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春季泉州市一级达标中学教学公开周
晋江市南侨中学 庄静江
一、选题目的与依据
本次教学公开周学校预定为第九周下半周(4月13-15日),与“文化艺术节”同步举行。第十周是泉州市“第三模块”统考,届时功课已经结束进入复习阶段。因此,选取第四模块的《望海潮》为课题,一是依惯例对原教材顺序进行调整,先教第二单元宋词,有利于背诵及巩固消化,而本词又是单元首篇课文;二是本课在新课程教材中属新篇目,教师可以摆脱对众多传统教学参考资料依赖的惰性,放开引导学生对文本作有个性化的解读,体现自己的教学思想;三是本人对诗歌教学以及高考诗歌鉴赏题的现状有自己的思考,对诗歌教学情有独钟,更能发挥个人专长,体现个性特色。
二、课前准备
【教材研究与教学目标】
为了全面了解柳永的生平与创作风格,本人大量浏览网络资源,综合对比分析,更全面地了解了柳永的人生经历与思想、风格转变的过程,准确理解《望海潮》透过意象所深蕴的丰富情感与理想抱负,有利于引导学生对本单元前后两首同一作者的代表作,运用“知人论世”方法,对比鉴赏与准确解读。通过教师获得的新知引导学生,学会质疑与发现,学会比较与思考,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感受词的音律美,品味词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学习炼字的艺术,感受词人热爱祖国河山秀丽风光的情怀是学习的重点;欣赏词中铺陈描述的表现手法,感悟词的壮阔优美的意境,初步分析概括词的艺术特色是教师要指导学生突破的难点。教学方法主要是引导学生反复诵、合作探究、审美欣赏。
【教学构思与编写教案】
目前《教参》提供的资料,基本上是少数专家的“权威解读”,较少具有新思维的东西,这正是目前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设题与“参考答案”的硬伤。很多教师即使是在教研课、公开课、总复习指导课教授古诗词,基本上也是沿袭别人的说法多,具有个性化的解读少,甚至有意引导学生放弃自己充满灵性的理解,而接受某一种固定的、唯一的“专家评说”。这就导致了文本、作者、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多重隔阂。因此,本人力求打破“作家简介-介绍背景-逐句窜讲-分析概括-提问解答-教师总结”的传统程序;把教学重心放在学习古诗词的本源——诵读涵养与自主感悟、交流分享,教师的功能只突出在示范诵读与组织探究交流、有效引导、精要点拨,不做硬性的总结或者知识的灌输。除了精心编写教案外,按照学校公开周主题“以导诱学,彰显个性,提高效率”的要求,针对课程设计中心与学情,编写了《学案》,把预习和课堂互动的主要环节交由学生课前自主处理。
【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
由于是新篇目,网上可供借鉴的课件不多,符合本人教学构思与教学风格的更少。依据本人对学生“营造氛围、临场示范、即时互动与情境相融”的构思要求,本人大量选取与词的意象氛围相符的图片,再一一对比剪接,整合为与意义层次相应的几组画面;然后反复诵读实验,读出意象氛围、语言韵味以及作者的丰富情感;设定画面切换的形式、时长与播放方式;最终从古典音乐中截取韵调与词相符的乐段,作为师生诵读时的背景音乐。通过“超链接”的手段,把配图、配乐诵读与教学研习的各个环节交互相融,让背景音乐贯穿课堂活动的始终,达到“美读、美学、美教”的艺术效果。
三、教学过程
【诵读品尝】
在与已学诗词知识衔接的简单导入后,先让学生在预习自主感悟的基础上集体诵读,教师从节奏点、韵脚方面适当点拨。然后配合多媒体画面与背景音乐,教师通过示范诵读,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初步品尝语言美,感悟意象美。
【整体把握】
在诵读感悟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参考资料中与本词背景、意旨相关的要点,引导学生初步概括分析作品的主要意象(内容),准确把握词的意境与作者的情感,讨论分析其主要风格。从意象入手,结合背景,探究作者深蕴与意象画面中的丰富情感与理想抱负,进而把握全词的豪放风格。
【诵读欣赏】
要求学生在把握意境与情感基础上,发挥联想与想象能力,再次配合多媒体画面与音乐,读出优美的风景,读出优雅的语言,读出审美的激情。教师提出“节奏鲜明,抑扬顿挫,适度夸张,情感丰富,余味无穷”的诵读技巧指导。
【合作探究赏析】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试从“意象氛围、表现手法或者炼字效果”等任一方面简单说明喜欢的理由。教师与学生平等互动,不过多限制学生的独立思维与表述,更不提供所谓的“标准答案”或“教学总结”,只做示范性的精要短评,让学生畅所欲言,大胆发挥,自由表述,个性解读。
【迁移拓展、比较鉴赏】
善于铺叙是此词一大特色。作者从不同角度精心选取最典型的景物,一句一景,从多维时空极力铺排,淋漓尽致地描绘了杭州的极度繁华。试比较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与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的一时、一地、一景的集中描述与细致刻画。写一段文字,说说你更喜欢哪一个作家的作品,并简单说明理由。这个环节属于课后延伸,目的是让学生通过比较,把握散文、律诗与词在意象塑造与语言表达方面的异同,也是为后面几首宋词的学习打下基础,让学生初步掌握并且运用比较鉴赏的学习方法。
四、收获与感触
本次是高一年学生首次参与大范围的公开课,学生关注度高,课堂配合默契,实际效果比预想中好。本课围绕学校公开周“以导诱学,彰显个性,提高效率”的主题,教学重点在轻松和谐的互动中较有效地得以落实,学生的学习情绪是高涨的,收获也是明显的。本人教学思想与特色的落实与发挥,不求唯一定论的开放性探究教学方式,得到听课老师们的认同。但是,这毕竟是一堂带有展示性的公开课,凝结了师生的共同心血,付出了特别的努力,才会有特别的效果与收获。把自己教学思想与风格贯穿于每一堂课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每一节语文课都能够做到“爱学、会学、乐学、学有所得”,任重而道远,本人必须继续努力探索实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