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花木兰》花木兰王喆星光国际赵薇陈坤首映礼娱乐 |
与影迷的见面会
陈坤也要客串记者,看起来很专业!
《花木兰》上映了!
票房不错,但这不是关键。我最高兴的是仅仅这一个周末《花木兰》就打赢了贺岁档的战争,为之后其他所有的中国电影开了个好头。能在层层包围中,杀出重围。作为一部土生土长、原汁原味的中国原创古装电影的出品人,我想说我为花木兰而自豪!
在这里深深的为所有支持和关注《花木兰》的朋友送上一句“谢谢”!《花木兰》从开始走过的每一步都离不开大家的支持,那些真挚的建议和及时的反馈成为我们工作的最佳动力。自上映的那一天起,所有影迷的默默支持更令人感动,有的一遍又一遍的反复观看;有的发动家庭团购观影;还有的朋友临手术前也要走到影院中看上一眼《花木兰》。尤其是在27日凌晨座无虚席的首映场,亲自感受到大家的热情,一霎那忘记现在已经深入寒冷的冬季。
这几天,《花木兰》好像成为一个最热的话题。在百度的电影搜索中,《花木兰》名列第一,来自各方的评论也陆续而来。里面有赞扬的也有批评的,我觉得无论好或者不好,只要站在客观立场上的观点来评论《花木兰》就很好。因为,这个世界上每一个人看待同一件事物的角度不同,并且在这个世界中所谓“完美”的事物永远那么珍贵。
其实,赵薇和陈坤他们都奉献了自己最佳的状态。比如有影评家对赵薇的表演使用了“惊世骇俗”、“晴空霹雳”这些词汇足以说明一些问题。对于陈坤来讲,有人评论他在《花木兰》中的表现足够以“巨星姿态”来形容。我一向觉得赵薇、陈坤很优秀,作为一部中国历史题材的电影《花木兰》在民族情感和爱国主义中帮助了他们两个充分释放了真实的自己,他们升华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演技,而是一个无往不克的民族精神。他们的实力势必得到承认。
但是,对于《花木兰》我也有不得不说的一些观点供大家参考,同时也和那些过于“感性”的评论者们分享。
听人说过星光国际投拍《花木兰》的原因在于去年有一部古装电影成功了,所以我们才跟进。实际上,我得告诉大家星光国际对于电影市场的战略规划很早就已经制定。当然拍摄《花木兰》也和我的个性有关,不喜欢跟风,又不喜欢落入别人已有的套路中。如果非要让我说拍这部电影的原因,那得一直追溯到1998年美国迪斯尼版的那部同名动画片。在今年日本和美国的影展中,我多次提到这部影片。因为,是她让我发现我们身边的民族文化是一个如此丰富的宝藏,也是她提醒了我要尽力保护中国人自己的文化财产。我们没有选择其他未“开采”的题材,而特意选择《花木兰》作为开路先锋正是要向所有人证明中国人可以拍属于自己的古典故事,并且我们可以做得更好。所以,将“模仿”二字扣在《花木兰》身上实在有些不公平。
有说真人版的木兰太煽情,已经不是一部战争电影了。其实,我们的初衷不仅仅只要一部战争大片。东方电影最大的魅力在于“细腻”。我们所要创造的花木兰并不是一个战神,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更进一步说是一个感情饱满的女人。花木兰是一个象征着民族精神的符号,但不该仅仅是一个符号。她理应活在每一个普通中国人的身上,智慧、勇敢、美丽。如果影片中远离情感,仅仅把花木兰当做塑造神话最后束之高阁,那么最后的结果也只能是曲高和寡,远离人心,而最终失去花木兰应传承的精神和品质。如果如此,我们还不如拍摄一部完全娱乐的喜剧片更符合现实利益。
我还得承认《花木兰》当中包含着“新女性”的含义,正是以“花木兰”精神为代表的女性促进着这个社会平衡的不断前进。她们不甘于人后,在某些领域中更胜于男性,如果说这是“讨好女性”,那我也乐于接受。
就像开头所说,《花木兰》需要不同的声音。但是希望大家都能站在客观的角度上进行评论,那才能对我们和中国电影产生真正的推动作用。最后还是真诚的请大家亲自走到影院中亲自感受这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花木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