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工作坊跟“校本研修”结合?
(2016-01-07 05:58:00)分类: 教育思考 |
名师工作坊跟“校本研修”结合?
高启山
今天上午,钟祖荣教授给我们做报告,主题是“名师工作室”与“教师专业成长”。
钟教授从教师专业发展的几个阶段,谈了工作室培养教师的相关工作要素,谈到了工作室应该针对教师的发展阶段,来安排相关的“学习观摩反思研究”等具体引领项目。应该说,钟教授的报告,为我们的工作室工作,明晰了具体思路,搭建了一个支架。
但是,听报告的时候,我觉察到了一个问题:钟教授的报告,更多的是从我们“给对方什么引领、怎样的引领”的角度来展开论述。于是,中间,我提出了一个问题:“怎么看待顾泠元教授等人关于‘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研究”。我的问题具体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怎么看“校本研修”与“教师专业成长”关系的问题;第二是“两者怎样更好的融合,从而提升研修效益”。
问题背景是这样的:“工作坊”(工作室),是我们要培训别人,这是任务;校本研修的“专业引领”是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不能自己解决,同伴也不能互助的情况下,主动求助别人。
钟教授给我的回答比较含混:两者可以结合在一起来进行。“可以”,就是可以这样做,也可以不这样做。有意思。
继续听下去。中途,讲到“集体建构主义”。他问学员:什么是建构主义。什么是建构主义呢?我个人理解,建构主义,是人们学习的时候,不是机械地接受外来的知识,而是将新学知识与已有知识经验进行“同化、顺应”的过程,也就是说把外来知识变成我自己的,符合我的原有认知经验和体验的,在此基础上,将新学知识纳入到自己原有的知识结构之中,对自己原有的知识进行改造和重组,主动建构起新的知识系统。为什么要提倡建构主义?皮亚杰的理论是“世界上没有任何拿来就可以用的图式”,也就是说,别人告诉的我问题解决的方法,得根据自己的实际,根据自己的经验,先变成自己的,这就是“自我建构”的过程。
于是,我又想到了“名师工作室”与“校本研修”的关系问题。想到了,名师工作室是“给予”与“校本研修”的关系问题,想到“如何使名师工作室促进教师自我研修效益提升,更好地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因为,我们教师的学习,最终需要的是“自我建构”,团体建构,也是为了科学地“自我建构”不是“可以”,而是必须。
如何做?我想,这不是我今天能拿出答案的。但是我要拿出答案来,因为,我觉得,这应该是名师工作室的建设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