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衙口、南侨中学、古桥与我

(2024-10-21 20:26:20)
标签:

风平浪静碧水无痕

文化

情感

庄静江博客

教育

分类: 杏坛花絮

衙口、南侨中学、古桥与我

衙口、南浔两村是由解放前的滨海古镇衙口分设的两个行政村,实际上是一个大村庄,它是清朝爱国名将靖海侯施琅的故乡,至今还留存有靖海侯府(施琅博物馆),衙口的村名即由此而来。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它都是龙湖镇的经济文化中心,设有镇级医院、供销社、粮站和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南侨中学(初高中)等机构。

村西南面的环村河上,一座宽敞气派的钢筋水泥新桥岿然而立,引人驻足观赏。这座桥是衙口村、南浔两村通往新建的靖海路,连接前港村、中山街的对外要道,历史悠远,几经重修,见证了衙口古镇沧海桑田的变化。

这座桥自古就有了,最早是木头搭建的“柴桥”,后来是在几个石桥墩上各由三块巨大石板并排铺设的“石板桥”,石板之间有较大的空隙,桥面由于年代变迁地面沉降,显得错落凹凸不平。到了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时,这座桥还只是行人与自行车、小推车通行。尽管后来在村西北方向已经开通了通往镇区的公路,而这座桥因为连接着西南方向的诸多村庄,是通往镇区的便捷之路,初高中学生上下学、商贩采购货物等多走的是这条道,必经过这座桥。

南侨中学就在衙口村的海边上。母亲是当地的小学教师,先父五十年代曾经在南侨中学工作,后来蒙冤入狱,早已去世,母亲也株连遣返故乡。幸得父母平反昭雪,母亲重返教坛,我于1980年因落实政策补员从惠安来到南侨中学工作。虽然我出生在衙口村,可是遭遇灾变,一周岁时被迫随母亲回原籍惠安,成长路上历尽坎坷。如今重返故地,已是陌生他乡。第一天报到,便是妈妈带着我踏过这座石板桥前往学校的。

我只有初中文凭,虽然自学参加过高考,但只能在食堂工作,后来又调任体育室管理员。先父曾是南侨中学首任地理教研组长,学校里的领导和教师前辈,大多是他的学生或者同事。他们同情先父的悲惨遭遇,思念与他的深厚情义,衷心希望我能够有所出息,都热情鼓励我继续在职进修学习,争取实现自己的梦想。

我在工作之余参加了《北京语言文化自修大学》的函授三年学习,自学了世界语初、中级,又参加了第一批福建省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大专学历的自学考试,终于圆了自己继承父母事业的教师梦。后来又继续进修,先后取得福师大中文系大专和本科两个文凭。

这期间风风雨雨、月圆月缺,在忙忙碌碌的岁月流逝中无数次经过这座桥,它是我跨越人生极限攀登生命高峰的见证。

1985年我第一次担任班主任,为了弥补自己不是科班出身的短板,我把所有的时间与精力都倾注到自学进修、教学研究和关心学生的工作上。因为妻儿都在惠安,路途遥远,交通不便,我一个月才骑自行车回家一趟。比较多的是就近探望在龙湖僻远乡村教书的老母亲,来来往往经过的也是这座桥。

周末和节假日,我常常在晚上进修业务、自学大学课程。白天我走遍龙湖镇所有村庄,到每一个学生的家进行家访。吃过早饭骑着自行车出发,沿着规划好的路线骑行,逐家进行探访。常常是中午随意在路边吃点自带的点心,喝一碗路边摊的茶水,一直到晚上才回到学校。本来准备中午吃的饭,已经被师傅重新放到晚饭的蒸笼里又蒸了一次,等到要吃时早就又硬又凉了。

有个别家长非常热情,煮了饭盛情招待我。记得烧灰村有一位学生的家庭非常清寒,他的老妈妈见我大老远骑车来访,激动地连连称谢,两手紧握我的一只手,久久不肯放下。又叫学生的爸爸给我煮了四个甜鸡蛋,我从小不吃甜食,这一晚甜鸡蛋可把我吃得实在辛苦。但是老妈妈的这份深情厚谊,真是让我无比感动,平日里教育学生所有的艰辛,在这里全化成了骄傲与幸福。我又怎么能够辜负父老乡亲的这一份深情与信任,不倾注全力为教育学生尽职呢!

每一次家访,都是骑着自行车从这座石板桥经过,桥面凸凹不平,又非常溜滑,一不小心,自行车轮就会溜滑进石板缝隙中,常常是惊叫连连,险象环生。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这里摔倒。

那年初秋的一天,我回来天色已晚,过桥时没下车,一不小心,自行车前轮就滑进了石板缝隙里,人先从桥上掉下河里,最惊险的是,自行车跟着人后面也掉到了河里。幸亏是枯水季节,河水不深,车也没有砸在身上。

这时天色已晚,四周无人。我挣扎着爬起来,庆幸自己没有受伤。怕人看见难为情,急急忙忙拽着自行车,好不容易爬上岸来,悄悄回到宿舍。记得当时我还挺注重塑造自己的形象,穿着橘红色皮鞋,一条白色喇叭裤,深蓝色的衬衣,齐齐整整地出门家访,回来却成了落汤鸡。我心里对这座桥有无尽的埋怨和不满,但是又能够怎么样呢?从此,我再也不敢骑行过桥了。

这些事现在回忆起来却是倍加温馨。当时借助与家长的密切联系,深入了解各个学生的家庭情况,学习背景以及家长对孩子教育的态度与影响,努力向家长灌输教育理念,引导他们对孩子教育的重视与支持,交流对孩子的教育方法,也获得家长深深的信任和大力的支持。我和学生以及他们的家人都成为好朋友,亲如一家。家长的信任、理解与支持,就是我教育好每一个学生的源源不断的动力。我担任的是两个班级的语文教学,一个班的班主任,后来家访时,只要发现学生家附近有兄弟班的学生,我也一定顺道拜访一下他们的家长。

一时之间,我竟然不知不觉地成为学生和家长心目中最可亲近、最可信任的老师。远途的学生病了,一个星期都不回家,住在学校让我照顾。走在衙口村的老旧街道上、去到菜市场,乡亲们热情招呼,口耳相传,都以自家的孩子在我的班级为荣。

就这样,我不是科班出身,当班主任的第二年就被评为晋江市中学优秀班主任,参加了晋江市中学优秀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后来,连续多年荣获县市级以上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的光荣称号。

我生在了一个不幸的家庭,却欣逢一个万幸的时代。拨乱反正,改革开放,让古老的衙口乡村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南侨中学给了我施展才华、实现梦想的大好舞台。

龙湖镇通往沿海大通道的靖海路建成后,衙口村头的石板桥,在上世纪90年代经两村老人会倡议重修,石板桥上铺设了钢筋水泥桥面,还加了护栏,再也不用当心掉下河里了。

一晃三十六年过去了,我也从只有三个学期初中学历的食堂职工,成长为福建省首批中学语文骨干教师、泉州市首批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高中语文高级教师,县、市级优秀教师,2015年底光荣退休,离开了这块曾经生养我的热土。

随着沿海经济的高速发展。衙口湾与施琅纪念馆合并为三A级滨海风景文化旅游区,泉州十八景之一。衙口与南浔村出外已经四通八达。古老石桥两端的乡间小路,早已经变成了水泥公路,它仍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机动车多了,而陈久的桥墩承压能力有限,只能限重通行,成为了衙口村与南浔村交通和经济发展的瓶颈。

2018年,爱国侨胞施能狮先生慷慨出资百万元,彻底整修河道,改建石桥为全钢筋水泥结构的现代化大桥。他说两村的老人会倡议修过桥,现在自己出资重建是表达对乡贤前辈参与家乡建设的敬意,提议以“敬老桥”为名。

我已经回到惠安故乡。闲暇之余,依然牵挂着奉献一生的南侨中学,关注滋养我发展壮大的第二故乡——衙口。从报刊上看到能狮先生捐建新桥的消息和画面,不禁欣喜万分,思潮翻涌。

改革开放的春风给衙口古镇带来了蓬勃生机和翻天覆地的变化,古老的石桥当然也功不可没。经济的迅猛发展,也让古老的石桥彻底的脱胎换骨,展现英姿,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我出生于衙口村,在南侨中学为教育服务奉献三十六年,为当地经济发展尽绵薄之力。衙口古镇与南侨中学滋养了我,成就了我的事业和美名。我们早已经相互融合,互为一体,即使分隔两地,依然心意相通,魂牵梦萦。

愿第二故乡衙口与母校南侨中学蒸蒸日上,再铸辉煌。

——谨以此文献给中国共产党建党一百周年庆典

衙口、南侨中学、古桥与我 

(敬老桥的前世今生)

衙口、南侨中学、古桥与我衙口、南侨中学、古桥与我衙口、南侨中学、古桥与我 

(八十年代与现在南侨中学大门对比图)

 

作者:晋江市南侨中学退休教师:庄静江     

匿名:无痕

 

【作者简介】

庄静江,男,1955.11月出生,1980.1月参加工作,2015.12月在晋江市南侨中学退休。语文高级教师,福建省骨干教师,泉州市学科带头人。晋江市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泉州市优秀农村教师。曾任南侨中学教务主任、党支委,教师进修学校中学语文兼职教研员、晋江市中学语文校际教研组副组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