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

(2012-10-02 10:39:25)
标签:

转载

分类: 杂谈
在全县体育公开课的教案中,我们发现现在许多老师并不清楚,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的预设,如何才是比较合理的。为此,我发现雨竹先生这篇文章正好为我们解答了这些问题,特此转载,帮助对大家有所帮助。

体育课的密度是指课内各项活动合理运用的时间同课的总时间以及各项活动之间的比例关系。
我国目前—般认为中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在20-40%之间为宜,但究竟练习密度为多少才合理?这必须由练习的强度、学生体质水平,学校设备条件及学生学生人数而定,不必—概而论。
我国目前普遍使用测定心率方法。用测定心率变化数据评定体育课的运动负荷的标准也是不—致的。苏联学者提出中学体育课的平均心率应达到140-159次/分为宜;日本学者从体育心理的角度提出体育课平均心率在120-140次/分为宜。
—堂体育课的练习密度,是繁多的体育课准备工作之—,也是衡量教学效果的—个重要方面,所以说,如何准确地预计体育课的练习密度,就成了—个需要很好地加以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我校各年级体育课密度和负荷见附表: 经过测试分析,由附表可以看出我校体育课的平均心率指数1.7,平均心率127.9次/分,平均练习密度28.96%,基本达到大纲要求。
以上使通过测试所获得准确预计体育—堂课练习密度,对我们上好课,制定好教案是—个重要环节。最后要说的—点是,对—堂体育课预计练习密度要把握计算尺度,凡是课中有目的用于身体练习时间,均应做练习时间,我们可以认为:组织实施所用的时间不应计算在内。而把握练习密度的计算尺度是准确预计课的练习密度的关键,只有这样才能够提高体育课堂的有效性。



                                      
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


                                         体育课是中学生的必修课。检查和衡量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具有至关重要的作 用。这也是测定体育课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和主要依据。 
    近两年我们对伊盟的初、高中7所城镇中学的体育课进行观摩测试。运动密度采用电子秒表计算每节课的 实际练习时间,生理负荷采用心率遥测仪,对无疾病、没有经过训练、心率在60~90次/分的学生中,跟 踪在课前、课中、课后测试。 
    经过测试分析,7所学校12节体育课平均练习密度为:初中11.1%、高中19.3%,课的基本部 分练习密度为初中16.7%,高中16.7%。平均心率初中为118.3次/分(男),102.4次/ 分(女);高中111.9次/分(男),125.4次/分(女);平均心率指数初中为1.4(男),1 .5(女),高中1.4(男),1.5(女);各年龄段,各年级体育课密度和负荷的限定质,根据科学鉴 定和学生体质情况一般为,13-16岁(初中)平均心率130-150次/分,平均练习密度25-30 %,16-18岁(高中)平均心率,140-160次/分,平均练习密度30-40%。如果能按照这些 数据组织教学,学生的心身就会得到健康发展,教师就会较圆满地完成大纲所要求的教学任务。像呼市地区中 学体育课的平均心率指数1.45,平均心率144.3次/分,平均练习密度38%,基本达到大纲要求。 伊盟地区中学的体育课各项指数不但低于呼市,而且也低于各年龄段所规定的基本指标数,不难看出伊盟地区 中学体育课的教学水平低于呼市。实践证明,低了就不利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身健康,也不利于完成其 他学科的学习任务。我们认为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教学器材的短缺,场地、气候等客观因素外 ,更重要的是教师责任心差,业务素质低,不能依据学生、场地、器材和气候等实际,科学地设计教案,预估 并基本保证每节课学生所能承受的密度与负荷。 
    青少年正处在生长发育阶段,承受运动负荷的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长,而体育教学随着年级的提高, 基本知识、基本技术、技能也在不断提高。所以初中学生的生理负荷运动密度要低于高中。当然学生的心理素 质的差异,其生理负荷的承受能力也不尽相同。所以体育教师充分掌握学生的心理、生理去组织教学是主要的 。因此,要注意以下几点: 
    一、需根据体育教学的实际,如教学环境、场池、器材、师资等,体育课的全课平均练习密度为30-3 5%,平均心率为130-140次/分,平均心率指数为1.4-1.5之间(指伊盟地区)。根据所处地 区和学生实际情况密度与负荷的指标数有适当的伸缩幅度也是允许的。 
    二、体育教师教学能力低,业务素质差,教学方法单一,缺乏科学性,教学设备短缺,场地不标准是体育 教学质量低的直接原因。为此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领导尽最大力量增添体育设备和器材,逐步加大对学校 体育的投资,下最大决心对体育老师分批分期进行培训,提高其教学能力与业务素质。 
    三、需建立健全严格的考核制度、帮助他们树立坚定的事业心,责任感,提高教学能力,并激励其出主意 想办法,自制器材,修建场地,逐步完善体育设备。 
    四、需按照教学大纲,结合本地区实际,改变传统教法。例如,将原男、女生合班授课制改变为男、女生 分班授课制。这可以依据男、女生心身发展特点和生理接受能力适当地调整大纲的基本教材,增加选用教材。 像舞蹈、韵律操、身体素质练习,游泳、滑冰、武术、摔跤等。采用这种方法,选用教材可占总课时的40% 左右。教法也可运用分组轮换和讲解示范相结合的方法交替进行。这样不但弥补器材不足,而且可以从不同角 度提高课的运动密度与生理负荷,从而提高了体育课的教学质量,能圆满完成体育课的教学任务。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