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改制前夜
标签:
杂谈 |
分类: 对历史的拾零 |
那时的人们,突然对台球产生了疯狂的兴趣。既使是在行车的道路上,一张接着一张的台球桌,在众人伏腰击球状中,也变得轮廓不清。
我上了车,一同前去市里的还有Y和驾驶员。车上,先与师傅寒喧过了,一路无话。直到Y拿出烟来,递给师傅,自已又点了支烟,深深地吸了一口,才缓躺在前排副驾座上,松了口气,说:
“现在的工作真难做啊!今天上午,县上几大班子开会,研究学习贯彻十五大精神,加大企业改制的力度,F书记和W县长在会上做了动员,说是省上的企业改制以本市为试点,本市又以我县为试点,这是对我县县委、县府的极大重视,也是极大地考验。但是,改制不是一句张口就来的话。怎么改?一是所有企业,不管经营状态好的还是经济效益差的,都采取一刀切的办法,卖;二是改变职工与国家的现有关系,以500—800元/年的价格,买断职工的工龄。工人从此与国家不再发生原对应的权利与义务,工人的劳动力只属于他本人;三是工人取得的工龄补贴的这部分钱,要买企业的住房和财产权,最终将所有企业过渡成现代股份制企业。这思路好道是好,可以在国家损失减小到最低限度下,将企业改制。但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比如职工的养老金问题。。。”
“养老金不是有社会统筹吗?”
“那今天去市上,是不是为这事?”师傅插话问。
“也不完全是。本来决定下午要开局党委会,研究落实县委县府上午会议精神,只是我考虑,如果没有上面的政策,我们一但执行起来,许多具体问题就不好办;所以,我才提出先去市里请示一下,然后根据市里的答复,决定下步我们的工作”。
听Y这么一说,我不由得不佩服他.本来是要开局党委会的,而他以此理由去市上,自然而得体.
但在佩服的同时,Y的话,又让我对国家今后的走向多了一份焦虑.应该说,养老金和医疗保险,一直是所有国家,包括欧美在内的发达国家不得不考虑的头等大事,这牵涉着人们各自的私有既得利益.但是,对我们这样一个相对落后的国家,对我们这样一个相对落后的地区,在税收制度尚不健全,国库财产较弱的情况下,一但不能解决职工下岗后的生存问题,引发的社会冲突是可想而知的.对此,社会上失落的情绪正在高涨之中,群众的担忧和困惑,也在潜滋暗长.
难到国家没有意识到这种风险?显然是不可能的.我突然回想起前两日看报,介绍我国的社会学家经过多方论证,认为家庭养老保险才是中国的首选方式.理由似乎还头头是道:一则我国敬老的优良传统使然;二则目前占80%以上的农村人口养老,依靠的是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三则现有城镇职工的一部分,因为企业破产或效益低下,也采取了家庭养老方式等等.
对这篇文章,当时我还不以为然.但这会联系到Y所说的话,突然感到这篇文章的观点,似乎不是个别专家学者的人人言论,而是代表了一种舆论,代表了一种导向。
在改革中,国家的利益需要保障,国贫民不富。但群众的利益也需要保障,民贫则国不安。如何处理这样的矛盾,如何才能渡过改革中的风险期….这些思路和这些问题,不断地随着窗外飞的树\远远淌去的河流,就在头脑里打着转儿,但自已却时而清醒时而糊涂起来。我率性躺在后座椅上,任瞌睡慢慢地上来,直到自已的头,随着车辆的前行,不由自主的摆动…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