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的维度
|
标准1
|
标准2
|
标准3
|
选题
(5分)
|
优(4~5分)
|
良(2~3分)
|
一般(0~1分)
|
与学段课程教学内容相关;
选题新颖,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人文精神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利于学生进入探究的情境;
能体现技术的优势
|
选题比较新颖,与学段课程教学内容相关;
能促进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
选题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意义不大,不能体现技术的优势
|
教学设计方案
(45分)
|
课题概述
(3分)
|
优(3分)
|
良(2分)
|
一般(0~1分)
|
清楚地说明课题的背景、来源、重要性
|
能够说明课题的基本情况,以及选题的意图
|
陈述不清,繁琐
|
学习目标阐述
(7分)
|
优(6~7分)
|
良(3~5分)
|
一般(0~2分)
|
与学习课题相关;
与课程整体学习目标一致,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符合年段特征;
体现对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目标阐述清楚、具体,可评价
|
与学习课题相关;
与学段学习目标基本一致,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
能体现学生综合能力尤其是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目标阐述比较清楚、具体
|
目标空洞,和学习主题相关性不大,与学段学习总目标不一致
|
学习者特征分析
(4分)
|
优(3~4分)
|
良(2分)
|
一般(0~1分)
|
详细列出该课题需要学生具备的认知能力、信息技术技能、情感态度和学习基础等,以及学生已经达到要求的特征信息
|
列出部分学生的特征信息
|
信息或表述不清楚或缺少许多
|
学习任务设计
(28分)
|
优(20~28分)
|
良(11~19分)
|
一般(0~10分)
|
任务与目标统一,任务设计围绕总体目标的实现展开;
任务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便于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任务情境丰富、真实,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给学生提供了发展的空间;
学习任务由师生共同设计;
任务具有层次性,体现对学生不同阶段的能力要求,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性;
学习任务要求明确、过程清楚,对师生和其他支持的要求具体、可操作
|
任务与目标基本统一,任务设计围绕总体目标的实现展开;
任务内容和形式丰富、多样,便于发展学生的多种智能;
任务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
任务要求明确,对师生的要求比较具体、可操作性较强;
部分学习任务设计有学生参与
|
任务目标与总目标多处不一致,不能有效实现总目标,形式单一,任务描述和对师生、支持的要求不清楚,缺乏层次性和差异性,任务比较关注知识和技能目标
|
学习环境和支持说明
(3分)
|
优(3分)
|
良(2分)
|
一般(0~1分)
|
清楚地说明课题学习所需的资源(人力、信息资源、工具等)的支持,以及学习环境
|
能够说明课题学习所需的资源(人力、信息资源、工具等)的支持,以及学习环境
|
陈述不力,繁琐
|
教学资源
(25分)
|
支持教的资源
(5分)
|
优(4~5分)
|
良(2~3分)
|
一般(0~1分)
|
能够说明课题的来源、任务安排、对学生的要求,突出要点;
能够呈现丰富、完整的学习任务情境;
表现形式合理,简洁明了、具有很强的表现力
|
能够说明课题的来源、任务安排、对学生的要求;
能够呈现学习任务情境;
表现形式基本合理,简洁明了
|
没有该部分资源,或者要点不突出、只起教师语言的展示工具作用
|
支持学的资源
(20分)
|
优(15~20分)
|
良(8~14分)
|
一般(0~7分)
|
与主题完全相关,有效支持所有任务的学习;
能支持学生的探究(资源要以多媒体、超链接方式,工具要便于学生自主操作);
提供使用说明,导航清楚、合理;
技术表现形式合理,符合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和学科特点;
没有无效信息或无关内容,没有不当的表现手段;
能充分体现技术的优势,综合多种媒体的优势;
根据学生的特点、任务的特点,既有预设资源,又有相关资源(提供网址链接和参考书目)和泛在资源;
尊重知识产权,说明资源来源和出处
|
与主题相关;
表现形式合理,基本符合学习者的年龄特征和学科特点;
无效信息和无关内容不多;
技术的优势明显,预设资源比较丰富,相关资源提供了网站链接;
尊重知识产权,说明资源来源和出处
|
大量资源与主题相关性不大或内容比较少,无法支持整个该题的学习;
资料没有经过精心的加工,有很多无关信息或无关内容;
表现形式不当,不利于学生探究;
多处资料没有出处
|
学生作品范例
(5分)
|
优(4~5分)
|
良(2~3分)
|
一般(0~1分)
|
富于很强的表现力;
既能给学生示范,又利于学生创造性发挥;
表现形式合理
|
表现形式基本合理;
能够给学生示范,给学生留下一定的发挥空间
|
表现力不强
|
学习评价设计
(15分)
|
优(11~15分)
|
良(5~10分)
|
一般(0~4分)
|
体现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关注学生的过程、方法和情感的体验,体现多元化的评价理念;
评价内容丰富,既有过程的评价,又有学习成果的评价;
评价形式多样化,有多种评价方式,如口头汇报、调查表、成果展示等;
评价方法有自评、小组评和教师评,量表化;
评价融入学习活动,有效发挥促教、促学功能
|
能够基本体现新课程的评价理念,关注过程和结果评价;
评价形式比较丰富,有多种方式;
评价方法有自评、小组评和教师评,部分活动采用量表化评价
|
空泛的评价方法描述,很少采用量表化工具,评价方式比较单一
|
活动过程模板
(5分)
|
优(4~5分)
|
良(2~3分)
|
一般(0~1分)
|
支持每一个任务的学习;
语言表述简洁明了,符合学习者特征,便于学习者下载、填写;
术语作了简要说明,没有歧义表述;
内容设计合理,并预留扩展空间
|
支持绝大部分任务的学习;
语言表述简洁明了,符合学习者特征,便于学习者填写;
术语有简要说明,学习者基本上能理解术语的意义;
内容设计比较合理,有一定的扩展空间
|
只是支持少数任务的学习;语言表述不清楚,有歧义表述,信息量比较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