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从桥头小兽到全能冠军——北海的加强版蚣蝮

(2009-10-14 16:52:09)
标签:

蚣蝮

石兽

永通桥

河岸

北海

                                            文/北鹏斋 

    北京北海镜清斋的石桥,本无名,因形似玉带,有“小玉带桥”之称,乾隆朝《国朝宫史》载,有石桥连接回廊与抱素书屋,便指此桥。我最爱的是桥柱小石兽,精雕细刻,憨态可掬,无论何时到北海,我都会特意去看它。             

 从桥头小兽到全能冠军——北海的加强版蚣蝮从桥头小兽到全能冠军——北海的加强版蚣蝮

                 图:“小玉带桥”,桥柱小石兽“蚣蝮”(形似小狗,甚可爱)

                                                                                   

  这可爱的小石兽叫什么呢?古人将动物的各个特征随意组合,创造了许多瑞兽,如龙、风、麒麟等。根据这尊石兽的位置、形制与特征,应为蚣蝮(音,霸下,baxia)。

  蚣蝮:有说为“龙有九子”之一。避水兽,修桥之时,放于桥头或桥身。头部有点像龙,不过比龙头扁平些,更接近于兽类,有点狮子相,头顶有一对犄角。身体、四条腿和尾巴上都有龙鳞。性善好水,又称吸水兽,会调节水量,使洨河水“少能载船,多不淹禾”,保佑一方平安,倍受百姓崇敬。以此灵异之物镇于桥顶两侧,面向滔滔河水,寓示大桥会永避水害,长存永安。

  颐和园十七孔桥栏杆尽头的蚣蝮与它一样,是放大版,如下图(据说,故宫武英殿东门桥柱也是和他们一样,笔者还没有亲自去看)。从桥头小兽到全能冠军——北海的加强版蚣蝮

  而观察北海与颐和园的蚣蝮——龙头狮身、四爪、无鳞,与传统的蚣蝮形象大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

 

  先看传统蚣蝮的例子,如位于鼓楼大街后门桥(桥始建于元),在离桥柱不远的河岸上,共四只,不是做蹲立状,而是扒附在河岸上,外形为龙头龙身,有鳞。如下图:

从桥头小兽到全能冠军——北海的加强版蚣蝮从桥头小兽到全能冠军——北海的加强版蚣蝮

  

  介于两者之间的蚣蝮位于北京通州的永通桥,俗称八里桥(建于明正统),就是1860年僧王血战英法联军之地,此桥的蚣蝮就已经和北海与颐和园差不多了,已从桥边的河岸上直接移到了桥柱上。如下图:从桥头小兽到全能冠军——北海的加强版蚣蝮

 

  这一变化的原因,笔者推测为,随着时代的发展,聪明的工匠把位于河岸上的蚣蝮移到了桥柱上,把镇水的蚣蝮与桥柱合二为一,既没有削弱功能,反而节约了石料,节省了空间,并且使桥更为美观。作为桥柱,蚣蝮也自然从河岸的扒附式,变为了桥柱的蹲立式了。从八里桥蚣蝮的形态看,身体仍然基本为龙形,有鳞,三爪。

 

  由此不难看出,从形态上,后门桥——永通桥——北海“小玉带桥”三者,基本反应了蚣蝮形态的发展过程。从进化论角度,可以大概称之为,原始(元代)——变形(明代)——加强版(清宫廷)。

 

  为什么称北海“小玉带桥”蚣蝮为加强版呢?加强在哪里呢?笔者回答:强在功能上。

  首先,与后门桥、八里桥等民间的桥相比,北海与颐和园为皇家园林,与民间大河附近相比,皇家宫殿,并不十分害怕洪水,相反,宫殿建筑更加怕的是火灾,那么蚣蝮是否有防火的功能呢?从头部看,蚣蝮与螭吻,都具有相同的特征,因此他无疑是属于水系龙的,除了镇水伏水的原始功能外,这个皇家蚣蝮肯定又加上防火的功能了。

  另外,经观察不难发现,与前两版的相比,这个蚣蝮不是龙身,而为狮身。为什么要改为狮身呢,古代建筑都是有十分严密的规则的,皇家园林更要遵循严格的制度,修改的原因应该也不是随随便便的,除了反应前代演变的过程外,这次改动又反应了什么呢?这点笔者却百思不得其解,各种资料也没有提及,笔者进一步观察推测如下:

  首先、狮身上具有明显的——云火纹,传统寓意纹样。又称“背光”。火焰,是佛教中佛法的象征。古代佛像背面,多饰有各种火焰纹样。

  其二、狮子,在佛教中有勇猛智慧的意义。如释迦牟尼的坐骑就为狮子。

  其三、神兽能上天入地,不惧水火,因此能保佑皇上,在水边防止皇上失足落水,也能避水救驾(类似于牛魔王的避水金睛兽)。

 从桥头小兽到全能冠军——北海的加强版蚣蝮

  由此推测,北海与颐和园中的蚣蝮,可以说是兼具镇水、伏火、避水、护法、救驾的“全能冠军”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