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留美幼童图传之二十——清华第一任校长唐国安

(2009-02-28 20:42:44)
标签:

文化

分类: 千古之奇事:幼童留美

清华第一任校长——唐国安

 

留美幼童图传之二十——清华第一任校长唐国安

     唐国安(1858-1913),字国禄,号介臣。广东省珠海市唐家镇鸡山村人,清末民初外交家、教育家。

    19世纪70年代初,唐国安在家乡读私塾,经族叔唐廷枢举荐,以第36名排序与梁敦彥、詹天佑、容揆、唐绍仪、梁如浩、刘玉麟、梁丕旭(即梁诚)等120人,入选为清政府公派留美幼童生.1873年,作为第二批幼童赴美。他先入读康涅狄格州哈特福德市新不列颠中学,6年后毕业,考入耶鲁大学法律系。1881年,因清政府中止留学政策,学业未竟提前回国。回国后,投身洋务运动,历经二十余年的历练。先到开平煤矿、京奉铁路等处工作,后来到上海梵王渡约翰书院任主讲,还担任寰球中国学生会会董。1905年,他和颜惠庆二人为上海《南方报》开辟英文版。

    清末,唐国安进入清政府中央机构,参与处理国际事务,初步展现其才华。1909年2月,由中美两国发起的、有13国代表参加的首届万国禁烟会议在上海召开,唐国安被任命为中国政府代表团的专员代表(正代表)。凭借丰富的学识、经验和娴熟的英语,唐国安在会上流畅地回答英国代表的提问,评驳荷兰代表的提案,阐述医学在禁烟中的功能,代表中国代表团向大会递交4条提案,并于2月24日中国代表向大会提交议案前夕,特意发表了一个极有感染力的演说,被时人认为 “是一份杰出的、逻辑性很强的报告”。

    1909年,出任游美学务处会办,主持学务处日常事务,负责第一、二批留学生的主考和录取,并护送学生到美国留学;1910年,任外务部考工司主事,为游美学务部肄业馆选址清华园,经奏准取名“清华学堂”。1911年2月,担任清华学堂副监督,把全部身心都倾注于清华学堂的筹建工作。同年5月,被任命为清华学堂监督,是清末民初留美教育事业主要兴办人之一。1912年10月17日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被外务部任命为第一任校长,成为清华历史上唯一一个既任监督又任校长的人1913年,积劳成疾,病逝在校长任上。

    唐国安晚年主持游美学务和清华工作,无疑是容闳留美教育计划的“复活和延续”(台湾学者林子勋语),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为日后清华发展成为大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称他为清末民初留美教育事业的承前启后之人,可谓当之无愧。为缅怀他在清华建校、治校方面的功绩,清华校方特意为他制作了一面铜质壁牌,悬挂在清华学校工字厅门口的东墙上,上面写着“纪念校长唐国安君”的字样,每一名进入校园的师生,都能第一眼看到它,共同缅怀这位为了清华而心力交瘁的可敬的校长。

唐国安为清华做了些什么?

    唐国安以清华第一任校长而知名天下,然而,他到底为清华做了些什么?唐绍明先生在《珠海历史名人》中如是说:

    唐国安主持清华学堂工作后,立志整顿校务,办了几件大事。

    第一件事,经呈报外务部批准,于1912年5月23日将游美学务处撤销。过去的招生、国内准备、遣派、留学监督等职权,是分别由学务处,学堂、驻美监督处3个部门去操作管理的,现在统统改为归学堂统一操作管理。学堂监督的权力由此加大,上司干预过多的问题也有所解决,这便于学堂工作的开展,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做到了留学教育相对独立。

    第二件事,经呈报外务部批准,于1912年10月17日将清华学堂更名为清华学校。外务部任命唐国安为第一任校长,周诒春为副校长。他们着手总结近年来办学的经验,修订原有的章程。主要有:(一)将一度实行的中等科5年、高等科3年的“五三制”改回中等科4年、高等科4年的“四四制”,充实教学内容,实行高等科文(文法)实(理工)分班;(二)将高、中等科混合招生改为中等科统招、高等科插班招;(三)坚持“进德修业,自强不息”的教育方针,加强对学生的管理,等等。他们力图通过各项措施,提高学生素质水平,提高学校的档次,让学生经过几年学习之后,中等科(高小程度入学)毕业能达到美国高中一、二年级水平,高等科毕业能达到美国大学一、二年级水平,相当于美国的初级大学。学生赴美后,可以直接上三、四年级,缩短了上大学的期限,也为早日进入研究院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创造了条件。这些措施在其后来补充修订的《清华学校近章》中得以体现。(吸取幼童教训)

    第三件事,是解决问题。虽说有庚子赔款退款支撑,但草创时期经费常不能按期发放,匮乏危机时常出现,加上袁世凯扣发经费,情况更为严重。1912年8月已向华俄、华比银行借了20万两银(占全年经费的1/3),逾期未能偿还。唐国安为此四处奔走,吁请上级支持解决。为彻底解决经费被挪用问题,他于1913年7月15日在病榻上给外务部写报告,说明这笔退款和清华的关系,强调专款只能专用,不应将此项退款列为国家常规收入而随意挪用。这一问题的解决,为学校以后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证。教育财政独立。

第四件事,是为谋图的长远发展作好规划。唐国安抓住有利时机,一年之内两次扩充校园。第一次在1913年春,请政府将清华园西邻之近春园划拨学校使用,获准;接着,为解决园内水系畅流问题,再次请政府将近春园西邻之长春园东南隅划拨学校,是年冬天获准。不幸的是此时唐国安已去世。这两次扩充共增地480亩,使清华园在原有450亩的基础上翻了一番,加上先前购进的周边地约200亩,学校已拥有近1200亩之校园。

    第五件事,为清华选定继任人。1913年春,唐国安发现自己患心脏病。发病3次,他仍勉力支撑,但病情日益加剧。他去世前回顾道:“一年之间,精力耗于校务者半,耗于款务者半”,幸得副校长周诒春的得力支持和分担。周诒春在校内同辈众多人才中,早为他所赏识。8月21日,他毅然向外务部递交“自请免官”报告 ,提出“因病辞职,荐贤自代”,正式推荐当时正护送留学生赴美的周诒春为继任校长。由此可见他对学校工作有高度责任心,有博大的胸怀和长远的眼光。可惜,报告还未批下来,他因心脏病猝发,于8月22下午与世长辞了。他是清华第一位死于任上的校长。以后事实证明,周诒春果不负众望,出色地完成了许多基础建设。后人常说的清华“唐、周校长”时期,即指这段清华早期的工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