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票不如炒石头
(纯粹调侃)
现在可以炒的东西太多了,可以炒股票炒基金,炒字画炒古董。但不论炒什么,既要具有专业知识,又要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同时还要具备一夜之间万物皆空而心生欢喜,绝不跳楼自尽的良好心理素质。
炒石头就不一样了。从历史上看,字画古董尤其是股票,其炒作的历史,都不可能超越石头。从某种意义上,石头比人类所谓的名星更具有被炒作的灵性。自然界所见的几乎每一块石头,其出生,比任何一个人爷爷的爷爷的爷爷还早;其寿命,比任何一个人的孙孙的孙孙的孙孙的总和还长。石头不仅能打制各种生产工具,还可能造屋建城、磨粉配药,甚至还可以用石头镇宅。石头作为一种人类社会文化的载体,以其不朽的质地,成为社会文明继承和创造的有力见证,这也就是人类社会炒石的最原始的动力。因此人类首先炒的,绝对不会是字画古董尤其是股票,更不可能是名星,而是满世界的石头了,以至于一些民族对灵石的崇拜,衍化至今,仍然珍爱奇石。
炒石最大的好处,就是简单易学。你不用整天看着红红绿绿、与股票颜色一点都没关系数字、曲线发呆。没有专业知识好办,只要你有喜欢石头的朋友,从其言谈得到一点兴趣,得到一点启发,再买一些相关的书籍,学习一些赏玩石头的技巧,就可以解决了;没有经济实力也好办,有事没事的时候,你自已下河淘去,说不定就有惊世之得。既使运气不好,也可能日积月累,搜得几方好的石头,也就有了炒的资本,可以炒石了。
其实炒石,也和炒股票和其他艺术品相似,炒的不外乎是石头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石头的价值,也就是凝聚在石头上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一块石头,从河谷荒野是不可能自行跑到你的收藏处的。准确地说,收集石头是个力气活,你必须做好身体准备;在城市里,希望捡到奇石,无疑是梦想中的事,所以你必须准备交通工具,方能到产石的名山大川或山间小溪;捡到石头后,你得亲自或者雇用他人,为奇石抛光打腊;好马配好鞍,你还得为奇石配置适合的底座。所有这一切,都凝聚了你和他人的劳动。石头的使用价值,也就是能够满足人类的某种需要。一块石头,既使已经凝聚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如果得不到世人的承认,你所做的也是无用功。石头的使用价值,就是人们对它的观赏需求。但不同人群的观赏心理是不同的。如果你对玩石无所谓,奇石不过石头而已;如果你是爱家,那奇石就尤如天赐。爱家还有内行、外行之别。外行的看希奇,内行的看门道。有的人喜欢形态石,有的人偏爱画面石,有的则对文字石情有独钟。只要石头在色泽、形状上不同凡响,就会被外行的藏家视为珍宝。内行也看这些,同时还要研究这石头的质地和产地。正因为如此,石头在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时,同样的石头,对不同人的使用价值就存在较大的差异。
指望通过炒石头的价值,而把石头的价格炒得很高,一般是不可能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这是市场经济的普遍原理。单从石头的价值来讲,石头的价格不管怎么虚高,它总有回落到价值的基准线的时候。然而,炒石头的使用价值,就大有作为了。由于不同的圈子、不同的爱家,对石头的认识有差异,对同一块石头的认同度显然不一致。要炒石头,就必须从有利于自已的角度,尽可能贬低别人石头的使用价值,尽可能抬高自已石头的使用价值,通过一扬一抑,调动别人或买或卖的欲望,从这买卖中,就可以从中赚取巨额的差价。
上述炒石的道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体会的。假使你从未接触过石头,却想如同炒股一样,通过炒石去赚钱;或者你本是爱石藏家,正为满室堆积如山的玩石发愁,都不妨思考一下,还用得着去炒什么股票啊?你不仿尽情地钻到石头缝里,去炒啊炒,说不定那天你就炒发了。
(备注:我没有炒过股票,除了见过了红红绿绿的曲线,听说过什么牛市、熊市之类,甚至连股票是什么样子都不知道;我也没有炒过石头,除了从小看着满河滩的石头长大之外,也不觉得有什么可值得珍贵的。但最近,因为周围朋友的影响,我对其中的股民,便心生一种同情和调侃,加之又接识了玩石的朋友,就开始思考石头了。想想股票与石头,很有意思,但我终究是不会去炒的。图片上的石头,是我自已下到河滩拾得的,抱得满头大汗,好不容易天远地远地抱回家,结果受到朋友的暴笑。管他的,想到自已出了那么大的力,既使没有任何用处,放在那儿也挡路,但我是舍不得丢的,更不用说去炒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