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议论文中的记叙
(2009-11-17 09:10:27)
标签:
议论文写作论据的叙述作文提升学习方法 |
分类: 教案、论文、反思 |
必修3表达交流之《学习议论文中的记叙》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并掌握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的记叙的不同特点,能够熟练地进行互相转换。
二、过程与方法
揣摩所提供的范例,初步了解议论文中的记叙的特点;通过对学生习作中常见典型错误的分析修改,范例讲评,让学生掌握方法,形成能力;通过练习训练和讲评巩固相关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提高学生在议论文写作中正确运用记叙来论证论点服务的能力。
教学难点:掌握议论文中的记叙和记叙文的记叙的区别,并能熟练地进行转换。
教学方法:范例模仿法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知识回顾表达方式与文体特征
二、推进新课
议论文中的记叙它不是单纯的写人记事,记叙文字是为议论服务的,其目的是为作者所阐明的道理提供事实依据。在记叙时要求简洁、概括,仅仅交代清楚事件或者人物的概貌即可,大家熟悉的内容可以一笔带过,一般不在各种描写手段上下功夫,但要注意突出对证明观点起主要作用的一方面。
(一)议论文的记叙具有内容的概括性的特点。
1、对比材料一和材料二:
材料一:24岁的玛妮雅(后来的 居里夫人)来到巴黎大学理学院,开始了向往已久的大学生活。她的美貌得到了许多男同学的喜爱,有许多人都邀请她出去约会。但是她把自己的精神都放在了学习上,丝毫不理会这些男性的请求。虽然住在姐姐家里生活舒适,但是由于姐姐家病人和客人太多,影响她的学习,玛妮雅说服了姐姐,在学校附近租了一间房子住了下来。准确地说,这只是一间阁楼,没有暖气,没有煤气,没有水,也没有电灯,她经常在图书馆里呆到11点熄灯了才回家,在自己租的小屋里仍然不知疲倦的学习,深夜被冻得难以入眠,她甚至用椅子压在身上取暖。在她的生活中,没有娱乐时间,没有聊天时间,正如玛妮雅给父亲的信中所说的:“读书、读书!这就是我目前生活的全部。” 她拼命地苦读,甚至忘记了照顾自己的身体。有一天,她晕倒了。姐夫赶来一边仔细地给她检查身体,一边问她都吃了什么东西。她头一天晚饭只吃了一把萝卜和半磅樱桃,一直学习到凌晨3时。姐夫把她接到家中,在姐姐一家的精心护理下,她才恢复了健康。
材料二:常言道:勤能补拙,事实正是如此。居里夫人在法国读书时,每天早晨,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每天晚上,几乎都在图书馆度过。图书馆到11点就关门了,她便回到自己的小屋子里,在煤油灯下读书,常常到半夜两三点钟。正是她的勤奋,为她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链接学生习作病例分析
修改前:年轻时的司马迁遵从了父亲的遗愿,立志要写一部能够:“藏之名山,传之后人”的史书。就在他着手写这一部史书的第七年发生了李陵案。贰师将军李陵同匈奴的一次战争中,因寡不敌众,战败投降。司马迁为李陵辩白,触怒汉武帝,被捕入狱。遭受残酷的腐刑。受刑之后,曾因屈辱痛苦打算自杀,可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于是忍辱奋起。黄昏中,他那挥霍如风的动作,前后共历时18年,终于写成了《史记》。史料丰富而翔实,历来受人们推崇。鲁迅对《史记》的评价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如果没有司马迁对理想的坚持和执着,怎么会有受世人推崇的《史记》的问世呢?
修改后:西汉史学家家司马迁在开始撰写《史记》后因替李凌辩护,获罪入狱,受腐刑。曾一度有想自杀的念头但想到自己写史书的理想尚未完成,于是忍辱奋起,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史书》的撰写。
如果司马迁在受腐刑后选择了自杀,那么他的《史记》也不会那么受人推崇的,也就不会有《史记》的问世。如果没有他对理想的坚持与执着,也许在中国历史的长河中,就不会有他的痕迹。[选自《理想,成功的支点》(高一五班
知识小结:议论一般不需要长篇大段的记叙,它不追求记叙的完整性,也不追求记叙的曲折生动,它只按照论点的需要去截取材料,然后再用概括的语言表达出来。
3、课堂练习一(学生合作交流,教师点拨)
阅读阿基米德的事例,请以“科学家至死不忘科学”为论点对材料进行转述,
阿基米德是古希腊著名的数学家、力学家。他一生为科学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在他75岁的时候,一天,他下蹲着,专心致志地研究着画在地上的几何图形,忽然,残暴的罗马士兵闯进他的房内。但是,阿基米德一点也没注意到。残暴的罗马士兵拔出宝剑,指着阿基米德的鼻尖,这时,他才明白了发生的事情。可是,阿基米德一点也没有惧色,他坦然地对罗马士兵说:“等一下杀我的头。再给我一会儿工夫,让我把这条几何定理证完。不能给后人留下一条没有证完的定理啊。”残暴的罗马士兵狞笑了,举起手中宝剑就向阿基米德砍去。阿基米德大叫一声“我还没有做完”,就这样离开了人世。
科学家至死不忘科学。
示例:科学家至死不忘科学。75岁高龄的科学巨匠阿基米德,毕生从事科学研究,直到被罗马士兵砍下头之前,还全神贯注地研究着画在地上的几何图形。
(二)根据论点的需要来确定记叙的角度,即角度的一致性
1、例题:阅读素材,针对不同观点对材料进行转述
素材:居里及其夫人,数十年如一日,百折不挠地进行着繁重的工作,他们一公斤一公斤地炼制铀沥青矿的残渣,从几十吨铀沥青矿渣中提炼中出来一克镭。他们工作条件非常艰苦,实验室是一所类似马厩的屋子。
观点1:持之以恒,才能有所成就。
记叙事例:居里及其夫人数十年如一日,坚持不懈地进行着繁重的工作,他们极其耐心地一公斤一公斤地炼制铀沥青矿的残渣,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中提炼出一克镭。
观点2:不怕困难,艰苦奋斗,才会有所成就。
记叙事例:居里及其夫人在提取镭时其实验的条件非常简陋,实验室看起来简直像个马厩,工作却是难以想象的繁重,要一公斤一公斤地提炼,他们战胜了一切困难,硬是从几十吨铀沥青矿中提炼出了一克镭,终于为人类发现了镭。
知识小结:1、议论中的记叙是为论证观点服务的,因此它的角度要与观点保持一致。
2、观点不同,记叙的角度不同,记叙的内容和重点也都不同。
3、议论中记叙的角度,甚至还表现在语序上。不同的语序,其侧重点也不同。
2、课堂练习二,学生合作交流,教师点拨:
阅读爱因斯坦的例子,请按照不同的论点对材料进行不同角度的转述
世界闻名的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读小学的时候,有一次上劳作课,同学们都交上了自己的作品:泥鸭、布娃娃等等,惟独爱因斯坦没有交,直到第二天,他才送去一只做得很粗陋的小板凳。老师看了很不满意,说:“我想,世上不会有比这更坏的小板凳了……”爱因斯坦回答说:“有的。”他不慌不忙地从课桌下面拿出两只小板凳,举起左手说:“这是我第一次做的。”又举起右手说:“这是我第二次做的……刚才交的,是我第三次做的。虽然它还不能使人满意,但总比这两只强一些。”
1、挫折可以使人聪明,失败是成功之母。
答案示例:挫折可以使人聪明,失败是成功之母。小小年纪的爱因斯坦为了把劳技课的作业——小板凳做成功,不怕挫折,不惧失败,做了一只又一只,当同学们都交了自己的作品后,他才鼓起勇气送上自己第三次做的,却仍十分粗糙的小板凳,而他自信地认为:虽然他不能使人满意,但总比钱两只强些。挫折、失败不仅没有让爱因斯坦低头,反而更激起他获得成功的渴望。
2、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以失败论人物,只看到一个人“做得怎样”而很少关注他是“怎样做的”。
答案示例:现实生活中,人们常以失败论人物,只看到一个人“做得怎样”而很少关注他是“怎样做的”。当还在读小学的爱因斯坦举起他做了第三次,仍旧十分粗糙的板凳时,他的老师就断定那好是世界上最坏的小板凳,对爱因斯坦为之所作的全部努力视而不见。
四、课堂小结:
1、根据论点的需要,对记叙的事例作定向限制,着重记叙符合论证需要的内容,突出某个侧面,而不是完整地、面面俱到地叙述事实。
2、根据论证的需要,对涉及到的事实要高度概括。舍弃不必要的细节描写,只保留与论证观点有着密切关系的部分。
五、课后巩固训练:
课外自主找出孙膑和庞涓的故事
请对论点1:嫉妒是杀人的刀;论点2:轻易相信他人容易受害;论点3:在灾难中站起来的人不可战胜进行针对性的记叙(做在《读书笔记》)
六、板书和教学反思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