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教学目标
(2016-10-03 17:34:33)分类: 单元教学目标 |
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语文教学目标
《少年闰土》
【字词积累】
1、会写19个生字,正确读写“厨房 刺猬 畜生 遗体 挽联 致敬 爱抚 团聚 情节 记性 保存 阴暗 低微 寒意 深奥 详细 枯瘦 逝世 文章 咳嗽 明晃晃 失声痛哭 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马马虎虎 恍然大悟 北风怒号 匆匆忙忙 饱经风霜” 等词语。
2、正确认记“殷勤 失业 窘相 厚实 苗头 面孔 轻视 陡然 艰苦 软绵绵 牛毛细雨 结结巴巴 大病新愈 ”等词语。
3、字音:区分“正”在厨房里与“正”月;仿“佛”,神“佛”;五“行”;“供”品,“畜”的读音,北风呼“号”;张“冠”李戴的读音。
4、字形;“嗽”中间要封口,右边是“欠”,“囫囵”两字提醒学生注意里面的字形。
5、重点词语解释(注意分类)
半文半白的词语,教师帮助学生理解,例如《少年闰土》中“没有知道”就是不知道”“先前”就是以前等等。
能借助词典阅读,理解词语在语言环境中的恰当意义,例如:赫然、摩挲、颓唐
《少年闰土》
【字词积累】
1、能带着本科书本课书要修会写的汉字并能拓展组词;
2、强调记忆“供品”的供读gōng,“獾猪”的獾读“huān”;强调字形“祀”的右侧是“巳”不是“已”。
【阅读能力训练】
1、练习查字典,用词素解释法来理解“一望无际”、“无端”、“素不知道”、“无穷无尽”;网络搜索查资料,读懂“家景、祭祀、忙月与做工、祭器、闰、五行缺土”的意思。
2、读课文,联系联系语境来读懂词语和句子,读懂课文内容。
读第1段,用简要的话,说说“谁在哪里干什么”,读后练习提出类似“为什么要写这样一幅画呢?”的问题。
读第2自然段,自己结合网络搜索查到的资料,交流对“我认识闰土的背景”的理解,简要叙述我和闰土认识的原因。
读第3段话,结合所查资料,解释闰土的生辰特点和所生活的农村习俗特点。
读第4、5段,读懂“闰”与“五行缺土”、“银项圈”的关系,加用简单的话表述闰土的外面貌特征。
读第6段,简单叙述“装弶捉鸟雀”的方法。
读第7-14段,用文中具体文字解释“猹”(读到那里发现能够解释问题了,就解释一下);简要表述“看瓜刺猹”的经历。
读第15段,用简单的词语来表述这里讲了闰土能做什么。读到这里,联系对前面读过的6-15段做归纳:讲了哪几件事请。
读第16段,将“我和我的朋友知道的”与“闰土知道的”作对比,抓住“无穷无尽、稀奇”体会作者在强调什么,提示学生联系前面的“一望无际”来理解“四角的天空”,体会“四角的天空”在强调什么,读懂作者眼中的闰土形象,在对比中去体会出“我”的情感态度。
2、练习抓住主要事件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要点:闰土为我讲述了很多我不曾了解的见闻,尤其是令我非常羡慕的“月下看瓜刺猹”的故事让我非常难忘。
【表达学习与积累】
1、重点写“最令人关注”那件事
指导学生读懂课文第一段,思考:这个画面是怎么来的?读课文,从课文中闰土的介绍中去找“画面内容的依据”(抓住段落之间的联系),读动作者“步步有交代”的写法。
研读课文四件事情写法的不同点:
写“闰土介绍看瓜刺猹”一部分,看看作者写这一部分的时候,与写闰土介绍其他三件事情有哪些不同?(其他三件事分别用了一个、半个自然段来介绍;而“看瓜刺猹”用了6个半自然段;其他三件事情都是闰土在介绍;写闰土介绍看瓜刺猹的时候,作者还写了自己不断的提问和自己的感受)。
讨论:从写看瓜刺猹这件事作者写法与其他三件事的不同点,尤其是“问话和感受”,读出了作者听这件事时候,心情有什么不同(很关注,很羡慕,觉得很刺激......)
讨论基础上归纳:开头画面是作者最关注的事情,印象最深的时候,写文章,写几件事情,要把自己最关注的当重点来写。
2、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字词积累】
1、会连书上词语默写本课要求会写的12个生字,并能做组词拓展。
2、强调记忆读音:“水浒传”的“浒”读hǔ,“硼酸水”的硼读péng。
3、正确读写如下词语:遗体 挽联 致敬 爱抚 团聚 情节 记性 保存 阴暗 低微 寒意 深奥 详细 枯瘦 逝世 文章 咳嗽 明晃晃 失声痛哭 马马虎虎 恍然大悟 北风怒号 匆匆忙忙 饱经风霜
【阅读能力训练】
1、查字典,读懂如下词语的一般意思: 惊异、爱抚、囫囵吞枣 张冠李戴
2、结合语境、联系时代背景读懂词语和句子,练习概括段落主要内容;读懂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和感情。
读第1段,联系抓住事件主要特征来简要表述段落主要内容。
读第2、3两段,联系“囫囵吞枣”、“张冠李戴”两个词语所写内容,理解“还是我的记性好”的言内言外之意,体会这句话所表达的感情。抓住主要情节简单表述这件事情。(我们谈读书,我怎么谈,祖父怎么做)
读第4-13段,结合时代背景来理解祖父所说的“碰壁的意思”,联系“碰壁与鼻子扁”体会当伯父说话时对敌人的态度、对家人的态度。用简单的话来表达这件事情:伯父谈了什么,表达了什么态度。
读14-22段,反复读两遍之后,练习讲述“救助黄包车夫”的故事;细读21-22两段,联系第21段的“寒意”和我的“担忧与同情”,再联系时代背景,理解伯父“严肃、叹气”背后的内心世界。朗读第22段。
读第23段,抓住要点,概括女佣阿三对伯父的介绍。
读24段,结合全文,用课文具体事例来解释“为自己想得少,为别人想的多”,在读第一段,解答第一段“我提出的问题”。
【表达学习】
围绕现的“特点”选择材料
再读课文,归纳本文所要表现伯父的特点;回顾作者所选取的五个材料,体会五个材料与文章所要表现的“人物特点”的关系,让学生作具体说明。在此基础上,展开讨论、归纳:我们写文章,先要想好文章的要表现人物的什么特点——要说明什么问题,要表现人物(事物)的什么特点、什么品质,要表达什么样的感情``````;把中心确定以后在思考——我们了解的哪些材料能表现中心?把能够表现中心的材料选出来,写进文章,而那些与文章中心无关的材料绝不能写进文章当中,就像我们要盖房去买建筑材料,我们绝不能把与盖房无关的彩电冰箱也买回来一样。
此外,把能够表现中心的材料选出来以后,还要进一步进行选择——哪些材料是都是从一个角度说明问题的,哪些材料可以从另一个角度说明问题,把可以从不同角度说明问题的材料选择下来;对那些相同的材料再选择一次,筛掉多余的。这样,为写这篇文章所选择下的材料才是充实的。
【写作练习】
练习:如果让你写一篇文章,写你的老师像母亲一样关心你们的学习和生活。想一想:你的哪位老师具有这样的特点?认真思考,列举出至少五个这样的事例。
《一面》
1、读懂文章内容,用简要的话来讲述“鲁迅先生做了什么”。
2、结合上下文和《我的伯父鲁迅先生》,读懂“憎黑暗如憎魔鬼........越老越顽强地战士”和“鲁迅先生是同我们在一起的”的意思。
3、体会本文所表现的鲁迅关心青年的独到之处。
《有的人》
1、体会诗歌运用的对比手法,来突出鲁迅先生形象的好处。
“有的人”反复出现与后两句指鲁迅和像鲁迅一样的人进行对比,很好表现了主题。
2、朗诵诗歌。
【语文园地】
日积月累,鲁迅先生的名言警句,通过读、背的形式一是帮助学生丰富、积累语言,二是进一步加深对鲁迅的认识。
习作目标:能够用三件事情来写一个人。
【阅读链接】
《朝花夕拾》《呐喊》《孔乙己》《阿Q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