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扬州的地名:蒋王和杨庙

(2017-11-30 09:56:47)
标签:

蒋王和杨庙

分类: 风景名胜
蒋王位于扬州城西南,杨庙位于扬州城西北,两个镇相邻。这两个镇都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仅从地名的来历就可见一斑。

蒋王原名蒋王庙。因境内有为祭祀东汉末年秣陵尉蒋子文建的祠庙而名。蒋王庙全名“蒋忠烈王庙”。蒋子文,东汉末年广陵(今江苏扬州)人,曾任秣陵(今南京)尉,讨贼追至钟山(今南京紫金山),被击伤额身亡,葬于钟山。此后不久,孙权在南京建都,派专使封蒋子文为中都侯,封蒋子文的二弟蒋子绪为长水校尉,赐予印绶,并在钟山为蒋子文建了一座祠庙,后人称为蒋庙。孙权避祖父孙钟之讳,将钟山改名为蒋山。这样,南京东郊这一大片青翠的山陵,仿佛也都成了蒋子文的封地。

《金陵选胜·蒋忠烈庙》记载了一则传奇故事:“汉蒋子文,广陵人,为秣陵尉,逐盗钟山下,死之。生时自谓骨青,死当为神。吴先主时,有吏见子文乘白马、挥白羽扇于道上,语人曰:‘可为立祠,否者当有虫入人耳之灾。’吴王不信,果有虫毒人,久之复为火厄。乃为加侯封,改钟山为蒋山,表其灵异。晋加号相国,刘宋封为王,齐进帝号,皆以数著灵异故。国朝易谥忠烈,建祠鸡鸣山,岂亦钟山之灵有托而神者耶?”民间还传说,蒋王庙建起后,都城灾疠止息。百姓笃信蒋侯神灵,庙里香火,一天盛过一天。

蒋子文被孙权认定为正神后,地位节节上升。东晋时蒋子文加拜相国,重修庙宇,再塑金身。南朝刘宋孝武帝孝建初年(454),蒋王庙修葺一新,蒋子文再次加官晋秩,成了相国、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宋明帝时,在鸡笼山立九州庙,又晋封为蒋王。萧齐时代,东昏侯滥杀老臣宿将,激起老将崔慧景的兵变,起兵从广陵杀入台城(宫城),东昏侯藏在蒋王的神座下,躲过一难。兵乱平定后,蒋子文再次晋级,跃升为蒋帝。梁朝天监六年(507),京都大旱,诏令到蒋帝庙祈雨。祈求了百天未见动静,梁武帝大怒,下旨焚庙毁神。在即将点火的一刹那,乌云遮天,顷刻雨下,梁武帝急忙亲自去蒋帝庙拜谒。皇帝的虔诚换来了蒋帝的佑护,当北魏大将南下犯境之时,江水无端暴涨六七尺,魏军大败而逃。梁师凯旋,发现蒋帝庙中神像及马脚上都沾有湿泥,看得出是随军出征留下的痕迹。梁武帝旋即提高蒋帝庙的规格,以人间天子相比,隆极之尊,无以复加。后来,陈高祖也曾亲幸钟山,祭祀蒋帝庙。宋代曾极《蒋帝庙》诗云:“白马千年系庙门,炉烟浮动衮龙昏。阖棺漫说荣枯定,青骨犹当履至尊。”记录了宋代蒋王庙“炉烟浮动”的盛况。

蒋子文是广陵人,又在扬州西郊立庙以祀,咸同兵燹庙毁。光绪二十九年(1903)蒋王庙重修。文革时,改蒋王为红旗。1981年12月,恢复“蒋王”之名。

杨庙地处“蜀冈古陆”支脉的丘陵地带。光绪《甘泉县续志》十一卷引乾隆《江都县志》所载:“元扬州路同知杨敬一卒于官,葬此立庙以祀”,故名“杨家庙”。杨家庙旧址位于杨庙镇东老街,坐北朝南,杨家庙香火极旺,周边的商业也因庙而兴,形成集市。民国年间曾以杨家庙名设乡。杨家庙的“家”在这里读(ka),是轻声,后来“家”字脱落,简称为“杨庙”。

杨家庙曾是杨姓家族集居之地,他们家族的堂号是“四知堂”。据传是东汉时杨震的后裔。东汉永初二年(108)春,杨震调任东莱太守,在上任的途中经过昌邑。昌邑县令王密曾是杨震任荆州刺史时荐举的官员,听得杨震到来,晚上带着重金前去拜望。一是对杨震过去的举荐表示感谢,二是想请这位老上司以后再多加关照。杨震当场拒绝了礼物,说:“故人知君,君不知故人,何也?”王密以为杨震假装客气,便道:“幕夜无知者。”杨震立即生气了,说:“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知?”王密十分羞愧,只得带着礼物悻悻而回。“四知”也就成为千古美谈,杨震后人以“四知”为家族的堂号,清廉家风世代相传。

元扬州路同知杨敬一也是个清官。邗江区廉文化展示馆在介绍杨敬一时用了“善政于民,一尘不染”的标题,说他“经常微服私访体察民情,爱民如子,对那些徇私舞弊的劣官,不畏权势,敢于弹劾,深受百姓爱戴”。杨敬一积劳成疾,卒于任上,百姓才会为他“立庙以祀”。

来源:扬州晚报   黄继林   2017年11月27日 星期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