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初中语文课外名著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文稿(1)
 (2010-11-19 16:31:04)
	
			
					(2010-11-19 16:31:04)		| 标签: 黄冈市名著导读教学模式构建杂谈 | 分类: 教学研究 | 
黄冈市初中语文课外名著教学研讨会经验交流文稿
 
试论名著导读
“两课五环”活动模式的初步构建
 
■
汇报者:武穴市实验中学教科室 
 
 
 
http://s14/middle/5ddc3485x9563edd2988d&690
http://s12/middle/5ddc3485x9563ee1ee17b&690
http://s16/middle/5ddc3485x7556cb12c63f&690
http://s11/middle/5ddc3485x9563ef5cd3ca&690
http://s2/middle/5ddc3485x9563effca561&690
http://s5/middle/5ddc3485x7556cb41a114&690
http://s6/middle/5ddc3485x9563f1863335&690
http://s6/middle/5ddc3485x9563f35899f5&690
http://s9/middle/5ddc3485x9563f4ad3db8&690
【摘 
 
【关键词】 
 
什么是名著?其概念的界定历来有不同说法,内涵和外延也难以作统一的规定。中国的“四大名著”家喻户晓,除此之外,中国文学史上还有很多其他名著,外国文学史上也有很多文学经典,都应该纳入名著的范畴。一般说来,名著就是指具有较高艺术价值和知“名”度,且包含永恒的主题和经典的人物形象,能够经得起时间考验而被广泛流传的文学作品。不过笔者在此着重论述的还是教育部指定的中学生名著阅读篇目,概念的外延相对狭窄些。
新世纪以来,随着新课改的推行,各种版本的语文教材编写均出现了不少新变化,变化之一就是在教材“附录”中增设了“名著导读”内容。名著阅读在继文革前版本后再度进入了中学语文教材。打个比方说,在语文教学的餐桌上,已经由“零食”变成了“正餐”,而不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随后在全国各地的中考试卷上也出现了名著阅读内容的考查。
名著阅读既然已经在语文教学中占有一席之地,就应该有属于自己的独特教学或活动模式。因此,其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实施应该引起广泛关注。在此,笔者从初中语文名著导读活动实践的角度出发,尝试论述其活动模式构建的意义,模式构建的理论和实践依据,模式构建的目标,以及该活动模式所包含的两种课型的教学目标和任务、五个环节的实施要求,为指导名著阅读实践作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构建活动模式的意义
名著阅读活动需要语文教师的指导,而指导又需要一定的方式方法、教学模式。当前,名著阅读活动模式的构建既具有重要性,又具有必要性。
(一)构建名著阅读活动模式具有重要性。
首先,名著阅读有非同寻常的阅读功效。
古今中外的名著历经时间淘洗成为经典,常常具有以一当十的文学价值。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歌德也说,“读一本好书,就是和许多高尚的人对话”。常读名著,能大力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和精神修养;其文学价值和教化功能远非“快餐式”流行阅读,“军训式”应试阅读所能相提并论。光做题,不读书,尤其是不读名著,绝不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
其次,名著阅读还是写作教学的重要依托。
正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名著阅读在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方面的作用更是巨大的。古今中外的文坛大家都是在博览群书、遍阅经典、大量写作的长期实践中磨砺出来的,而绝对不可能是靠“做题”做出来的。古有“诗仙”李白“五岁诵六甲,六岁观百家”,“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 “口不绝吟于六艺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篇”。今有屠夫出身、只有小学学历的黄梅县文联主席周濯街,因长期坚持阅读写作,终于成长为举世闻名的神话小说作家,均是很好的例子。
从这个角度来说,构建一定的名著阅读教学模式有利于推进名著阅读的开展,提升学生的读写能力和精神修养。
 
(二)构建名著阅读模式,推进名著阅读教学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然而,只要正视现实,就可以发现当前的名著阅读教学不尽人意,异化、虚化情况严重,已经失去了应有之义,主要有以下不利因素——
1、浮躁功利的时代背景。
物欲盛行的时代,快节奏的生活,催生的只能是“快餐式”的流行阅读作品;网络阅读异军突起,大行其道,备受学生亲睐;含英咀华的名著常常被束之高阁无人问津。
2、不爱读书的语文教师。 
无庸讳言,不少语文教师自离开师范院校后,成天为生活打拼,为名利奔忙,风尘碌碌中很难静下心来读书,更不用说去读长篇巨著。语文教师不读书,又如何能成功指导学生开展名著阅读?
3、功利应试的语文教育。 
虽然课改已经推行近十年,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成效。但当前语文学科教学在很大程度上仍像理科一样:做题、训练、竞赛、考试……语文一旦异化为应试的工具,名著阅读必定首当其冲的遭受厄运。
4、常被遗忘的阅读课程。
当前,很多学校的课程整体设置仍然缺乏科学性,几乎没有开设专门的阅读课,学生的阅读时间和内容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
5、异化虚化的中考命题。
“以考促教”“以考促学”是中考命题的重要使命。然而遍观历年中考试卷上的名著阅读试题,基本上还是一种浅层次阅读考查。学生即使不读名著,只要浮光掠影的看过几部相关电影电视,断章取义的背诵一些应试资料,也同样可以应考。这样以来就让不少师生产生侥幸心理,不会再去实实在在的实施名著阅读教学。
6、粗放低效的导读教学。
在教学中还有一种情况:也有很多教师充分认识到名著阅读的巨大价值,也想认真开展名著阅读,但不得其法,基本上是粗放、随意的“放羊式”,低效的阅读在无形中降低了名著的价值,减弱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
 
基于以上认识和现状,名著阅读活动的开展既有重要性,更有必要性。名著阅读需要指导、引导,而导读又需要一种相对固定的活动模式和教学方法,使活动科学化、规范化、经常化,从而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
 
二、构建活动模式的依据
名著导读教学模式构建既有其理论支撑依据,也有实践操作借鉴的依据。
(一)在理论上,要依据《语文新课程标准》的有关阐述——
1、语文新课标在“总纲”中指出——
“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
“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
2、在7—9年级“阅读”板块又提出了下列具体要求——
“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拓展自己的视野。
“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
3、在“教学建议”中关于阅读教学有如下建议——
“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
以上关于阅读教学尤其是名著阅读教学的全新论述强调了名著阅读的意义,提出了具体要求和实施建议,既是实施名著阅读教学的行动指南,也是名著阅读教学应该达成的目标,更是构建导读教学模式的重要理论依据。
 
(二)在实践上,名著导读教学可以借鉴综合性学习活动模式。
综合性学习作为语文新课程改革的亮点,在实践中逐步形成了“两课型五环节”的活动模式。“两课型”即“活动指导课”和“成果展示课”,“五环节”即“确定主题——制定方案——收集资料——展示交流——总结评价。”两节课包含并链接五个教学环节,各个环节之间是环环相扣,循序渐进的。
名著导读活动以强化阅读效果、提升学生语文素养为宗旨,从学习内容上看,仍然类属于阅读教学;但从学习形式上看,应该类属于语文实践活动领域。既然如此,就完全可以适当借鉴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实践模式,形成自己的特色。因此,综合性学习活动模式是构建名著导读活动模式的实践依据。

 加载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