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个“一望二三里”不一样?

标签:
诗歌版本一去二三里一望二三里年代作者出处争议慧眼杂谈 |
分类: 窗边的小豆豆 |
“看!这两个一望二三里不一样呢!”
可不是吗?!还真的是不一样呢!于是昨天我就先挂上来了,想先让大家看看有何看法!
感谢小叶姑娘和阿凌!两位说的都有道理!
我想应该是她发现----野餐作画时那个小弟弟会的好多诗,自己还不会呢!
(这孩子就是好强不服输,这样也好,学习起来可有动力了!)
“越越,你不知道你小时候会背可多诗了,只不过那时你是鹦鹉学舌,后来就忘了”
“那当然,那时你可利害了,刚会说单字的时候,就会跟诗的最后一个字,妈妈买的那本我的第一本古诗书,你很快就都会背了呢 ”
“真的呀?!那你给我看看!”
于是我便找出了上面那本小书,又买了下面这一本。
----“那不说谁画的好,光看诗呢,把图画盖起来,光读诗,你喜欢哪一首啊?”
----“为什么呢?为什么喜欢第一首”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亭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邵雍,北宋著名哲学家、诗人,理学象数派的创立者。宋哲宗元佑年间赐谥:“康节”,后追封为“新安伯”。程颢称之为“内圣外王”,世人尊称为——“易圣”、“八卦大师”。
北宋理学家邵雍(1011~1077),对易经极有研究。字尧夫,又自称安乐先生,北宋五子之一,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卒于宋神宗熙宁十年(公元 1077年),谥康节。其先范阳人,幼随父迁共城百泉(今河南辉县)。邵雍青年时期即有好学之名,宋史记载:「雍少时,自雄其才,慷慨欲树功名。于书无所不读,始为学,即坚苦刻厉,寒不炉,暑不扇,夜不就席者数年。已而叹曰:“昔人尚友于古,而吾独未及四方。”于是逾河、汾,涉淮、汉,周流齐、鲁、宋、郑之墟,久之,幡然来归,曰:“道在是矣。”」遂不复出。邵雍后居洛阳,与司马光、二程、吕公著等交游甚密。邵雍与二程、周敦颐、张载,合称为“北宋五子”,所著有《皇极经世》、《伊川击壤集》、《渔樵问对》等。
年代:【元】 作者:【徐再思】 体裁:【五绝】 类别:【】
一望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作者小传】:
徐再思,元散曲家。字德可,号甜斋,嘉兴(今属浙江)人。其小令多写江南风物和闺情,风格清新秀丽。与贯云石(号酸斋)齐名,后人合辑其作品,称为《酸甜乐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