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语文教学目标

(2016-09-30 08:43:51)
分类: 单元教学目标

第四单元 怎样看问题、想问题

《识字4

【识字目标】

1、要求认会“寸、益、彰、豹、障、泰、徒、功、渠”9个生字。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交流识字的方法。例如,比较法识字。“助————”“彰——”。  

2、读准字音。翘舌音:(chǐ)有所长、寸(cùn)有所短(duǎn)、相得益(yì)(zhāng)、一叶障(zhàng) “长”是多音字,在本课“取长补短”中读“cháng”;“拔苗助长”中读“zhǎng”。

3、扩展词语,为生字口头组多个词语,巩固识字,丰富词语积累。

【阅读目标】

读课文中12个成语,查字典、结合故事理解“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等词语的意思。

【语言表达学习和积累运用目标】

结合故事,反复诵读课文中的12个词语,体会词语的节奏感,读出韵律美,并积累下来。

拓展:亡羊补牢  守株待兔  刻舟求剑  自相矛盾

【写字目标】

会写“寸、落、补、拔、功、助、取、所”8个生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可以重点指导下列生字的书写:

补:第四、五两笔要短,右边不过竖中线,左边不要写成“示字旁”。

拔:左窄右宽,捺要舒展,右边不要写成“发”。

所:左边的笔顺是撇、竖撇、横折、横,右边是个斤。

助、功:右边都是“力”字,“横折钩”的“折”笔要往左斜,不能写垂直。

【阅读拓展目标】

阅读并交流其它的成语故事。

 

13《坐井观天》

【识字目标】

1、要求认会“沿、际、信”3个生字。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交流识字的方法。例如,“沿”可以用“铅”换偏旁的方法来识记。“信”和“际”可以用熟字“言”和“示”加偏旁的方法来识记。 

2、读准字音。“弄错”的“弄”读“nòng”。

3、扩展词语,为生字口头组多个词语,巩固识字,丰富词语积累。

【阅读目标】

读课文,随文识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生字词、读懂句子,抓住词句间的联系,读懂内容,练习朗读。

读到第一自然段,通过观察插图一,了解“井沿”指的是什么地方,读懂“沿”,说一说生活当中有关“沿”的词语,比如:床沿、炕沿、马路沿等;读到第五自然段,通过查字典理解“际”,联系上下文读懂“无边无际”就是指天很大。结合实际体会一下生活中什么是没有边际的呢,比如草原、大海、沙漠等等,并训练学生用上无边无际说话。

根据课文插图,结合文章第一自然段,了解青蛙和小鸟所处的不同位置。

读到45自然段,默读课文,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讲青蛙和小鸟对天的不同看法的句子,用“因为……所以……”说一说青蛙和小鸟为什么有不同的看法。抓住“!”和“?”,引导学生读出青蛙的自信和傲慢,小鸟的诚恳劝告。

    读到67自然段,边读边想:青蛙和小鸟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的笑各有什么含义?进一步体会青蛙的自信和傲慢,小鸟的诚恳劝告。

分角色朗读课文,想象青蛙如果跳出井口会看到什么,会说些什么?进一步理解识字4“管中窥豹”“一叶障目,不见泰山”的含义。懂得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语言表达学习和积累运用目标】

这则寓言主要是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来给孩子们讲述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

文中共有青蛙和小鸟的三次对话。读懂全文后,要引领抓住“井里、井沿、天上、井口、无边无际、天天坐在井里、跳出井口”等词语,梳理课文内容。

然后,指导学生学生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读对话,读出故事中青蛙和小鸟三次对话的语气。在朗读对话中体会寓意。重点体会青蛙和小鸟第二、三次对话的语气。

第二次:“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要读出不相信的语气。“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小鸟的话则是劝告的语气。

第三次对话,青蛙和小鸟都是笑着说的,那么两个“笑”各有什么含义呢?青蛙以为自己天天坐在井口看天空,是不会弄错的,所以它的话要读出自信和傲慢、自以为是;而小鸟的话则有耐心地摆事实、讲道理的语气,是诚恳地态度。

【写字目标】

会写“信、沿、抬、际、蛙、错、答、还”8个生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可以重点指导下列生字的书写:

“沿、际、信”这三个字都是左右结构,都是“左窄右宽”。

沿:注意右上方与“几”不同;

际:注意双耳旁是两笔完成的,“耳朵”要写得高而窄。

“抬、蛙、错、答、还”是要求会写的字。指导书写时,要让学生观察字的结构特点,独立描红、临写。重点指导“还”的笔顺规则,先写“不”,再写“辶”。  

【阅读拓展】《拔苗助长》

 

14《我要的是葫芦》

【识字目标】

1、要求认会“葫、芦、藤、哇、盯、邻”6个生字。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交流识字的方法。例如,“葫”“芦”等字,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记。“哇”可以用熟字“洼”“蛙”“娃”对比换偏旁的方法识记。“盯”字的偏旁和字义有内在的联系,可以让学生说说“盯”字的意思和偏旁“目”有什么关系。   

2、读准字音。“种”“长”“落”是多音字,“种”在本课“种了一棵葫芦”中读“zhòng “长”在“长满”中读“zhǎng”。“落”在“一一个都落了”中读“ luò”。变调为轻声:葫(hú lu)

3、扩展词语,为生字口头组多个词语,巩固识字,丰富词语积累。   

【阅读目标】

读课文,随文识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生字词、读懂句子,抓住词句间的联系,读懂内容,练习朗读。

读到第一自然段,随文识字,结合图片理解“葫芦”“藤”,勾画出描写葫芦样子的句子,通过“细长”“长满”“雪白”感受葫芦的可爱”(联系句子理解“可爱”、“多么可爱”)。抓住“哇”和“!”读出小葫芦的可爱。理解“每天”就是“天天”的意思,抓住“每天”感受那个人爱葫芦的心境。随文识字,对比识字“挂”和“哇”。

读到第二段,随文识字,理解生字“盯”。“盯”什么意思?可以换成哪个词语来理解?再联系具体语境进一步理解“盯”的意思。联系上下文理解“自言自语”“赛过”的意思,通过“!”“?”“。”体会感叹句、反问句与陈述句的不同语气。

读到第三自然段,随文识字,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邻居”“别光盯着”的意思

在理解词语、读懂课文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抓住“葫芦藤、绿叶、每天、可爱、自言自语、盯着、赛过、别光盯着”等词语,表述课文内容。

在此基础上,默读课文,想象种葫芦的人看到小葫芦都落了,会想些什么?进一步理解“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含义,懂得做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语言表达学习与积累运用目标】

1、课后“我会读”反问句、感叹句、陈述句。学生读句子,比较两句话说法虽然表达的意思一样,但是语气不同。一定要引导学生在比较朗读体会,反问句和感叹句的语气比陈述句更强烈一些。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叶子上的虫不用治。2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有几个虫子不可怕。

积累并拓展着说一说这样的句子。

2故事的开头,第一段主要写了葫芦藤、叶、花和小葫芦长得很好,作者在这里用了“细长的”、“雪白的”、“可爱的”来修饰。可是后来,由于种葫芦的人在管理的过程中,叶子生了蚜虫他不去治,小葫芦一个一个都落了。故事的开头原来小葫芦的可爱,与故事的结尾“小葫芦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不禁让人为葫芦而惋惜。

学生对比朗读故事的开头和结尾,感受课文语言描写的生动,在对比朗读中

促进对故事寓意的理解。

【写字目标】

会写“言、每、治、棵、挂、哇、怪、慢”8个生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可以重点指导下列生字的书写:

左右结构的字都要左窄右宽:治、棵、挂、哇、怪、慢

“忄”旁的写法:先在中间位置写左面的点,再在右上方写右面的点,最后竖要写得长而直。

怪、慢:两个字都要左窄右宽,而且右面要写得紧凑些。

挂、哇:二字右边的“圭”,是由上下两个“土”字组成的;

“言”字第一横长,下面两横短。

“每”字的笔顺是:撇、横、竖折、横折钩、点、横、点。

【阅读拓展】《亡羊补牢》

 

15《小柳树和小枣树》

【识字目标】

1、要求认会“枣、浅、秃、忍、呗、虽、乘、思”8个生字。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交流识字的方法。例如,“秃、思、虽、乘”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禾+=秃,田+=思,口+=虽,千++=乘。“浅”可以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字,钱---浅。“忍”可以猜谜语识字“心字头上一把刀。”“呗”可以运用汉字构字规律识字,为什么是口字旁。 

2、读准字音。读准(suī)然,枣(zǎo);变调为轻声:不好意(yì)(si)“曲”在本课“弯弯曲曲”中的读音为(qū),这个读音还可以组词(曲折)“曲”还可以读成(qǔ),组词为(歌曲)(乐曲)“漂”在本课“漂亮”中的读音为(piào)

3、扩展词语,为生字口头组多个词语,巩固识字,丰富词语积累。

【阅读目标】

读课文,随文识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生字词、读懂句子,抓住词句间的联系,读懂内容,练习朗读。

读书过程中,第一段结合课文插图认识“小柳树”和“小枣树”,识记“枣”。

读到第二段,用不同符号勾画出描写小柳树和小枣树外形特点的词句,结合小柳树和小枣树的语言——通过“腰细细的、树枝绿绿的”与“弯弯曲曲的”作对比,读懂“漂亮与难看”的意思,抓住“喂”“?”“!”,体会小柳树的得意、骄傲、不懂礼貌,

读到第三段,随文识字“浅”。结合第一幅插图,理解“浅绿色”中的“浅”是指颜色淡,与“深浅”的“浅”意义不同。结合图片,随文识字“秃”。“光秃秃”是指小枣树只有树干,没长叶子。再次抓住“喂”“?”“!”,体会小柳树的得意、骄傲、不懂礼貌。

读第四自然段,结合上文体会“得意”的意思和态度。

读到第六自然段,随文识字“忍”。联系上下文体会“小柳树实在忍不住了”,抓住“呗”体会小柳树的语气和心情。

读到第七自然段,抓住“温和”结合小枣树的话,体会温和的语气;通过读小枣树的话,体会小枣树的宽宏大量,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随文识字“乘”。联系实际理解“乘凉”,通过观察“乘”的结构,想象“乘”中间的“千”就像一棵大树,人们坐在大树底下休息聊天,从而记住“乘”。

读到最后一自然段,抓住“不好意思”对比小柳树的前后不同表现,明白“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的道理,进一步理解“取长补短、相得益彰”的含义,知道要多看别人的长处。

回读课文: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带有要认要写生字的词语),表述课文内容。

分角色朗读课文。

【语言表达学习与积累运用目标】

1、文中运用了很多优美、生动的词语:细细的、绿绿的、弯弯曲曲的、浅绿色的、光秃秃的、得意地、又细又长、又大又红。引领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词语的生动,并积累下来。还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词语来说话。

2、用上学过的成语,评价文中人物前后的表现。

【写字目标】

会写“怎、思、穿、弯、比、服、浅、漂、啦、啊!”10个生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因前几课要求写的字大多是左右结构的字,所以,本课左右结构的字就不必再详细指导了,建议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

“穿”字的特点是上宽下窄,上短下长。

“弯”字的特点是上宽下窄,下面比上面略长一些。

“心”字底的写法:左中右三点连线呈一斜线。左点不能写成撇,中间一点要写在竖中线上,右点要写在卧钩的外边,卧钩一定要“卧倒”,不能写成“竖弯钩”。

怎:上部的横间距均匀,上横最长。心字底要比上部分宽一些。整个字呈上窄下宽状。

思:“田”字要上宽下窄,心字底最宽。整个字呈上窄下宽状。

 

16《风娃娃》

【识字目标】

1、要求认会“抽、续、吸、极、夫、汗、驶、示、筝、踪、伤、责”12个生字。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交流识字的方法。例如,“抽、吸、极、汗、驶、筝”等可以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来识字。 

2、读准字音。行驶(shǐ) 、表示(shì)、无影无踪(zōng)、责(zé)怪、抽(chōu)出、伤(shāng)心。变调为轻声:风(zheng)“转”是多音字,在课文“转动”中的读音为(zhuàn),这个读音还可以组词(转圈)“转”还可以读成(zhuǎn),组词 (旋转)(转身)

3、扩展词语,为生字口头组多个词语,巩固识字,丰富词语积累。

【阅读目标】

读课文,随文识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生字词、读懂句子,抓住词句间的联系,读懂内容,练习朗读。

读到第二自然段,随文识字“抽”,理解“抽”是手的动作,但是课文里“抽上来”的“抽”是指把水从低处吸到、运到高处,与“抽打”的“抽”意义不同。随文识字“续”,联系生活实际理解“断断续续”,想象“抽上来的水断断续续地流着”是怎样的场景,从而体会风娃娃做好事。对比识字“吸”与“极”,做动作理解“吸了一口气”。

读到第六自然段,随文识字“踪”,联系上下文理解“无影无踪”,从而体会风娃娃做坏事。

读到第七自然段,随文识字“责”。联系上下文理解“责怪——读懂:谁责怪谁?为什么责怪进一步加深对词语的理解。

借助课文插图来读故事,理清风娃娃做的好事和好心办的坏事。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懂得“做事情光有好的愿望不行,还要看是不是对别人有用”的道理。

【语言表达学习和积累运用目标】

1、课文第7段中省略号的使用可以引起学生的关注。“风娃娃却一点儿也不知道,他仍然东吹吹,西吹吹,吹跑了人们晒得衣服,折断了路边新栽的小树……人们都责怪他。”

启发学生思考:省略号省略了什么?仿照课文“吹跑了……”、“折断了……”用上这样的词语接着说下去。体会省略号的作用,积累语言,训练语言表达。

2“纤夫们笑了,一边收起纤绳,一边向风娃娃表示感谢。”学生在朗读中体会关联词语的作用,并试着用上“一边……一边……”说话。

【写字目标】

会写“夫、表、示、号、汗、伤、吸、极”8个生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重点指导“吸、极、表”三个字。

“吸、极”二字都是左窄右宽的字。要重点指导右边“及”字的写法。笔顺:撇、横折折撇、捺。第一笔“撇”和最后一笔“捺”,要舒展而对称。第二笔“横折折撇”不容易写好,要作示范。

“表”上下结构,上短下长。下面不要写成“衣”。

【阅读拓展目标】古诗《风》

 

17《酸的和甜的》

【识字目标】

1、要求认会“酸、葡、萄、狐、狸、串、迫、待、硬”9个生字。鼓励学生自主识字,交流识字的方法。例如,编歌诀识字:告:一口咬掉牛尾巴。串:异口同声一条心。“狐、狸”可以用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识字,“硬”可以用加一加的方法识记:石+=硬。可以用用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字:“待”--“诗”。 

2、读准字音。读准翘舌音(chuàn)“迫”(pò);变调为轻声:葡萄(tao),狐狸(li

3、扩展词语,为生字口头组多个词语,巩固识字,丰富词语积累。

【阅读目标】

读课文,随文识字,结合具体语境理解生字词、读懂句子,抓住词句间的联系,读懂内容,练习朗读。

读书过程中,第一段结合课文插图识记“葡萄”、“狐狸”。

读到第二、三段,结合图片,理解体会小松鼠和小兔子的心理活动。

读到第四段,结合插图葡萄的形状识记“串”,联系上文描写葡萄颜色“紫红”,想象葡萄的味道,理解“迫不及待”。

读最后一段,识记“硬”。明白这里的“硬”不是与软相对的意思,而是非要的意思。

分角色朗读,抓住“!”“?”体会不同的语气。

回读课文: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语(带有要认要写生字的词语),结合插图,表述课文内容。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语言表达学习与积累运用目标】

①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②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①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②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比较两组句子,加上“迫不及待”和“大口大口”与第一句比有什么不一样呢?引导孩子们反复读,比较出每组的第二句都比第一句生动、形象。

狐狸来到葡萄架下心里是怎么想的呢?通过“一会儿……一会儿……”这个词语中去想,结合插图想象狐狸当时着急的样子。

学生试着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写字目标】

会写“串、兔、告、诉、狐、狸、猴、颗”8个生字。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反犬旁”的笔顺:撇(上撇短)、弯钩(弯势自然)、撇。

狐、狸、猴:注意字形特点是。左窄右宽,左高右低。

“口字旁”的写法:口在左侧,略小偏上。

【阅读拓展目标】

《小马过河》

 

《语文园地四》

一、我的发现:

用形旁表义、声旁表音的方法,学习、记忆形声字。

有水把茶泡,有饭能吃饱。

有足快快跑,有手轻轻抱。

有衣穿长袍,有火放鞭炮。

 拓展:有鱼吃鲍鱼,有刀把根刨。有草看花苞,有病长脓疱。有雨下冰雹。

二、日积月累:

积累带数字的成语或词组。       

一本正经  二话不说  三心二意  四面八方  五颜六色

六神无主  七嘴八舌  八仙过海  九牛一毛  十全十美

拓展:一分为二  举一反三  四通八达   五光十色

百战百胜  成千上万  千变万化  万无一失

三、我会填:

学习“!”“。”“?”3个标点符号的运用。

狐狸为什么说葡萄酸呢(?)

葫芦藤上挂着三个小葫芦(   

爷爷买的枣儿真甜啊(   

你喜欢小柳树还是喜欢小枣树(   

四、我会写:

看图写几句话。

图上画的是小学生正在老师的带领下到动物园参观,假山上姿态不同的可爱的小猴子正吸引着他们。教学时,先让学生仔细看图,然后让学生自由说说,你看到什么?说话时,注意引导学生仔细听,说完后让学生评价谁说得好,好在哪里。在此基础上,再给机会让学生有条理地把几句话连起来说,比一比,看谁说得有条理。最后让学生把自己说的几句话写下来。注意把重点放在激发、调动学生写话的兴趣上,不要提过多的要求。只要孩子们把话说通顺、意思说明白就行,更不能提字数、篇幅等要求,以免打击学生的积极性。

五、我会读:

这是一则故事,为下面的口语交际做好准备。让学生自己读,培养自主识字和朗读的能力。再安排小组交流读,做到正确,流利。

六、口语交际:

应该听谁的,是以上面短文中的话题来进行口语交际。可以这样做:

1.读故事,议论:你认为老爷爷应该听谁的?为什么?

2.你还有更好的办法吗?

3.如果遇到这种事,你会怎样做?

4.编故事,演故事。续编故事,再演一演。

七、展示台:

识字交流站”和“故事会”.

“识字交流站”给同学们提供一个交流自主识字成果和经验的园地。通过做识字卡片,可以巩固生字和认识更多的生字。通过交流识字卡片,可以认识到别人认识的字,并交流识字经验。活动前要做好准备,交流的时候,教师要引导学生自主确定展示和交流的办法,真正把展示台作为学生落实自主学习、展示成果、体验成果的场所。

“故事会”是启发学生在学习本组课文的基础上,自己讲个动脑筋的故事。一方面可以训练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在讲故事的过程中学会开动脑筋,学会想问题,办事情。讲故事的形式可以搞比赛、打擂台,也可以自由组合,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