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多媒体教学的利弊分析及对策

(2010-04-08 18:30:44)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探索

多媒体教学的分析及对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已开始普及,多媒体进入课堂势必会推动课堂教学的改革。万事必有利弊,“多媒体”亦然如此。如何趋除“多媒体”可能带来的弊端,利用“多媒体”的优势,有效推动教学改革,已成为摆在教师面前的新课题。

弊端的分析及对策

           一、诊断

    (一)教师对使用多媒体有畏缩感

    由于多数学校都开设了计算机课,学生的电脑技术普遍要高于其他学科的教师,在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常常会出现尴尬的局面,很多教师会因此而不愿意利用多媒体。

    (二)忽略学生的课堂自主学习活动

    由于多媒体较之以前使用的教学手段(黑板、挂图、幻灯等)更具有便捷、生动、形象等特点,并且使用起来还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这就很容易使教师和学生都跟着多媒体走、围着多媒体转,从而忽略了教师和学生(人)自身的活动。

    (三)忽略学生基本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由于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多数是通过电脑进行的。学生动笔、动口的机会少了,师生之间不能通过语言的交流、姿态和情感的变化来有效实现心灵的沟通。这样,势必会弱化学生在语言交流和与人沟通等方面基本能力的训练和培养,有的学生键盘打的很熟练,却不会写字了。

          二、开方

    (一)学校应根据多媒体教学的需要经常对教师进行电脑技术培训。教师不但要熟练掌握使用多媒体的各个技术环节,还要根据学科的内容特色会制作和使用课件。在课堂教学中要放下身架,与学生互相学习和配合,共同完成多媒体教学任务。

    (二)在教师设计课堂教学时,只可把多媒体看成可利用的教学手段,而更应看重教学方式和方法的探索,不能让教学方式、方法服从教学手段,而应让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学方式、方法。特别是在设计教学方式、方法时,要把师生活动,特别是学生课堂活动的设计看成是中心和重点。

(三)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活动理念,将多媒体当成掌握在教师和学生手中的教授和学习手段。加大学生活动的比重和力度,将知识的展开过程与学生的学习和训练过程有机统一起来,让学生在动脑、动口、动手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能力素质。

 

优势的分析及对策

 

             一、诊断

    (一)省时高效。

    多媒体的优势之一是便捷、省时、高效。只要敲击键盘、移动鼠标,成篇的教学内容、成幅的画面便可展示在学生的眼前。与传统的手写板书、手挂挂图、手放幻灯比起来,自然是成倍地省时、高效。

    (二)清晰、形象、生动。

 多媒体所展示的文字十分规范、清晰,排除了手写板书和幻灯因距离远近及书写的不规范所造成的清晰度的差异;

 由于多媒体可以利用剪切、复制等手段轻而易举地将教学中所需要的各种画面展示给学生,更增添了形象化教学的效果;

 由于多媒体可以将动画移入课堂,自然会使教学内容更生动、课堂的气氛更活跃。

(三)丰富教学内容。

 由于多媒体运用了先进的信息技术,具备了上述特点,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将更多的社会信息引入课堂,以充实教学内容,使课堂教学更活灵活现、丰富多彩。

 二、、开方

 多媒体进入课堂,无如为课堂教学改革注入了新的动力。因此,要善加利用多媒体的优势特点,加快教学改革的步伐。

(一)充分利用多媒体省时高效的特点,加大学生课堂活动的比重和力度。

    过去常说“精讲多练”,起码是说教师精讲才能少讲,少讲才能省出时间让学生多练习。现在多媒体把教师板书的时间都省出来了,省出来的时间做什么?自然可以探索各种新的教学方式或方法,增加学生活动的比重。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形象、生动的优势特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活力。

    多媒体这一特点的最终意义在于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活力。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多媒体展示的每一个内容环节在学生中的反映,要注重学生的反馈,尤其要重视多媒体所“引起”的效果,引起学生的“活动”才是我们要达到的。

(三)多媒体可以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将各种社会信息引入课堂,以充实教学内容。

    这是多媒体一个极易被人们忽视的特点。都知道,学校要为社会培养人才,这就要求学校教育要与社会需要“适应”、“接轨”。但就现状看,我们的教师身处学校的小环境,对复杂的社会信息又能了解多少?我们的学生一出学校,“文盲”是扫除了,可一进入社会又是个“社盲”。如果我们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信息技术,能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将丰富的社会信息引入课堂,并加以适当的信息处理和评价,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十分有益的。

注意要领

   (一)要用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逐步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

(二)不能用多媒体活动取代师生的双边活动,即不能以技术性的活动取代“人”的活动;

(三)不能用“电脑”取代“人脑”。因为电脑中有许多“现成”的东西,极易使人们懒惰而放弃人脑的开发。

各位朋友,由于本人还缺乏多媒体教学的反复实践和研究,可能有诸多不当之处,请见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