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中暑

(2009-06-16 10:43:41)
标签:

咸阳国一大药房

健康

分类: 助您健康

中暑 

   

  中暑是在高温环境(暑天烈日,>32℃)和湿度较大(>60%)的环境下,体温调节中枢功能障碍、汗腺功能衰竭和水电解质丢失过多为特征的疾病。可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日)射病(三种情况可顺序发展、交叉重叠)。影响中暑发病的因素,除高温作业和气象条件外,个体因素亦有很大关系,如年老、体弱、术后、产妇等,耐热能力差,容易发生中暑;睡眠不足、过度疲劳、饮酒过量,抗胆碱能药、抗组胺药的应用等也可成为中暑的诱发因素。发生中暑的危险因素尚有:心血管系统疾病、营养不良、糖尿病、感染性热病、硬皮病及有重度烧伤病史者。

  【表现】

  一、先兆中暑:在高温环境下一定时间后,出现全身疲乏、四肢无力、头昏、眼花、胸闷、心悸、恶心、口渴、大量出汗、注意力不能集中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不超过37.5~38℃)。如能及时离开高温环境,移至阴凉处休息,并补充水、盐后,在短时间内即可恢复正常。

  二、轻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体温在38℃以上,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或有呼吸及循环衰竭的早期症状(大量出汗、恶心、呕吐、血压下降和脉搏加快)。经及时休息及对症处理后,3~4小时即可恢复正常。

  三、重症中暑:除上述症状外,常伴有昏厥、昏迷、痉挛或高热。一般可分为4种类型:

  1.中暑衰竭:为中暑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常发生于老年人及未能适应高温者(体内并无过度热积蓄,系心血管功能对高温不能适应的表现)。起病较急,先有眩晕、头痛、突然昏倒,平卧并离开高温现场即清醒。脸色苍白、皮肤冷汗、脉弱或缓,血压偏低。如病情持续较久而未及时处理,可发生下列任何一种临床表现:①主要由脱水所致的中暑衰竭(口渴、虚弱、烦躁、判断力欠佳,甚至手足搐搦、共济失调;此类情况常由于未及时补充水分之故);②主要由失盐所致的中暑衰竭(软弱无力、头痛、恶心、呕吐以至腹泻及肌肉痛性痉挛;此类情况常因虽有足够水分而缺乏盐的补充所致)。中暑衰竭者如治疗不及时或不恰当,可能发展为中暑高热。

  2.中暑痉挛:多为健康青壮年,且已能适应高温环境;常在强体力劳动大量出汗后,工作终了时或在在休息期间出现短暂的、间歇发作的四肢骨骼肌的痛性痉挛(腓肠肌痉挛最为常见),痉挛一般不超过数分钟,多能自行缓解。有时影响腹壁肌、肠平滑肌和膈肌,可引起腹绞痛及呃逆。体温正常或仅有低热,实验室检查有肌酸尿症和低钠血症。

  3.热射病:是一种致命性急诊。高热(>40℃);剧烈头痛、头昏、耳鸣、剧烈呕吐、烦躁不安,甚至惊厥、昏迷。

  4. 中暑高热:常发生在持续数天高温或高温作业后,多见于老年人或有慢性疾患如冠心病、脑动脉硬化、糖尿病及心功能不全者。先驱症状为全身软弱无力、头晕、恶心、步态蹒跚,甚至出现昏厥;也可突然发病。典型表现为:①高热(肛温可超过41℃,甚至高达43℃);②颜面灼热潮红(皮肤干燥无汗);③呼吸快弱;④脉速(可达140次/分,收缩期血压升高,脉压增宽,严重者可出现心功能不全、肺水肿);⑤神志模糊(谵妄,甚至可出现昏迷、惊厥,瞳孔缩小-晚期散大,对光反应迟钝或消失);⑥播散性血管内凝血(肝、肾功能损害以至导致死亡);⑦实验室检查(血清谷丙、谷草转氨酶、乳酸脱氢酶活性增高;出现蛋白尿和管型尿;血尿素氮增高。并可有酸中毒、低钠血症或低钾血症等)。

  【诊断】

  根据患者在高温环境下发病和上述临床表现,一般诊断不难。高温季节,在室外从事重体力劳动者,老年人或原有慢性病者,突然发生高热、昏迷、皮肤灼热无汗,应首先考虑中暑高热。

  【治疗】

  1.先兆中暑和轻度中暑:①立即离开高温环境,搬移至通风良好而阴凉处安静休息;②补充清凉含盐饮料;③有循环衰竭倾向时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④酌情使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丸等药物;民间的刮痧疗法亦有一定效果。

  2.中暑衰竭:①以失水为主者给等渗葡萄糖液静脉滴注;②以低钠血症为主者给生理盐水静脉滴注;对重度低钠血症者要预防水中毒,可慎给5%高渗盐水100毫升静脉滴注,视病情需要2小时后可重复1次;③对中暑衰竭的患者应积极治疗,以防转化为中暑高热。

  3.中暑痉挛:①口服含盐清凉饮料,轻症患者即可控制;②痉挛性疼痛反复发作,程度较重,应立即静脉滴注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3000毫升,也可缓慢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20毫升。

  4.热射病:将患者搬移至通风阴凉处安静休息,头部用冰袋或冷水湿敷。

  5.中暑高热:应紧急抢救。治疗原则为:①迅速降低体温;②防治休克、心力衰竭、脑水肿和肾功能衰竭;③尽快纠正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

  物理降温:①降低环境温度(患者安置在阴凉通风处,采取各种可能的条件,使室温保持在22~25℃左右);②冰水敷擦(在头部、腋下及腹股沟等部位放置冰袋,同时以冷水、冰水或加入少量酒精擦拭全身);③冰水浸浴(将患者头部抬起,其余身体浸在4~10℃水浴中,并不断摩擦四肢皮肤,每15分钟将病人抬出水面,测肛温1次,如体温下降至38℃以下,即停止浸浴;温度再回升到38℃以上,可再度进行浸浴。本法对重危病例、神志昏迷、休克或心力衰竭者不宜使用);④冷液动脉内快速注射(用4℃的5%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毫升,经股动脉快速注射,于15分钟左右注射完毕。此法可使病人在短时间内取得降温效果,并能改善周围循环衰竭使血压得以回升)。

  药物降温:与物理降温同用,效果较好。在进行降温治疗过程中,要观察肛温变化,等肛温降至38℃后,应暂停降温。①氯丙嗪25~50毫克稀释在5%葡萄糖或生理盐水500毫升中,静脉滴注,于1~2小时内滴完(用药过程中须监测血压);②病情紧急时,可用氯丙嗪25毫克及异丙嗪25毫克稀释于5%葡萄糖液或生理盐水100~200毫升中,在10~20分钟内静脉滴注完毕,观察2~3小时,若体温仍不降者,可再重复滴注1次。用药过程中,须严密注意血压、心率、呼吸等变化,若血压明显下降,应立即停药。  

  支持疗法:①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②纠正失水及电解质紊乱,一般每日入水量3000~4000毫升,可先用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1500毫升静脉滴注,注意调整输液速度,防止因输液过快而发生心力衰竭;③抽搐时肌肉注射安定10毫克;④有心功能不全、肺水肿、休克、脑水肿、播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应予以相应的处理,有感染者酌情选用抗生素;⑤疑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应早期快速静脉滴注甘露醇250毫升,并静脉注射速尿20毫克。

  【预防】

  1. 改善劳动条件,加强个人防护,适当补充防暑饮料;

  2. 加强防暑降温的宣传、教育和组织、检查工作,及时发现和处理先兆中暑,注意改善年老体弱、慢性病患者及产褥期妇女的居住环境;

  3. 高温作业人员应定期体格检查,凡有心血管器质性疾病、高血压、活动性肺结核、肝肾疾病、贫血、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患者以及重病恢复期和老年体弱者,应调离高温作业;

  4. 中暑恢复后数周内,应避免室外剧烈活动和暴露阳光。

中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