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处
(2012-09-08 00:51:21)
标签:
杂谈 |
分类: 永远记得 |
15年前,香港导演王家卫离开香港,拍了部地球彼端的现代片,借男主的话说,我知道他可以一直在外面走来走去,是因为知道有个地方可以回去。
15年后的今天,我随手刷新微博,忍不住内心一阵阵地发凉——深圳河这边,深圳河那边,透过网络,大家都疯狂地转发着今晚港岛的集会——今晚的主角,是国民教育。没有过海,在维多利亚港这头遥遥望去,不知道维多利亚港那头又是怎样的人声鼎沸,群情激昂?而这鼎沸的人声和激昂的热情里,又有多少人完完整整地看过国民教育指引,有多少人真正明白自己的诉求和呼喊究竟是什么?
昨天看到陈美琪,那个在新白娘子传奇中饰演青蛇的演员,在微博中蹿出来指责国民教育指引,提到升国旗奏国歌时不流泪感动的人会被批评云云,惹来网络中被假象栽赃的“五毛”一通嘲笑;今天上街的人,有多少为了升国旗的时候不被假想敌批评“枪毙”去的?
昨天还看到一则新闻,几个小学生吱吱喳喳,说我们不知道国民教育是什么,只知道港英时代都没这么“洗脑”的,天可怜见,似乎这几位都是97后——港英时代玫瑰色的幻梦他们是从何得知?而这样肖想着港英时代自由美好的人想必也去都去街上走了一遭。
我尊重别人被法律赋予的权利,但走上街的人是否都尊重了自己的权利:是有多么深刻的对“洗脑”的了解促使了他们如此愤慨地走上街头?
然后墙这边的人懵懂着赞美,这是自由的中国,这是这个国度德先生最后的玫瑰,最后的微光。
然后是一大通爱xx不是爱xx的cliche。
但是我看到了在我母校拍的那份传单,传单上明明白白写了很多香港人不是中国人,他们要求有不爱国的权利。不知道,很多年以前,移民潮移民去美国的港人,会不会拒绝宣誓,“我要忠诚地效忠美国“:因为他们需要居住在”天朝上国“远离”赤色恐怖“的权利,但不要一切跟“忠诚”和“爱国”相关的义务?
国民教育中最受诟病的大概就是“培养归属感”相关的那一堆内容?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国的历史?我们为什么要学习中国的地理?我们为什么要尊重中国的象征?我们为什么要听国歌,看五星红旗冉冉升起?
我不知道别人对上述这些问题的答案,对我来说,这个问题再简单不过了,因为这里,是我的祖国,是我的归处。生于斯,长于斯,华夏文明的灿烂深邃,民族历经的深重苦难,都沉淀在我年轻的脉搏中奔腾的热血里。我很少听着国歌看着升国旗流泪;但如果你的血液里有那么一点点炎黄子孙的遗留,听着《义勇军进行曲》,想到民主革命反击外侮的时候,先辈的血肉铸成了民族最后的长城时,难道你的灵魂还不能有哪怕一点点的战栗...假如你想到的只是“洗脑”,只是某些政客的话或者是另一些政客的话,我只能很遗憾,虽然我也没有任何权利指责或者“批评”任何人。因为我只是千千万万中国人中,最简单的一个个体。
作为一个微不足道的中国人,我也曾走到过世界上不同的角落,受过白眼,遭过歧视;我拿着中国护照,但我可以昂起头,因为我知道说什么中国护照上说要入乡随俗的都是假的,我的护照上明明白白地写着对中国公民的保护:祖国永远站在我身后,是我可以归去的地方。
你会遗憾自己今生是中国人么?你会相信那本叫做《来生不做中国人》的书么?你会似真似假地调侃我们出生时已经开启了“hard”模式么?你会为部分香港人要求不爱国的权利而叫好么?如果以上答案都是“是”,那么我也只能表达一下我个人的遗憾。
始终相信,人是要有一点归属感的;当然我不能诟病,也许有些港人的归属感,还在港英玫瑰色的梦里打着盹。——我最后只能说,你可以有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声音,你甚至可以一知半解地为了反对去反对,为了声明权利而去声明,但请你别歧视。当我站在你的对面,当内地游客来到香港,无论他们是一掷千金的豪客,还是零团费旅游的平民,他们都是人而不是蝗虫——我知道我不该举出极端的例子,但是,当我总能看到local在MTR上吃肯德基和贡茶,你们又是用什么立场喝骂内地游客的孩子? 当你挣着我们内地人的演唱会票钱,又是用什么立场唱出我们是可卑的“月事人”?为什么,最后的最后,总又有一部分直接转化成地域的仇视和侮辱?
也罢,不管要怎样被踩低,我总觉得拿着一颗拥着天下的匹夫心,我是可以在中国的国土上,在不想承认自己是中国的国土上,在他国的国土上骄傲地站起来的:总有个地方,我还可以归去——那是一个不管怎么被贬低都有脊梁的中国。
美国人或许说,美国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最后一课》中的法国作者说法语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世界上的大多数人,都在显意识或者潜意识里深深眷恋自己的国度。中国也许不是最伟大的国家,中国的确存在很多问题,但她始终是我的祖国,我的母亲,我传承着将近百年前还在水深火热时李叔同作为”世界大国民“的那份朴素而坚持的骄傲;我甚至不能想象,若我没有生在中国...那我已必不是我自己。
作为一个微不足道的中国人,我将守着那份沧海桑田永不变换的誓言,直到永远,直到永远的归去那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