逻辑是基石:一行三会在玩什么
(2017-11-18 17:51:50)
标签:
银行系列 |
分类: 银行 |
逻辑是基石:一行三会在玩什么(一)
碍于规定现在不能评论个股了,来讲讲大局观,讲一下其中影响银行和保险的部分。
点开几千上万字的规定还是需要来浓缩一下,其实这份文件已经筹备很久了,还记得年初一行三会强监管降杠杆启动后各会发了很多细则,当时的规范大多集中在负债端的监管,可以看到这半年多来Shibor往上拉,主要是要倒逼银行把负债端期限错配的部分处理掉,增加负债的稳定性,当然这件事是个循环,基本股份制银行都只处理了一小部分,看到兴业在季底当月一口气发了1800多亿的同业存单就知道,这事不好处理,一口气掐死了流动性风险就来了。
这次的监管文件细则还没出来,但主要是集中在资产端的监管,一行三会也发现只掐负债端不成,资产端没解决负债端就死撑着,但估计这次也只能既往不咎,过去留下的慢慢处理,未来的业务要合乎规定。
年初写了一篇"银行减肥,肥了保险"有提过,债市被这些银行上杠杆给砸出了大牛市,融入短期资金配置长期资产,现在很多中小银行手上满满的债券,但看着负债端成本一直走高,怎么办? 找收益更高的产品投,这下一行三会怕了,得把资产端一起掐住,这样搞下去很多银行缩表是必然的,但又不能缩太快,需要利润来把过去几年的坏帐洞补起来。
年初说过银行会分化,除了业务比重造成的分化外,资产负债端的分化才是关键,其实坏帐不是这么重要了,大家都知道藏起来消化个几年总能解决,但这次资产负债端造成的分化是不可逆的,这也是为何多数股份行估值始终上不来的原因,盯着过去的ROE落伍了。
第三季季报很多人盯着银行存款,看到存款增加就开心,看到存款减少就崩溃。建议可以看看存款增加后负债成本降了没? 如果还是没降是为什么?
如果存款减少了负债成本反而降了,那又是为什么?
如果你手上的银行负债成本上升了,资产收益率也同步上升了,你该担心今天这一行三会的文件,因为他可能在走钢索。
回到保险,这次保险行情启动主要还是银行资金成本不断垫高,过去银行是债券有利差就买,但保险公司是对收益率有要求的,且银行资产量体太大,把债市砸出个牛市后大家就开始担心保险公司的内含价值假设了,而且还要计提寿险责任准备金,一次就是上百亿报表利润没了,但这次不用担心了,银行两只手都被绑着了,债市要大牛还得等。
银行业过度发展是无庸置疑的,既然过度发展,透支了成长那就要还债,世界上所有想要快速弯道超车的银行最后都没能过得了弯,当然中国国情目前是不容许有银行倒了,但是倒不了不代表能长的好。
一行三会在玩什么(二)
昨天写了点大局观被人说是黑兴业,天可见怜,市场已经用资金投票了,没有人有力气黑,不用这么敏感。
其实,昨天想说的是银行分化已经很清晰,不需要操心了,该想想保险公司未来的分化,以前写了很多银行分化也腻了,来讲一下保险这个"行业分化",不涉及个别公司。
去年债市被银行上杠杆狂扫,国债收益率下跌,各家保险公司看着帐上浮盈却笑不出来,纸上富贵,报表还要计提上百亿的寿险责任准备金,去年大家都说保险公司完蛋了,庞氏骗局,看看日本的保险公司倒了几间?
主要关键点有二:
一、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的走势,以其它国家的例子来看会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一般利率市场化以后利率并不会快速走低,而是先上升2~3年的时间后再走低,以前做过一个研究,上升的时间和该国家过去资金配置的无效率成正相关,也和利率市场化以后的监管态度有关系。
这一点很多国家都是让经营不善的银行倒闭或是让更大的银行并购接管,但以目前中国的情况这利率上升周期可能会超过3年,毕竟2015~2016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中银行傻傻地上满杠杆扫债券,他们都觉得以后债券收益只会越来越低,但没好好研究过利率市场化以后资金重新配置会导致利率短暂上行。一行三会的监管只是为了让资金重新配置的过程更加顺利,降低系统性风险。
二、过几年利率下行后大家又会开始讨论保险业的长期收益问题,过去有些保险公司趸缴产品大卖,累积了很多"负债"在帐上,也投了很多的资产。但目前整个市场长期保障型产品增速提高,迭加利率短期上行,使得期缴占比高的保险公司有更充足的资金进行长期资产配置,已经可以逐渐看出各保险公司投资能力的差距了,CIO占40%功劳,保单结构占60%,卖期缴保单利率相关性本就低,这一波银行存款利率下行让卖期缴保单的保险公司有更充足的资金抓住这次的利率上升窗口。不要问我这次利率上行会多久我不知道,低存款利率高市场利率对卖期缴的保险公司就是双击,这一次利率上行周期会让保险公司分化的比银行更严重,因为保险公司的负债久期近20年,没配置到好的资产基本上下个10年就吃鳖了。
银行的分化已经走了一半,保险的分化才刚开始。
结论是,从这次一行三会的文可以看出,问题很严重,这次要认真处理了,银行今年被玩了一年的负债端,明年在折腾你资产端,还没准备好的银行能有大涨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