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后汉书.仲长统传》《酌古论》序译文

(2009-11-12 16:08:49)
标签:

高考

古代诗文鉴赏

教育

梅少白语文题库

分类: 经典文言文阅读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人也。少好学,博涉书记,赡于文辞。年二十余,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并州刺史高干,袁绍甥也。素贵有名,招致四方游士,士多归附。统过干,干善待遇,访以当时之事。统谓干曰:“君有雄志而无雄才,好士而不能择人,所以为君深戒也。”干雅自多,不纳其言,统遂去之。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统性俶傥,敢直言,不矜小节,默语无常,时人或谓之狂生。每州郡命召,辄称疾不就。常以为凡游帝王者,欲以立身扬名耳,而名不常存,人生易灭,优游偃仰,可以自娱,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后汉书.仲长统传》

    【译文】仲长统,字公理,山阳高平(今山东邹城一带)人。梅少白博客年轻的时候喜欢学习,广泛阅读书籍文献,言谈颇有文采。二十几岁的时候,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带游历学习,和他交接的朋友大都认为他与众不同。并州刺史高干,是袁绍的外甥,向来地位尊贵有名望,搜罗四方游说之士,很多读书人前来归附他。仲长统拜访高干,高干优厚地招待他,并拿当时天下大事咨询他。仲长统对高干说:“您有远大志向却没有雄才大略,喜欢士人却不能选择人才,这些是您要多加谨慎的地方。”高干一向自视很高,不采纳他的建议,仲长统于是离开了他。不久,高干率领并州反叛,最终导致失败。并州、冀州的人都因此惊异于仲长统的才华。仲长统生性豪爽洒脱,敢于直言不讳,不拘泥于细枝末节,有时沉默无语,有时放言不羁,性情变化不定,当时有的人称他为“狂生”。每一次郡府下令召见他,他总是称病不去。他总是以为凡是游说帝王的人,都是想借此立身扬名罢了,可是名节不能保存,梅少白博客生命又容易消逝;而悠闲自得,与世无争,却可以使自己得到快乐,希望选择清静空旷的地方居住,以求得自己心志的快乐。

17.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居中的意思(4分)

(1)统过干      (2)访以当时之事

(3)干雅自多      (4) 不矜小节

18.下列句中加点词不存在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2分)

A.博涉书记  

B.干善待遇   

C.访以当时之事   

D.可以自娱

19.下列句子中“以”的意义和用法想通的亮相是(2分)

A.作《师说》以贻之   

B.并、冀之士皆以是异统

C.欲以立身扬名耳     

D.欲卜居清旷以乐其志

20.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游学青﹑徐﹑并﹑冀之间,与交友者多异之。

(2)无几,干以并州叛,卒至于败。

21.文中写仲长统和高干的交往,突出了仲长统哪些个性特点?(3分)

 

【答案】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17.(4分)(1)拜访  (2)咨询  (3)一向  (4)注重(答对一个给1分)

18.(2分)C

19.(2分)A D

20.(6分)(1)(仲长统)在青州、徐州、并州、冀州一代游历求学,和(他)交朋友的大多认为他与众不同。(3分)(省略部分补全1分;倒装句式1分;“异”1分)(2)不久,高幹凭借并州(之力)反叛,最终落到了失败的结局。(3分)(“以”1分;“卒”1分;“至于”1分)

21.(3分)敢于直言;善于识人;不重名利。(答对一点给1分)

  

 

六、阅读下文,完成22——26题(12分)

 

《酌古论》序

    文武之道一也,后世始歧而为二。文士专铅椠①,武夫事剑楯,彼此相笑,梅少白博客求以相胜。天下无事则文士胜,有事则武夫胜,各有所长,时有所用,岂二者卒不可合耶?吾以谓文非铅椠也,必有处事之才;武非剑楯也,必有料敌之智。才智所在,一焉而已。凡后世所谓文武者,特其名也。

    吾鄙人也,剑楯之事,非其所习,铅椠之业,又非所长,独好伯王大略,兵机利害,颇若有自得于心者,故能于前史间窃窥英雄之所未及,与夫既已反之,而前人未能别白者,乃从而论著之,使得失较然②,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大则兴王,小则临敌,皆可以酌乎此也。命之曰酌古论

(注)①铅椠:指写文章  ②较然:明显

   【译文】文武之道是统一的,不过后来的人因误解而把它分开了。文人只会写写文章,武士只会舞刀弄剑,互相耻笑,来求得超过对方。如果天下太平,那么文人的作用更大,如果社会动荡,那么武士的作用就更大,文人武士各有长处,不同的时世有不同的用处,难道二者最终不能相合吗?我认为文人不只是会写写文章,一定有处理大事的才能;武士也不是只会弄弄刀枪,一定有预料敌情的智慧。才能与智慧的存在,应该是一致啊。后人所称的文人武士,只是名称上的差别啊!

    我是一个粗鄙的人,行军打仗,不是我所熟悉的,写文章,又不是我所擅长的,我只是喜欢研究王道谋略,对战争的利害得失,很有独自的心得,所以能够从史书中窥视到英雄所不能做到的地方,以及完全违背英雄才智的做法,而前人却未能辨识看清,于是就加以评论著述,使(历代治国用兵的)成败得失得到显现,这既可以欣赏,又可以效法,还可引以为戒,用在大的方面可以兴国,用在小的方面可以对敌,都可以从中探究、参酌,学习借鉴。因此把它命名为酌古论。

22.第一段中与“文武之道一也”意思相呼应的句子是___________(1分)

23.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A.古代文士和武将的成功道路只有一条。

B.天下安定之时,文士发挥的作用更大。

C.后世的文士、武将只注重自己的名声。

D.作者对于写文章和行军打仗都很擅长。

24.“可以观,可以法,可以戒”运用了修辞手法,它的表达效果是______。(2分)

25.作者“酌古”所要研究的材料是(用自己的话回答)(3分)

(1)                 

(2)                

26.作者写作《酌古论》的用意是什么?(3分)

 

【答案】22.(1分)才智所在,一焉而已

23.(3分)B

24.(2分)(运用排比的手法)强调了“酌古”在多方面的重要作用(1分),增强了论证的气势(1分)。

25.(3分)(1)(史书中)所记载的英雄缺乏才智的事例(2)英雄具备才智但前人未能分辨的事例(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两点给3分)

26.(3分)是为了探究、参酌历代治国用兵的成败得失(2分),梅少白博客为后人提供借鉴(1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