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基于目标的教学设计《灰雀》
(2015-09-21 05:45:55)
标签:
教育 |
分类: 阅读教学设计 |
《灰雀》教学设计
陈 基
一、设计理念
1.
遵循制定教学目标的标准性原则,以课程标准和教科书为依据,制定教学目标。
2.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教学的过程应当由一个又一个学生直面任务问题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所构成。
3.达成教学目标是学生学习的需求,教学目标导向就是以学定教,所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必须有教学目标依据。
4.强化反馈评价,完善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学习结果思维过程调整教学,进行指导,实现顺学而导。
5.
落实“过程与方法”这一维教学目标,让学生亲历语文学习过程,在语文实践活动中全面习得语文素养。
6.落实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这一语文课程性质要求,教师“教阅读”“教表达”,学生“学阅读”“学表达”。
二、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桦”等2个生字新词,正确读写“郊”等12个生字新词和“仰望”等7个词语,并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制定依据】课后识字写字安排和“词语表”安排,以及课程标准关于学段理解词语的目标要求。
2.学习根据时间的推移梳理课文,概括课文各部分内容,了解课文内容,复述课文大意;初步了解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要求。
【制定依据】课程标准指出,阅读“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因此制定教学目标要瞻前顾后。制定这个教学目标,一是落实课程标准“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的学段目标要求,以及为第三学段“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的目标内容学习做铺垫准备。二是语文园地“习作”的题目要求“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把这件事想清楚再动笔写”。这是教科书安排的第一次的写人习作,其提示的教学目标水平要求,只是“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即要求习作想要表达的人物特点,与所写的事情要对上号,从而体现阶段性要求。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根据人物的话语,猜想人物内心想法;找出并读懂有关人物描写的句段,与同学交流,感悟列宁喜爱灰雀和尊重、爱护小男孩的特点,感悟小男孩知错能改的品质。
【制定依据】课后练习和课文中的“泡泡”,落实课标阶段目标“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并在这个过程中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发展思维。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抄写描写灰雀的句子。
【制定依据】课后练习。
三、重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2、3。
四、难点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3。
五、教学时数
两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学习整组导读,明确主要学习目标,激趣导入
【设计说明】整组的导读,提示了该组的课文主题内容和主要学习目标。通过学习,了解整组课文的主题内容,明确主要学习目标,有利于明确学习方向,激发学习兴趣,以及对新课的主题内容的把握。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通过上一组课文的学习以及综合性学习活动,体会到了课余生活的丰富多彩。今天,我们就要一起学习一组新的课文了,让我们一起读读这组课文的导读,看看导读告诉我们学习什么课文内容,向我们提出什么学习要求。
1.(复习默读要求后)出示任务。
默读导读,想一想,我们学习的这组课文是什么内容的,用横线画出来;导读向我们提出什么学习要求,用波浪线画出来。
2.反馈指导。
个体学习后班级交流。预设:
课文内容的句子:“这组课文讲的都是发生在名人身上的平凡小事”。
学习要求的句子:“我们能感受到他们的不平凡”“可以搜集一些名人的故事,更多地了解他们”。
小结谈话:同学们真会读书!对了,这组课文讲的都是一些名人的小故事,通过学习这些小故事,我们要了解他们身上的特点、品质;在这组课文学习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去搜集一些名人的故事,准备在口语交际课上开一个名人故事会,更好地了解他们,向他们学习。接下来,我们学习这一组课文的第一篇。(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释题
【设计说明】一、阅读应该从题目开始。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窗口,透过题目,可以了解到文章的某些东西;二、释题还是一个读写结合点,让学生了解作者是如何给课文起一个恰当的题目的,从而达到能给自己的习作起一个恰当的题目。
读了课题,根据课题,我们可以知道这个名人故事是围绕什么展开的?(灰雀)
(三)展示灰雀图,简介灰雀
小结谈话:阅读从题目开始,我们不要忽略了题目提供给我们的信息。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窗口,会引领我们了解到文章的某些东西。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看看课文围绕灰雀向我们讲了一个什么名人的什么故事,表现了他的什么特点和品质。
|
后一篇:《搭石》文本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