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文学第三次作业
(2009-05-17 23:01:53)
标签:
杂谈 |
分类: 生而为赢···学 |
1、幼儿文学创作的特点及要求:
答:一、题材。幼儿文学的题材首先要广泛多样,其中既包括反映幼儿生活的题材又包括反映成人生活的;其次,幼儿文学的题材还应适应幼儿的理解水平。
二、主题。幼儿文学的主题要求单纯、浅显、鲜明,但同时又要防止主题先行的写作陋习;幼儿文学的主题还应注意表现的角度,要努力从幼儿能理解的内容上去表现。
三、情节。情节要符合幼儿理解的水平;幼儿文学作品的情节要求单纯、生动有趣;幼儿文学的情节应是完整的,有头有尾,主要情节可适当重复;幼儿文学的情节构思特别强调要富于想象力,情节的怪诞离奇、曲折热闹对儿童更有吸引力。
四、结构。幼儿文学的基本结构要求就是条理清楚。要做到条理清楚,应尽量用顺叙的方法,避免插叙、倒叙和补叙;最好以一条线索贯穿到底,避免多条线索同时进行,同时,线索中的主干应突出,枝节要少;幼儿文学的结构还可以采取重复的方式,在民间童话中,三次式的重复方式已成为一种普遍的结构特征。
五、形象。幼儿文学中塑造什么样的形象,怎样使形象塑造的鲜明生动,对幼儿有吸引力,这是幼儿文学创作中的核心问题。幼儿好动,喜欢活灵活现的人物形象,形象的外部特征生动突出,不仅可以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还可以帮助儿童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和作品的意义;由于幼儿的知识经验有限,他们难于理解具有复杂性格的形象,因此,幼儿文学作品中较多的形象是类型化形象。类型化形象的好处是形象具有鲜明性。第一易于识别;第二易为读者记忆。
六、语言。文学是语言艺术,幼儿文学与其它种类文学最显著区别就是它的语言。对幼儿文学作品的语言要求,其一可接受性,即作品中的语言要适合幼儿的理解水平。其二超前性,即作品中的语言要稍稍超出幼儿的实际理解能力,以不断提高他们的言语水平。
2、幼儿文学创作为什么较难?
答:幼儿文学的接受者是幼儿,但其创作者大都是成人。无论是知识经验还是审美意识,幼儿和成人都有巨大差别。因此怎样调适并融合两种审美意识的距离,使幼儿文学创作面临的最大问题。
3、幼儿文学创作要求作家有哪些艺术修养?
答:幼儿文学创作要求作家具有很强的审美感受能力,对接触的各种事物有强烈的兴趣和敏锐的感觉,并对事物的细节具有突出的甚至惊人的精细观察能力和形象记忆能力。能迅速而准确地摄取事物的各种特征,并把它们保留在记忆中,形成创作时的具体素材。
幼儿文学创作要求作家对儿童具有崇高的爱心和责任感,全身心投入创作。文学作品的基本特征是“以情动人”,没有爱心的人是不可能成为幼儿文学作家的。幼儿文学作家把对幼儿的爱心融化到他的作品中,他的作品才可称得上幼儿文学,才能受到幼儿的喜爱,才有益于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幼儿文学创作要求作家有丰富的艺术想象,要求作家善于构思现实生活中根本没有的形象和根本不可能发生的事件。新奇有趣的想象最易得到幼儿的共鸣。
幼儿文学创作要求作家有高超的传达技巧。幼儿文学作品的传达技巧,直接显示着作家才能智慧的高低和创造能力的大小,影响着整个作品美的构成。传达技巧表现在幼儿文学作品的各个方面,例如语言的运用,布局结构,表现手法,形象塑造等。幼儿文学的创作之难,很大程度上在于要用幼儿能理解的文字来表达作家的审美意识。那种因为幼儿文学浅显,就以为创作幼儿文学不需过多技巧的观点是一种偏见。
4、幼儿文学的主题有哪些?
答:①道德性主题,即培养幼儿优良品德;②知识性主题,即丰富幼儿知识量的作品;③趣味性主题,即纯娱乐性作品,不过分强调“意义”的作品。
5、幼儿文学作品怎样才能写得浅显?
答:首先,要注意词汇的使用。要以名词、动词、形容词为主,少用各种虚词;使用实词时,尽量使用具体形象的词,避免使用抽象的词;避免用方言、成语、俗语;用词尽量使用本义。
其次,要注意句型的使用。多用简单句,少用复合句;多用短句,少用长句;尽量避免用介词和方位词组成的结构。
6、幼儿文学中常见的表现语言音乐性的方式有哪几种?
答:①文句有韵,语言的押韵增强音乐效果;②象声词的使用;③节奏的安排;④反复手法的运用。
7、简述拟人手法的两种基本情况。
答:其一,用写人的词语来描写物,如“小草悄悄地从泥土里伸出绿色的脑袋”。其二,直接把物人格化,让它具有人的思想情感,如“他给蝴蝶花浇浇水,蝴蝶花向他微微笑”。
8、幼儿文学创作中怎样把握语言?
答:首先,要高度重视浅显这一幼儿文学语言的基本特征。词汇的使用上:要以名词、动词、形容词为主,少用虚词;使用实词时,也要尽量避免使用抽象的词,而要使用具体形象的词;还要避免用方言、成语、俗语等。句型的使用上:注意多用简单句,少用复句;多用短句,少用长句;还要避免用介词和方位词组成的结构。力求做到语言浅显。但是,浅显不等于词汇贫乏,干瘪无味,浅显也不等于迁就幼儿的语病,学娃娃腔。幼儿文学是对幼儿进行语言教育的重要工具,语言丰富,才能为幼儿提供学习的范例。幼儿文学作品的语言是浅显与丰富的完美统一,浅而不薄,深入浅出,返朴归真,有丰富的内蕴。
其次,要注意幼儿文学语言的音乐性、形象性和动作性。幼儿接受文学的主要方式是“听赏”,这要求幼儿文学的语言要讲究音乐性。语言的音乐性,可以较快地唤起幼儿对作品内容的理解,可以引起幼儿学习艺术语言的兴趣,增进幼儿的愉快情绪。幼儿文学语言的音乐性常见的表现方式有:文句有韵,象声词的使用,节奏的安排,反复手法的应用等。幼儿的思维方式主要是具体的形象思维,这要求幼儿文学语言尽可能形象,把人物或事件的声音、色彩、动作、神态等鲜明而具体地突出在幼儿面前,使之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触其物,如闻其声。只有这样,幼儿头脑中才会出现具体形象,产生切身感受,从而想象故事内容。摹状、比喻、拟人、夸张这四种修辞手法,是增强语言形象性的主要方法。幼儿天性好动,听故事、唱儿歌时,也喜欢随着情节和节奏摇摆身体,因此,幼儿文学对语言的动作性要求也很高。
再次,还需注意语言的色彩和语言的趣味性。
9、幼儿文学创作中怎样选择题材?
答:幼儿文学的题材,首先要广泛多样,其中既包括反映幼儿生活的题材——幼儿家庭或幼儿园生活的,又包括反映成人生活的,如英雄的事迹、成人的发明创造、科学家的刻苦钻研等。另外,一些富于幻想色彩的探险、侦破方面的题材,也可以出现在幼儿文学中。幼儿文学作家还应善于从传统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历史故事、志怪小说中取材,一些符合幼作特点的题材加以改写后,便可成为很好的幼儿文学作品,如先秦散文中的一些寓言,古典小说中的《西游记》、《聊斋志异》的一些章节等等。
幼儿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都很强,而文学作品是幼儿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因此,知识性题材在幼儿文学中占有较大比重。但是,创作这类题材的作品一定要注意同一般的幼儿知识性读物区别开来,应该用文学的方法形象地表达知识。
其次,幼儿文学的题材还要适应幼儿的理解水平。由于幼儿的具体形象思维占优势,抽象逻辑思维处于萌芽状态,他们对外界的认识活动还紧紧依赖于直接的生活经验,即直接生活经验是幼儿思维活动的支柱。因此,幼儿文学应以幼儿熟悉的生活和能理解的事物为主要创作题材,如果作品的内容使幼儿很陌生,引不起他们的兴趣,作品的语言即使很通俗,幼儿也很难接受。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和幼儿心智的提前成熟,幼儿文学的题材也应不断拓宽,一些以前不能表现或不好表现的题材也可以出现在幼儿文学中。作家要勇于实践,大胆突破,不断表现新的题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