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年现代汉语语法补课教学案——词性
(2010-09-17 17:13:24)
标签:
教育社会生命未来文化希望校园 |
分类: 教案、论文、反思 |
现代汉语语法补课教学案——词性
(-)名词是表示人、事物或抽象概念名称的词,一般在句子中做主语或宾语,有时也作定语。
人:
物:
抽象事物:道德、法律、思维、政治文化
时间:
处所:
方位:
东边、西边、里头、外头、中间
(二)动词是表示动作、行为、心理活动或存在变化等的词,一般在句子中做谓语。
表动作行为:劝阻、保卫、学习、研究、打击、表扬、进行、开始、发展、禁止
表存在变化消失:存在、消失、发生、演变、发展、生长、掠过、
表心理活动:想念、打算、喜欢、渴望、向往、担心、厌恶、期待、憎恨
表判断:是
表可能意愿必要(助动词):敢、能、会、能够、可以、愿意、需要、应该、值得、必须
表趋向:上、下、进、出、过、起来、上来、下去、出来、回来、伸出、前往
【动词的语法特点】
1.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动作短暂”或“尝试”的意思,是时态的表示法。
单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A
说说
双音节动词重叠形式是:ABAB
学习——学习学习 批评——批评批评
【几个容易判断错误的动词】
1.动词“是”
“是”用在名词前边是动词,这种“是”常常表示主语“等于什么”或“属于什么”。例如“鲁迅就是周树人”、“牛是反刍动物”、“他是个开车的”、“是他救了我”;此外,“这一年,人家都是丰年,我是歉年,收完秋就没吃的了”等里面的“是”仍是动词,作谓语。
“是”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肯定,含有“的确”、“实在”的意思,可以看作语气副词,作状语,例如“我〔是〕懂了”、“他〔是〕勇敢”、“这样做〔是〕好”。
2.动词“有”
“有”只当动词用,不能当副词用。
有语病的句子
老师有布置作业吗吗?
你有去超市吗?
昨天有下雨吗?
3.助动词
助动词可以作谓语,如“这样做可不可以”、“完全可以”。
但它们经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作状语,表示动作者的主观意愿和表示可能性、必要性等。例如“我们一定[要]坚持原则”、“春天到了,天气[应该] 暖和了”。
4.趋向动词
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如“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来”。还经常用在别的动词或形容词后边表示趋向。作趋向补语,如“拿<出> 一本书”、“拿<出来>一本书”、“拿<出>一本书<来>”。
(三)形容词
形容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形状、性质或表示动作、行为的性质状态的词,一般在句子中做谓语、定语或者状语。可以修饰名词(红花),也可以修饰动词(勇敢前进)。
表性质的:伟大、勇敢、优秀、聪明、老实、鲁莽、软、硬、苦、冷、热、坚固、平常、漂亮、干净、纯洁
表形状的:长、短、大、小、粗、细、红、绿、平坦、整齐、雪白、笔直、绿油油、血淋淋、骨碌碌、黑不溜秋
表状态的:快、慢、生动、熟练、轻松、清楚、马虎、干脆、飞快
表数量的:许多、好些、全部、全、整、多、少
【形容词的语法特点】
1.大多能与程度副词组合:
“很勇敢”、“非常整齐”、“太死板”、“最清楚”等。
2.有些常重叠使用:
单音节: AA式
长——长长(的) 绿——绿绿(的)
红——红红(的) 慢——慢慢(地)
双音节:AABB式
老实——老老实实
清白——清清白白
或A里AB式
胡涂——胡里胡涂
还有ABB式
兴冲冲
重叠后一般表示程度加深。常带有喜爱或贬低的感情色彩。如“高高的个子”、“红红的脸”“瘦巴巴的身体”“干巴巴的皮肤”。
3.形容词做谓语不能带宾语。
“端正、纯洁、坚定、健全、壮大、活跃、严格、丰富”等是形容词又是动词,
“端正态度”是使态度端正的意思,“丰富文娱生活”是使文娱生活丰富的意思。
这里的“端正、丰富”是动词。“直着身子”、“红着”、“花了眼”中的“直”、“红”、“花”表示事物存在某种状态,也是动词。
(四)数词是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
表示数目多少的叫基数词。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零
表示次序先后的叫序数词。
第二、第三
此外还有倍数、分数、概数。
【倍数是由数词加量词“倍”构成,如“一倍、五倍、十倍”。分数常用固定词组表示。格式是“几分之几”。概数的表示法有两种;第一,在基数后面分别加上多、把、来、上下、左右”等,如“一百多”、“一千左右”;第二,相邻的两个基数连用,如“三四(个)”、“十七八(个)”、“五六百(个)”。此外,“三两(个)”。“三五(个)”等两个基数连用的习惯用语也表示概数。】
【数词的语法特点】
1.数词经常出现在量词前边构成“数量词语”,在句子中一般做定语(一本书),有时也做补语(来了三回、看了五遍))。
2.倍数只能用于数目的增加,不能用于数目的减少。
3.分数既可用于数目的增加,也可用于数目的减少。
【数量增减有一套习惯用语】
第一、表示数量增加的:
增加(了)、增长(了)、上升(了)、提高(了)——不包括底数,只指净增数。
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了四倍”,不能说“增加了五倍”。
增加到(为);增长到(为)、上升到(为)——包括底数,指增加后的总数。
从十增加到五十,可以说“增加到五倍”,不能说“增加到四倍”。
第二、表示数量减少的:
减少(了)、降低(了)、下降(了)——指差额。例如从十减少到一,应该说“减少了十分之九”,不能说“减少了九倍”.
减少到(为)、降低到(为)、下降到(为)——指减少后的余数。例如从十减到一,以分数计算,应说“减少到十分之一”。
(五)量词是表示计算单位的词,一般不能单用。可分两类:
1.名量词表示人和事物的单位。
(1)有专用的:
度量衡等单位:尺、丈、升、斗、两、斤、磅、吨、分、亩、顷、刻、元、角、米
个体单位:个、位、件、本、间、把、条、根、棵、张、匹、块、片、
只、架、枝、艘、辆、幅、座、句、段、篇、章、首
集体单位:双、对、副、堆、批、群、帮,班、套、串、打(dá)、伙
不定单位:些、点
(2)有借用的:
摸(摸一摸,走一走、说一说、看一看)“看一眼”“砍一刀”“玩一天”的“眼、刀、天”。
随着社会的发展,又出现了一些复合量词:
架次: 飞机架数次数总和。一架飞机飞行十次叫“十架次”,五架飞机飞行两次叫“十架次”。
人次:人数和次数的总和。十个人一起行动三次,总计叫“三十人次”。
2.动量词
动量词表示动作的量:“去一次”“念一遍”“哭—场”“走一趟”的“次、遍、场、趟”。
(六)代词
代词是有代替、指示作用的词。代替人或事物名称的叫人称代词;表示疑问的叫疑问代饲。指称或区别人、物、情况的叫指示代词。
【人称代词可分三种】
第一人称指说话一方,单数用“我”,复数用“我们”或“咱们”。
第二人称指听话的-方,单数用“你”,敬称用“您”;复数用“你们”,敬称用“您几位”、“您诸位”。
第三人称指说话和听话以外的第三方,一单数用“他、她、它”,复数加“们”,“它”不指人而指物。
“我们”和“咱们”的用法并不完全一样。“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的双方,可以称为“包括式”,“我们”和“咱们”在同一场合出现,“我们”只包括说话人在内的若干人,排除听话人,可称为“排除式”。例如几位客人向主人告别时说:“我们走了,咱们再见吧。”但是,普通话“我们”可以是“排除式”,也可是“包括式”。
①你以为妈怕穷么?怕人家笑我们穷么?
②王先生,你放心去吧,过几天我们一定去看你。
例①“我们”是“包括式”,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双方,例②是“排除式”,不包括听话人。“咱”有时相当于“我”,有时相当于“咱们”。
人称代词:我、咱、你、您、他、她、它、我们、咱们、你、们、他们、她们、它们、自己、自个、儿、别人、人家、大伙儿、大家、彼此
疑问代词:谁、什么、哪、哪儿、哪里、哪会儿、多会儿、几、多少、怎样、怎么、怎么样、多
指示代词:这、那、这儿、这里、那儿、那里、这会儿、那会儿、这些、这么些、那些、那么些、这么、这样、这么样、那么、那样、那么样、这么、那么
二、虚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拟声词
(一)副词
【副词的语法作用】
1.副词只有“很”、“极”可以作补语。
①这办法好得< 很>
。
2.有一部分副词能起关联作用。
(1)单用的:
说了又说 吃得下就吃 说清楚再走 下大雨也去
(2)前后配合用的:
又…又 越…越 也…也 不…不 既…又 非…不
(3)和连词配合用的:
不但…还 只有……才 既然…就 虽然…却 如果…就 不论…都
即使……也 除非……才
3.“没有”(没)在动词、形容词前是副词,否定行为的发生;在名词前是动词,否定事物的存在或否定对事物的领有。例如:
①没有见过这么好的学生。(副)
“没有”和“没”是有区别的:“没”不能用在句末,也不能单独用来回答问题,“没有”就可以。如不能说“他来了没?”“没。”只能说“他来了没有?”“没有。”
4.有少数形容词和某些副词,都经常作状语,要细心分辨。
①雨后青山格外秀丽。
③你不能持一概否定的态度。
【可以通过词的组合来分辨它们的词性】
我们可以说“任务特别”,也可以说“(特别)任务”,但“格外”没有这种用法。可见“特别”是形容词,“格外”是副词。又如:可以说“意见一致”,也可以说“(一致)意见”,“一概”没有这种用法。能作谓语、定语、状语,而意义不变的是形容词,不能作谓语、定语的是副词。
5.“白、怪、老、净”等,同名词组合时是形容词,同动词、形容词组合时是副词。
比较下边两组词:
甲
白布
老朋友
怪事
净水
(二)介词
介词是用在词或词组前面,一起组成“介词结构”,作动词、形容词的附加成分,表示时间、处所、方式、条件、对象等的虚词。例如:
表时间:从、自从、打、到、在、当、当着、于、趁、乘、随着、赶、临
表处所、方向的:从、自、打、往、朝、向、到、在、于、由、沿着、顺着
表方式、方法的:按、按照、依照、本着、经过、经、通过、根据、据、以、将、 就、凭、用、靠、拿
表原因、目的的:因、由于、为、为了、为着
表对象、关联的:对、对于、关于、替、同、与、跟、和、给、叫、让、被、将、 管、论、顺、连
表比较的:比、和、同、与、跟
表排除的:除了、除非
1. 介词结构都可以作状语,少数还可以作补语。例如:
〔在阅览室〕看书(表处所)
〔沿着河边〕前进(表方向)
〔连根〕拔起来(表对象)
有的可以作定语,但要加“的”。例如:
①他作了一个(关于诗人杜甫)的学术报告。
2.介词大部分是由动词虚化来的,有的介词跟动词的界线是清楚的,如“从、被、对于、关于”等。有的词在这个场合是介词,在另一场合是动词,如“在、比、给”等。例如:
①他把书放在桌上。(介词)
③许多同学都比我学习好。(介词)
⑤他给我买了一本书.(介词)
【介词与动词的区别】
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也不能用肯定否定并列方式提问,动词可以。介词后边不可以带时态助词“了、着、过”(“为了”、“为着”、“当着”中的“了、着”不表时态),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它们的意义也不同,如例①中的“在”表示“放”的处所; 例②中的“在”是“属于”或“存在于”的意思。能作介词用又能作动词用的还有“由、让、朝、往、用、拿、经过、通过”等词。
(三)连词
连词是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虚词。例如“和、跟、同、与、而、而且、及、以及、不但、不仅、或、或者、虽然、但是、然而、如果、即使、那么、因为、所以、因此”等。
“和、跟、同、与”四个词都有连词和介词两种用法。例如:
①我和他都去过。(连词)
③([和他]去北京)的人都回来了。(介词)
上述三例中的“和”都可以用“跟、同、与”替换。用作介词时,口语常用“跟”,书面语倾向于用“同”。用作连词时,一般用“和”,“与”带有书面语色彩。
④不多时,许大嫂快手快脚的收拾了碗筷,拈了几块烧饼带给阿细和阿娇,便同秀英、凤容一道离了家,走回小艇去了。
(四)助词
助词是表示附加关系或时态等语法意义或语气的虚词。常见的有下面这些:
结构助词:的(底)、地、得、所
时态助词。着、了、过、来着,
比况助词:似的
语气助词:的、了、吧、呢、着呢、嘛、呗、罢了(而已)、也好、也罢、啦,嘞、喽(陈述语气)
吗(么)、吧、呢、啊(疑问语气)
吧、呢、了、啊(呀、哇、哪)(祈使语气)
啊(呀、哇、哪)(感叹语气)
结构助词指的是表示附加成分和中心语之间的结构关系的助词。
“的、地、得”在普通话里都读轻声“de”,但在书面语中有必要写成三个样子。在定语后面写做“的”,在状语后面写做“地”,在补语前写做“得”。这样可使书面语言的结构关系更加清楚明白。例如:
①灿烂的科学的春天到来了。
②同学们都很快地完成了老师布置的作业。
③张老师高兴得说不出话来。
(五)叹词
叹词是表示强烈感情或呼唤、应答的词,如“哈哈、唉呀、啊、哼、呸、哎哟、咳、哦、喂、嗯”等。
①哈哈!我猜着了。
③哦,我想起来了。
例①表喜悦,例②表惊讶,例③表醒悟,例④表呼唤,例⑤表应答。
1.叹词的独立性最强,一般不同别的词语发生结构关系,常作独立成分.
2.叹词“啊”与语气助词“啊”不同。
⑥咱们走的不是一条路啊!
语气词“啊”总是附着在句末,念轻声,永不独立,如例⑥。叹词“啊”不念轻声,总是独立在句子结构之外。
3.叹词的写法不十分固定,同一声音,往往用不同的汉字表示。例如“ō,我懂”。就可以用“哦、喔、噢”等表示。又如叹词“啊”,也写作“呵”等。在写作的时候,要尽量采用通行的写法。
4.另外,叹词可以作句子成分。如“他哼了一声”(作谓语)。“只听见电话里发出‘喂、喂’的声音”(作定语)。这属活用。
(六)拟声词
拟声词是用来摹拟事物发出的声音的词。例如:嗡嗡、哗啦啦、当当当、潺潺、叭叭、砰、呜、吱吱、咪呜等。
【易混词的辨析标准】
一、名与动、形的区别:
A.名词不能重叠。(少数除外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跑跑、想想、讨论讨论、干干净净、高高的。
B.名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形式提问。如:国家不国家?
动词、形容词可以重叠,如:走不走?好不好?
C.名词前不能加“不”(不受副词限制)如:不北京。动词、形容词一般可以,如:不看、不吃、不好、不大。
二、动词、形容词的区别:
A.前加“很”,一般动词不能(表示心里活动的动词和能愿动词可以加程度动词)。形容词多数可以,如:很走×,很好√。
B.动词重叠:ABAB式,AA式,如:讨论讨论,看看;
形容词重叠:AABB式,AA(的)如:干干净净,高高的。
C.动词绝大多数能带宾语,形容词不能,如:喜欢(你),怨恨(他),愉快(你)×,高兴(他)×。
三、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a.副词不能和名词组合,形容词可以。如:“一致的意见”,不能说“一概的意见”。
b.副词不能做谓语,形容词可以。如:“大家的意见一致”,不能说“大家的意见一概”。
c.副词除“不、也许、没有、未必、一定”等少数外,一般不能单独回答问题;形容词可以。
d.副词不能用肯定否定相叠的方式提问,形容词可以。如:一概不一概?一致不一致?
四、时间副词和时间名词的区别:
a.时间名词能做定语,如:“现在的事情”,“目前的任务”,“刚才的情况”。时间副词不能如:“正在的事情”,“立即的任务”,“刚刚的情况”。
b.时间名词做主语,如:“今天星期天”,“现在是早晨八点钟”,“近来很冷”;而时间副词不能做主语,如:“正在是早晨八点整”。
c.时间名词能同介词组成介宾短语:如:从过去、到将来、在早晨;时间副词不能同介词组合,如:从曾经、到刚刚。
d.时间 名词能与“是”构成“XX是XX”的格式,如:“从前是从前”
时间副词不能。
练习:A.立刻、马上、正在、早已、从来、即将
五、有些介词与动词兼类,怎样区别:
有:在、给、叫、用、拿、比、到、让、由、朝、往、把、经过、通过。
A.介词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可以。所以一句话中如果有别的词作谓语(动、形),它就是介词;如果没有别的词作谓语,那它就是动词。
B.介词后面不能带动态助词“着、了、过”,动词可以。
C.介词不能重叠,动词一般可以。
如:明天我在学校等你。
我比你高一点儿。
他给我买了一本书。
别那我开玩笑。
六、连词“和、跟、与、同”与介词兼类,区别:
A.连词“和”前后的词语是并列关系,互换位置基本意思不变;介词“和”前后词语不能互换。
B.连词“和”组成并列短语后可以带“都”;介词不可。
C.连词“和”前面不能有修饰语,介词可以。
D.连词“和”不能出现在一个句子或一个成分的开头;介词可以。
如:我和弟弟都去过。
我和弟弟谈话。
和弟弟一块儿去玩的孩子都回来了。
七、兼类词:一个词在不同语境下经常具备两类或两类以上词类的特点、功能而意义上密切相关,这样的词就是兼类词。
兼类词与同形词、同音词的区别:同形词同音词意义毫无联系,是两个以上的一组词。
把住质量关。(动词)
开了一朵花(名词)
【兼类词的词性与句中的位置、作用】
大家选我当代表。(名词)
买了一把锁。(名词)
你要端正学习态度。(动词)
怎么多了一个人?(动词)
我们要立个规矩。(名词)
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理想。(名词)
你快点走,跟上我!(动词)
年老了,身体不行了。(形容词)
他买的雨伞是白色的。(形容词)
【巩固练习】
一、指出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词性。
1.他昨天上午在家里,下午在图书馆看书,现在在开会。
2.两块连草都不长的地连起来了。
3.你比我强,我比不过你。
4.你为什么老向着他而不向他提意见?
5.到了北京,我就赶快跑到医院去看病。
二、选出词类相同的一项。
A.肃穆
三、判断加点词的词性。
1.“精兵简政”是条好意见。(动词)
3.过日子要精打细算。(形容词)
1.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形容词)
2.月色便朦胧在这水气里。(动词)
3.月色给大地带来一片朦胧。(名词)
4.隔着云看太阳,就像隔了一层毛玻璃,朦胧不清。(形容词)
5.我们很快就要在全国胜利了。(动词)
6.这个胜利将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名词)
7.这道题老师讲得很明白。(形容词)
10.革命队伍必须严肃纪律。(动词)
五、选出下列加点词词性不同的一项。(B)
A.电灯突然亮了。
C.心脏突然停止了跳动。
六、请将下列虚词归类。
A.副词
越发(副词) 除了(介词)
索性(副词)
自从(介词)
七、请写出下列词语的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