投资价值会差一点,比如债券 黄金 原油等。所以我们想办法做交易赚利润,但不会超长期持有。


这是中证500全收益的走势图。不用更深奥的数据,你就能看出很多东西。

长期看,指数一定是向上,即使短期波动巨大。就算是被斥为“赚不到钱”的A股,也是如此。

底部不断抬高,顶部不断突破。

跌幅巨大的时候买入,若干时间后会取得非常好的收益。

怎么样才能让自己淡定起来?你站的高一点,看得远一点,眼前的这些你就不会在意。
ETF拯救世界:论股市投资(三)



又想了想上一条微博的问题。

其实吧,也不是A股不行。不信?看三张图:

分别是05、09、13年至今,中证500与标普500、DAX30(DAX是全收益指数)的走势对比。

你会惊讶地发现,我A一点都不弱,05至今远远跑赢美国德国,虽然09、13至今大家走的差不多,但15年500可是一飞冲天发过大财的。

结论很简单,A股的特点和别人就不同。它就是上蹿下跳波动极大,其实最后大家都差不多。

所以有两点你要思考:

第一,如何利用这样的极大波动率提高收益率。

第二,如何不在波峰买入一套很多年,如何在谷底不要害怕坚定买入,坚定持有。
ETF拯救世界:论股市投资(三)

ETF拯救世界:论股市投资(三)
ETF拯救世界:论股市投资(三)


指数投资与股票投资最大的不同,是有一个大致可估算的区间。

无论你从价格也好,价值也好,都会找到一个模糊的顶和模糊的底。不会很精确,但控制在十几个点之内是没问题的。

比如之前说的下跌80%原则,就是价格区间。比如钻石坑或者哈迪斯顶,就是价值原则。

知道了顶和底,你就可以开心的设计你的策略了。如果你知道它极大概率不会跌破某个价格,你就可以以那个价位为底,设计一整套或者几套长期或者短期交易的策略。

尤其妙的地方,是你可以写好表格,将每个价位你有多少仓位你该买还是卖持有了多少亏损多少盈利多少事先全部列出来。你说,你已经提前列出来未来各种可能,那么这些可能发生的时候,你还会有任何情绪波动吗?

不会的。你不会有任何情绪波动。你只会按照当初的设计,打开软件交易而已。


如果你的钱真的不是少到只能买一点点点点,不是动不动就满仓动不动就空仓那种股神,那么你完全可以:

黄金-钻石坑一线买入一部分,一大部分筹码等待超级大牛市的喷薄。那当然一定肯定会来。

但问题是,不确定时间,不确定中间的波折。

所以,为了收益率以及心态,你需要有一部分资金,一小部分,做中短线波段。

无论你做什么,目的只有一个:

保证自己在大牛市中吃饱吃好的同时,在等待牛市的过程中不会饿死或者悲观到放弃理想。

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设计你的体系和策略。

如果你想满仓吃到震荡市中每一个波段,空仓面对每一个下跌,然后满仓牛市从头到尾,那你的下场大概率是会比较悲惨。


其实投资A股,最重要的就是做大周期。保证熊市不赔或者很少很少浮亏(这里的关键是你如何保证在收集到足够筹码的情况下不赔钱,否则买个货基或者理财不就完了吗)。

保证牛市大致跟上。

周而复始。

这样有个3-4轮,就会非常NB了。

其他的都是细枝末节。比如牛市指数涨了100%,你只赚了80%。这重要吗,其实并不重要。

重要的是熊市跌50%的时候,你还能赚10%。

这样,下一轮开始的时候,指数没动,你已经赚了98%。


把握住两点设计你的投资体系:

第一,指数长期向上。

第二,指数中短期会有波动。A股波动尤其大。

这两点真正理解,融入你的体系,基本上长期赚钱不会有问题。

牛市跟上,波动提款,熊市不赔。


我相信每个人的人生都会有几个关键点。运气再差的人,也会有几个点可以让人生变得更好。

勤奋、努力的,或者性格好,本性善良的,又或者老天爷比较青睐,天生智商颜值之类比较高的,这个关键点就会比一般人多。但是一般人也有这个关键点,至少来说一辈子两三次问题不大。

所以,在人生的关键点,第一个是能不能抓住机会。很多机会需要主动去抓。第二是自己是不是努力,让关键点出现的多一些。

而有些就很难通过自己努力出现了,比如生命中的贵人,比如自己都不知道为什么就被大机会选中莫名其妙的成了。

很多东西不能改变,不能改变的,不用怨天尤人。努力改变能改变的。改变人生的机会就会多一些,成功的概率也就大一些。

比如高考,比如工作,比如婚姻,比如投资,比如买房。这些都是。都是可以改变人生的。

资本市场有一点特别好,这里的机会比人生的机会要多很多很多。错过了一个两个,错过了一波两波,没有关系,抓住下一波照样翻身。最关键是:别死。只要不死,赢的大机会过几年就有一次。

什么是资本市场的死,就是你的本金损失三五十,而且这个损失很难通过别的方式弥补上,这个基本就病危通知了。

保住本金,大机会来的时候买东西拿好了。几年一次,就这么简单。


万万没想到,有人要在医药救我一命之后,我们的医药基金已经涨了将近40%。

其实那位朋友的思维代表很多人:

出利空了,非常危险,很危险,要跌很多。

我不能说出利空不危险。但看事情不能只看表面。

第二层思维是:

目前的价位是多少?现在的价位是否已经将利空反映出来?

第三层思维是:

我们以为的利空,真的是利空吗?投资的世界,并非出现1就一定会出现2。利好未必真的是利好,利空未必真的是利空。不仅利好利空对基本面的影响很难判断,你要更进一步判断对价格的影响,不是难上加难吗?

无论如何,不会死的东西,跌了很多,跌了70%,80%,你告诉我赶紧卖,

我是不会理你的。


2012年11月,全市场PB与目前大致一样。但是7年来深综指涨了117%。年化当然不高,也就十个点出头。但是,

目前的全市场PB,在A股历史上,是非常非常低的水平。大致是钻石坑外一点点的位置。

十年后,哪怕还是这么低的估值,也会有很不错的收益。不过,我不信十年内连一次大牛市都没有。

真不信。

下一波大牛市不会特别远2019.11.2

A股最近20年有两次超级大牛市,06-07两年半六倍,12-15,中小股票两年半六倍。

这两次超级大牛市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共通点,就是之前经历了时长几乎一样的大熊市:

00-05
08-12。一个四年半,一个五年

这一轮熊市从2015年至今已经四年半。如果到明年年中还不结束,就是创了A股历史。

有人说,这几年不是熊市,很多股票涨的不错。

废话,那两次熊市中也有很多牛股,也有局部牛市。我说的是普遍的,大多数股票的情况,不是局部。

我的意思是,下一波大牛市不会特别远。也许我们现在就已经在其中了。我本人倾向于,去年钻石坑过后,熊市已经结束了。

踏踏实实拿着你好不容易买到的低成本筹码,别轻易下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