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2017-02-13 10:46:26)分类: 单元教学目标 |
人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目标
赵艳生 苏立军 高启山
1
【字词积累】
1、要求认识的生字9个,会写的生字14个。
2、读准字音:“俏”读qiào,要和“悄”区别读音和字形;“拂”读“fú”,不要读成“fó”。
3、记忆字形:提醒学生注意下面的字:“燕”的上部分是“廿”,不要错写成“
4、练习用音序查字法查字典,了解“俊俏、凑、聚拢、生机、荡漾、五线谱”的意思。
【阅读理解能力训练与句段积累】
1、随着读课文,结合字典中查到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的理解词语;练习概括自然段的段义。
读第2段,读懂“吹拂”的意思,想象“才展开黄绿色”的样子,联系“赶集”的实际情形,理解“赶集似的聚拢来”的意思,并想象各种花草如同“赶集”般聚拢到春天田野的心情,联系上文所介绍的各种色彩,展开想象,理解“光彩夺目”的意思;结合自己日常了解到的春天景物和上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体会“生机”的意思,练习朗读,读出这几句话所表达出来的“急切、欢快”态度;读后,练习用简单的话概括这段话的意思。
读第3段,结合查字典查到的意思、通过看画面演示的理解“掠”的意思和写出来的“燕子飞行速度与姿态”,想象荡漾的样子;再联系上文“生机”,用本段话中的内容,进一步理解生机所表达出来的“动态、欢快与生命活力”的意思。
读第4段,读懂比喻句“五线谱”、“正待演奏的春天赞歌”在文中的具体所指(是什么、像什么);联系“五线谱、唱歌”时候的心情,体会燕子此刻的心情,体会作者看到这画面的心情,朗读,读出作者这些句子表达的感情。
【表达学习】
1、体会关键词语表情达意的作用。
①“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过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机。”中的“赶”字,更能够表现小燕子“急切的心情”,而用“飞”就不能表现这样的意思;
②“在微风中,在阳光里,燕子斜着身子从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的荡漾开去。”中的“掠”字准确地写出了燕子飞行时轻、快的特点。
③“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在电线上。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谱出了一支正待演奏的春天的赞歌。”中的“痕”字用得很准确,不能用“根”替换。因为“痕”说明电线很细,作者站在远处欣赏燕子,模模糊糊,看不清楚,不能换成根。
2、归纳作者用“写想象”来表达喜爱感情的方法,背诵运用比喻手法写想象表达喜爱感情的句子。
3、再读第一段、第三段,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燕子的外形和动作写的细致具体的。(归纳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2
【字词积累】
1、要求认识4个生字,要求会写的生字7个。
2、记忆字形:教师重点提醒:“裁”字是半包围结构,里面“衣”字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滨”字第七笔是撇,不能和第八笔竖连成一笔。
【阅读理解能力训练及句段背诵】
1、结合注释理解“妆、绦、胜日、泗水、光景、等闲”的意思,教师补充解释“咏、一树、寻芳、一时”的意思。
2、读古诗,理解诗的意思,想象作者所描绘的画面或意境,朗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背诵古诗。
【拓展积累】
关于秋天的古诗:贺知章的《采莲诗》《回乡偶书》朱熹的《观书有感》
3
【字词积累】
1、要求认识的生字3个,会写的生字12个。
2、读准字音:
“挨”有两种读音,一种是一声āi,另一种是二声ái。如果是表示“紧靠”或者“一个接一个”的意思,读一声āi。在本课里,“挨挨挤挤”读一声āi。“挨”读二声ái时,表示“遭受”“忍受”的意思。如“挨打”。
“蓬”在“莲蓬”这个词里读轻声。
3、识记字形:重点指导两个字:“蹈”的第十五笔是“乛”,“佛”的第四笔是“一”。
4、用音序查字法和部首查字发,先查单字,再找词语意思,理解词语“挨挨挤挤、饱胀、翩翩起舞”“冒”的表面意思。
【阅读能力训练与句段积累】
1、结合从字典中查到的意思,再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读懂打比方句子中作者想象出来的内容,想象作者所写内容的画面,读懂段落,练习概括自然段的意思。
读第1段,读“一进门就闻到花香”,推想荷花池中的荷花“香”的程度。
读第2段,结合查字典、生活实际,通过想象,理解“挨挨挤挤”所写出的画面,想象“碧绿的大圆盘”的样子,想象“碧绿的大圆盘挨挨挤挤的样子”;通过想象,读懂“有的、有的、有的”所写出池内荷花的不同姿态;回想《燕子》中的“生机”的意思,体会这段话中的哪些内容写出了“荷花的生机”。
读第3段,联系“第二段、第三段前半部分”体会“活的画”的意思;“想象作者这样写,画家是谁?他画了怎样的画?为什么画?”,体会“画家的本领可真了不起”的意思,读懂作者对大自然的赞美。
读第4段,概括这一段的意思,想象荷花池内发生的故事,体会作者表达的欢快心情,朗读,读出作者的欢快。
【表达学习】
1、通过比较,找出“同类”事物的细微不同。
《荷花》一文描写了荷花池里的荷花。同样是荷花,在作者笔下出现了几种不同的情态:“有的才展开两三片花瓣儿。有的花瓣儿全展开了,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有的还是花骨朵儿,看起来饱胀得马上好像要破裂似的。”
细读这些文字,去发现,作者写出了荷花池里三种荷花的细微的不同:“才展开两三片花瓣”是刚刚开放还没完全开放的;“全展开”的里面“露出嫩黄色的小莲蓬”;“花骨朵儿”则“饱胀得马上要破裂似的”是说也马上要开了。
在读中感悟作者这种将“同类”事物细微不同的地方写出来的精妙。
2、想象自己是画面中的一个角色
怎样才能唤起自己对景物的热爱之情?《荷花》的作者教给了我们一个好方法。
课文中,作者写了这样的一段话:“我忽然觉得自己仿佛是一朵荷花,穿着雪白的衣裳,站在阳光里。一阵微风吹来,我就翩翩起舞,雪白的衣裳随风飘动。不光是我一朵,以吃的荷花都在舞蹈。风过了,我停止了舞蹈,静静地站在那儿。蜻蜓飞过来了,告诉我清早飞行的快乐。小鱼游过来了,告诉我昨夜做的好梦……”
作者的这段话告诉我们这样的写作功夫:观察景物的时候,把自己想象成画面中的一个美好的角色,就能够更好的唤起自己内心对景物的热爱之情。写的时候,就把自己当画面中的角色来写,写自己跟他们一起在做什么,说什么,热爱景物的感情,自然就表达出来了。
3、背诵课文第2、3、4段。
【写作练习】看一盆花,仔细观察花朵开放时的不同情形,并展开想象,写一写。
4 珍珠泉
【阅读能力训练及句段背诵】
1、练习运用本单元学到的方法,用简练的话概括每一段的段意或意思相近的段落的意思。
第一段写珍珠泉的位置;
第二、三、四段写珍珠泉的样子;
第五、六段写我对于珍珠泉的想法。
2、练习抓住重点词句,体会珍珠泉绿、深、清、凉、冒水泡的特点。
3、练习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
如“朴素的花环”“有趣”“扑哧一笑”“多像一串串绿色的珍珠啊!”以及作者一连串的疑问和想法。
单元回顾
想一想,眼前的事物像什么
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看着眼前的景物很美,但是,想介绍它的样子、它的特点的时候,却找不到合适的语言,不知道该怎么把它的样子、它的特点说明白,说得让别人也感觉到它很美。在这样的情况下怎么办呢?《荷花》、《珍珠泉》两篇课文的作者告诉了我们一种方法:想一想,眼前的事物像什么。
在《荷花》中,作者写荷叶的样子。荷叶是什么样的形状?好像很难说清楚。但是,作者写得很形象——“像一个个碧绿的大圆盘”。在《珍珠泉》中,作者写
要把事物的样子写得让别人一看就明白,一看就生爱慕之心,有一个窍门:想一想,眼前的事物像什么?像什么美好的东西?用打比方的方法来写。
这些表达方法在一单元结束后要引导学生归纳学习,在此基础上进行第一单元的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