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分的要求郭敬明也许不太公平

(2010-07-07 13:55:59)
标签:

韩寒

郭敬明

文化

社会

80’后

过分的要求郭敬明也许不太公平

                                                          鹏斋/文                        

    我尊敬韩寒的精神,那么,我就有资格对郭敬明口诛笔伐了么?我觉得应该为郭敬明和众多的郭们说一些话。

    郭敬明作为一个靠文字出头的青年人,大众给予了很高层次的社会期望,假如他是一个演员而非作家,或许根本不会有人在意他的作为与社会良知。可他却是以文字为生的,如果您认为是作家就有所谓的“风骨”,那您完全错了。请看以往与当今文坛、艺坛、讲坛,又有几人真正有“风骨”呢?那为何独捻郭敬明呢?他选择成为一种不那么深刻的娱乐性作家,把文学与时尚、娱乐相结合,这难道不是在寻求一种谋生的手段么?有何不可。

 

    用韩寒的标准衡量郭敬明是不恰当的,难道就因为他们同是80'后?要知道,同一个时代的人或许有共同的烙印,但人与人终究是不同的。郭敬明与韩寒不是一个类型,同样,韩寒和大多数名人更不是一个类型,那为何独捻郭敬明呢?韩寒已经基本不被官方媒体言及了,是不是软封杀我不知道,这对韩寒来讲无所谓,那么对郭敬明也是无所谓吗?

 

    从成功人士回归为一个平庸者,从聚光灯下回到黑暗的角落,这是可怕的。当然,那些红得发紫,赚足了名声与腰包的“演艺大腕”或可选择虚伪的“看淡”,但这不是新人应该做的选择。拿自己的前途与名途与一钱不值的所谓社会良知作交换,这个代价实在不能不让任何人权衡再三,于是,有人选择沉默、麻木自己和麻木别人,这种选择虽然不能称为高尚,确是可以谅解和最为现实的。

   

    与针砭和讽谏相比,麻木和逃避或许也是一种默默的、无声的抗争,至少郭敬明还没有完全从文学和艺术堕落为淫乐和谄媚,此外,我没有权利要求他做更多的了……,对于成名不易的80’后来说,在谋生这点上,谁也不能保证不成为“嘴上的韩寒,行动上的郭敬明”。许多的人崇尚“韩寒”,而更多的人却不得不选择成为“郭敬明”,把郭敬明作为一个口诛笔伐的对象是不公平的,因为那有可能就是你自己的影子。 

 

    作为名人,有一点社会良知,尽一个匹夫的责任,其实挺难的。我们崇尚英雄和革命者,但不能要求人人都是。世界上的大多数还是平庸者、普通人。只要普通人不做恶事,我们还是选择宽容对待吧,这也有利于让普通人做更多的善事而不是被迫走上另一个极端去彻底沦丧。毕竟,郭敬明常有,而韩寒不常有,这也是韩寒的价值。

    看着千百万追求成功的年轻人,忙忙碌碌而又碌碌无为,你可能就会体谅郭敬明了。时不时的“仰望星空”与“被脚踏实地”,不正是当下的人生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