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尊称与敬称”大观
(2017-05-19 07:54:36)
标签:
风平浪静碧水无痕庄静江博客古代文化经典古代称谓文化 |
分类: 经典文言文阅读 |
古代“尊称与敬称”大观
中国乃文明之国,礼仪之邦,古代人与人之间在日常生活交往中有许多规矩,人们在社会交往中,免不了互相称呼,也免不了在谈话中涉及他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人的传统是对对方或他人的称呼上就是一个大的讲究,通常有“尊称”和“敬称”之分,对自己则使用“谦称”。
古代旧时使用尊称、谦称
君:尊称对方是才德出众的人。
君子:(1)同“君”。(2)妇女对丈夫的尊称。
明公:对位高权重的人的敬称。
老:对年岁大的人的尊称。
父老:对德高望重的人的尊称,也作为对一般老者的尊称。
丈:尊称长者,也作平辈人之间以及长辈对晚辈的尊称。
长者:尊称父兄、长兄,以有显贵和德行高尚的人。
先辈:(1)封建时代科举时同时考中进士的人互相尊称为先辈。(2)对年长者的尊称。(3)对京官的尊称。
先达:对前辈的尊称。
方家:对有学问有道德修养的人的尊称。
老夫子:对老师或年长博学的人的尊称。
足下:犹如先生。对人的尊称。
阁下:不论尊卑,皆可尊称对方阁下。
老师父:对僧侣的尊称。
老太太:对年老妇女的尊称。
师傅:本指老师,有专门技艺的人或传授技艺的人,今也作对一般人的敬称。
同志:古人用称志同道合的人,今指为共同的理想、同一目标奋斗的人,对一般人的通称。
姑娘:对年轻女子的通称。
鄙人:鄙陋之人。谦称自己。
小生:旧时士子对自己的谦称。
小子:本指学生、晚辈、后作自谦之称。
小可:自谦之称。
学生:明清时读书或官场中自称的谦词。又称后学。
同学生:旧时同官之间自谦之称。同官,又称侍生、侍第、晚学生、晚侍生、晚辈。
小人:臣下、百姓的自谦之称。又;对人的蔑称。
老朽:老人自谦之称。
【在社会交往中,人们常常要用自称、对称、他称】
例如,朕:古人皆自称为朕,后为皇帝自称。
我:自称。台、吾、余、印均为自称。
咱:俗称自己。
其他自称还有:我等、我辈。
你:称对方,也称为侬。(侬又作自称)。
而:你,称对方等.......
【尊称:也叫“敬称”,是对谈话对方表示尊敬的称呼,表示尊敬所用的词叫“敬辞”】
尊:尊府、尊兄、尊驾、尊夫人;
贤:贤弟、贤妻
仁:仁兄、仁弟
贵:贵体(有问候意)、贵姓、贵庚;
高:高朋、高亲、高邻、高见;
大:大礼、大作、大驾。
这些词一般都不需要翻译。
不同年龄人的称谓
初生叫婴儿,不满周岁称襁褓。
2至3岁称孩提。
始龀、髫年:女孩七岁。
始龀、龆年:男孩八岁。
总角:幼年泛称。
垂髻之年:指儿童。(古代小孩头发下垂,引申以指未成年的人。)
另外,还有称童年为总角或垂髫,称青少年为束发,女子待嫁称待年或待字,称老年为皓首或白首,称长寿老人为黄发等等。
10岁以下称黄口。幼学:十岁。(《礼记•曲礼上》:“人生十年曰幼,学。”
13岁至15岁称舞勺之年。
15岁至20岁称舞象之年。
女孩12岁称金钗之年。
女孩15岁称及笄之年。(《礼记•内则》:“女子十有五年而笄。”)
志学:十五岁。(《论语》: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
碧玉年华、破瓜之年:女子十六岁。(旧时文人拆“瓜”字为二八纪年,谓十六岁,多用于女子。)
女子20岁称桃李年华。
女子24岁称花信年华; 至出嫁—— 梅之年,标梅之年;
男子20岁称弱冠。(《礼记•曲礼上》:“二十曰弱冠。”)
30岁称而立之年。
40岁称不惑之年。
50岁称知命、天命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知非之年:五十岁。(《淮南子•原道训》:“伯玉年五十,而有四十九年非。”说春秋卫国有个伯玉,不断反省自己,到五十岁时知道了以前四十九年中的错误,后世因而用“知非”代称五十岁。)
60岁杖乡之年、还历之年;花甲或耳顺之年。(我国自古以来用天干地支互相错综相合纪年,可组成六十对干支,因而称作“六十干支”或“六十花甲子”,所以六十岁又称作“花甲之年”。)
70岁——古稀、杖国之年、致事之年、致政之年,从心之年、悬车之年;(杜甫《曲江二首》:“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
80岁称杖朝之年。
80至90岁称耄耄之年。《礼记•曲礼》:“八十九十曰耄。”人们根据这解释,把耄耋两字连用代称八、九十岁。)
90岁鲐背之年;
100岁乐期颐。又可称为“人瑞”。(《礼记•曲礼》:“百年曰期颐。”意思是人生以百年为期,所以称百岁为“期颐之年。”元人陈浩解释说:“人寿以百年为期,故曰期;饮食起居动人无不待于养,故曰颐。”)
特殊称谓
汤饼之期:婴儿出生三朝,称为“汤饼之期”。
语出刘禹锡《送张盥诗》。
初度:指小儿周岁。
语出清代文学家程允升《幼学故事琼林》。后来亦泛指生日为“初度”,如六十岁生日称为“六十初度”。
教数之年:指儿童九岁。
外傅之年:指儿童十岁。
舞勺之年:指儿童十三岁。
以上皆出自《礼记》。
杖家之年:指五十岁。
杖乡之年:指六十岁。
杖国之年:指七十岁。
杖朝之年:八十岁。
以上称谓,皆出于《王制》。
下寿:六十岁。
中寿:八十岁。
上寿:一百岁。
以上称谓,出于《庄子》。
初次见面说“久仰”;等候客人用“恭候”;
对方来信叫“惠书”;请人帮忙说“劳驾”;
托人办事用“拜托”;请人指点用“赐教”;
赞人见解用“高见”;求人原谅说“包涵”;
老人年龄问“高寿”;客人来到用“光临”;
与人分别用“告辞”;看望别人用“拜访”;
请人勿送用“留步”;麻烦别人说“打扰”;
求给方便说“借光”;请人指教说“请教”;
欢迎购买叫“光顾”;好久不见说“久违”;
中途先走用“失赔”;赠送作品用“斧正”。
父母同称高堂、椿萱、双亲、膝下。
父母单称家父、家严;家母、家慈。
父去世称:先父、先严、先考。
母去世称:先母、先慈、先妣。
兄弟姐妹称家兄、家弟、舍弟、舍姐、舍妹。
兄弟代称昆仲、手足。
夫妻称伉俪、配偶、伴侣。
同辈去世称:亡兄、亡弟、亡妹、亡妻。
别人父母称:令尊、令堂。
别人母亲称:令慈。
别人兄妹称:令兄、令妹。
别人儿女称:令郎、令媛。
妻父称:丈人、岳父、泰山。
别人家庭称:府上、尊府。
自己家庭称:寒舍、舍下、草堂。
男女统称:男称须眉、女称巾帼。
夫妻一方去世称:丧偶。
老师称:恩师、夫子。
学生称:门生、受业。
学校称:寒窗、鸡窗。
同学称:同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