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兰溪西部的厚伦方村

标签:
厚伦方村 |
分类: 华东方氏 |

昨日上午,因没有什么工作安排,想到厚伦方村走走,看看厚伦方村的古建筑,听听厚伦方村的故事。原本想一个人静静地走走看看,所以事先也没有与村干部联系,就一个人打车来到了厚伦方村。不料,在厚伦方村的村口,正看到村支部书记方赛花,她正在指挥着村民用汽车装运着前几日因连续降雨而滑坡到路上的淤泥,于是我只好停下车,向她打招呼。
方赛花是大家公认的女强人,是金华市党代表,兰溪市人民代表,自然是礼貌周全。当她知道我的来意后,便拿起手机主动联系村里一位通晓村庄历史的老人叫老三的来陪同。
在老三未到之前,方赛花陪着我沿着水泥路往村中走去,并介绍着村里的基本情况。她告诉我,厚伦方村在诸葛镇的南方,有五个自然村,分别是樟塘垅、坞塘殿、小公殿、上竹塘和厚伦方。全村1148人,有300多畲族,主要居住在樟塘垅自然村。
一路上,她指着景观墙和园林式的公园和广场细细地叙述着村里这些年的规划和建设。在左边的墙上画满了墙画,都是一些传统文化的故事,也有农村的生产、生活景象,更多的是体现民族团结的工作、生活的画面;右边是高大的文化大楼和宽阔的村民运动休息场所,有砌着护栏的水质清盈的水塘。路两旁整齐的花草和緑树在夏日里显得更为茂盛和葱茏。我们慢慢地往前走,在路的右边,有一座大厅,高大的门台上书有“进士”题额。后来,我从老三处了解到,这座厅实际上不是进士厅,是一座村中的堂众厅,于民国八年建造。因管理不善,百年不到就遭毁坏。2005年时重建,共花费36万元。原来,在厅的右边有一座进士牌楼,因年久失修,只剩一些破败的石构件。为了让后人留住记忆,村里在建造这座大厅时,便把进士之名移往这座大厅。与大厅基本平行的差不多几十步路的左边,有一座省文保单位“爱敬堂”。在爱敬堂门口,我见到了后来陪同我一上午的人称老三的方达文。
与老三稍稍寒暄,我便走进了“爱敬堂”。
爱敬堂是明代建筑,整个建筑不大,只有三开间,天井狭小,但它的建筑风格却是较为独特。高大的楼上,有一个藻井,形为覆斗,雕刻极为精致,它的建造风格是不多见的。在楼下左边的墙壁上,悬挂着厚伦方氏始祖方干及历代在仕宦、文学、忠孝节义等各个方面突出的人才之像,有28个之多。
厚伦方自然村方氏出自周大夫方叔之后,尊唐咸通时居睦州桐庐白云源鉴湖先生名干字雄飞者为始祖。元至正间,方珉字明之者始迁太平乡今址。当时,所居之地陵云桥西后陵,有赵、王、周、沈、毛、张、叶、方,当地为区别已居此的方氏和方珉一支的方氏,称前方家和后来方。之后,方珉一族繁衍自成一庄,遂改后来方之称为后陵,至明弘治间,章枫山(1436——1521)纂县志,因与后陵方有姻亲关系,遂将后陵方氏改为厚伦方氏。厚伦方与章枫山有姻亲关系,指的是章枫山的侄子章拯(1479——1548,工部尚书,死后赠太子少保,谥恭惠)的母亲是厚伦方村人。章拯在厚伦方氏宗谱序中有“余生发未燥,寄养读书于方氏……方氏者余母族也”的记载。章拯在任职时,以国家黎民为上,不顾个人荣辱得失,敢与权臣作斗争,并不以皇帝的喜好而毫无原则的附和,敢言敢谏,从而得罪了皇帝而令致仕。这种朴实厚德的性格与从小生活在厚伦方受教于厚伦方母族是分不开的。
左边是村巾帼志愿服务队全体成员的彩色照片。而正中则悬挂着二面锦旗。一面为本村村民张xx全家于2009年赠送给村巾帼志愿服务队的。上面书写着“情系百姓送爱心,帮扶为民献真情”。另一面为2011年9月村民方xx全家赠送志愿队的“无私奉献、爱心救助”的锦旗。这二面锦旗叙述着村巾帼志愿服务队的高尚的助人风貌。
2009年,以开拖拉机为业的张xx压死了一个人,他见到自己把人撞死,心慌之下没有考虑就开车逃跑。后法院以逃逸罪对他判了刑。突遭横祸,家人陷入困境。村巾帼志愿服务队知道后,就组织了人员在全村进行募捐,给他们带去了希望和温暖。方xx患尿毒症很多年,妻子又患精神分裂症,由于夫妻二人常年生病,家中十分贫困。屋漏偏遭连夜雨,2011年,30多岁的儿子在诸葛镇万田村330国道收费站附近被建德市莲花镇一个姓杜的驾驶员开车撞去,因抢救无效死亡。而杜姓驾驶员年龄已有60多岁,家中条件一般,所以赔偿金迟迟得不到落实。村里的巾帼志愿服务队就充当起方xx一家的法律代理人,一方面组织人手前往法院和杜家催讨赔偿金,一方面在全村发起募捐活动,一家一户上门做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使杜XX拿出了全部的赔偿金。同时把募捐款和食品衣物送到了这个贫困的家。为方xx一家度过难关帮了大忙,得到了全体村民的一致赞赏。
走出了爱敬堂,老三带着我走遍了村中一些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古民居,让我感受到了厚伦方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欣赏厚伦方村的历史遗存的过程中,通过和老三的交谈,我对老三有了一些了解。
老三大名叫方达文,今年73岁,长得方脸浓眉。别看他一副憨厚的样子,却是厚伦方村人人尊敬的长者,他曾在村担任过很多年的干部,对村里的熟悉程度没有人可以相比。他的记忆力相当惊人,能背出历史年表。在欣赏明清民居时,我只能说出一个皇帝距今大约的时间,而他稍一思忖就算出这个皇帝在位多少年,距今多少年。看他如此熟悉,我以为他的文化程度较高,一问,才知他只读过小学。他说,他从小就对这些东西感兴趣,特别是从村开始修谱,他对村里的历史了解得更深。
整整一个上午,我在这位叫老三的老人的引领下,走进了厚伦方村的历史深处。
一个村的历史是否久远,一个村的历史是否厚重,依我看来不外乎有几个因素:这个姓氏,这个宗族几百上千年来避风遮雨、休养生息的家,而家的具体体现就是房屋了,这些房屋是否久远,以及在家之外的其它生产、生活的堂众建筑的多寡近远;在建筑之外,还有是那种记载这个氏族的文字、图画载体——宗谱,这是一个姓氏的历史渊源、历史的进程,以及在这个历史进程中发生的人和事;再是在这个氏族聚落里祖祖辈辈流传下来的的一些生产、生活风俗习惯和值得村人代代传颂的故事。这些因素加重了村庄厚重的程度。
当天,在老三的引领下,在他如数家珍般的叙述中,我始领悟了兰溪市政协副主席朱根富在厚伦方村口的景观墙上题下的“厚德重伦、挥斥方遒”的含义。
看过古民居后,我问起村中有哪些诸如古井、古桥、古凉亭这些遗迹时,他带着我踏着泥泞的田间小道,来到了村西的翠屏桥。
翠屏桥为石拱桥,以当地的红石砌成,青石铺面,始建年代不详。民国三十七年(1948)重修,有重修翠屏桥收入支出志。当时,老三的父亲廸尧为司帐,复核为士魁。
说起士魁却有一段延续了近上百年的故事。士魁名孔璋,是厚伦方有名的富户。民国时他购买了一座明代建筑“三余堂”,后更名为“六经堂”。土改时收为村集体所有。2012年,因破败严重,村里无力修缮,为保护这座历史建筑不被毁坏,村里进行投标整体出让,以106.3万元售出,既保护了古建筑,又回笼了资金,增加了集体收入。
在翠屏桥边,老三指着西边的地形地貌告诉我一些过去的历史。他说,西边的小公殿村现在只有二、三户人家。原来该村不叫小公殿,叫相公殿,时间长了,渐渐地叫成了小公殿。他分析说,相公殿按照村名推论,此村过去肯定出过较为有名的读书人,这些遗留的历史由于年代久远,及村庄太小,后人没有记载而湮灭。在翠屏桥的西边几十米处,原有一座宏伟的文昌阁,现在还可从数百平方的地基遥想当年的风采。
往南遥望,可见一塔。老三说,这是他们村的宝塔,现在冯家村地面的厚伦湖中。明崇祯十四年(1641年)建,为八面楼阁式砖塔,建成时为四层,现残存三层半,高约22米。塔内顺梯可登顶。塔身用砖一丁一卯叠砌,四周开拱劵门,各层平砖和菱角牙子叠涩出檐。这种建筑风格是很少见的,据传在浙江省只有二个半。半个当然指的是这座无头塔了。说起这座塔,有说不完的故事。此塔在建时,据传村里屡出怪事,造一层死一个头首,后专门请了风水先生看过风水。风水先生说,此塔不仅不能镇邪,还要伤到族人,遂放弃建造。因未建造完工,塔名也未命名,俗称“无头塔”。土改时无头塔附近的田地、水面划到现今的永昌街道的冯家自然村,但宝塔的所有权还是厚伦方村所有。方以宣,字召扬,号濲亭。是一个道德高尚之人。家里和睦,邻里友爱,平时急公好义。凡是遇到急难之人必慷慨相助,而且事后从不声张。在族人公议准备建造一座宝塔时,他积极附和,并提出自己承担一层的资金。开始建造后,方以宣突然染上重病。他感到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对妻子千分万咐,要妻子笃守诚信,按时履约。丧事已毕,其妻谨遵丈夫遗嘱,出资360两白银,以资助建造浮屠,实现了丈夫的遗愿。
中午,在老三方达文的陪同下,在村里的叶孝林家用饭。叶孝林专门从事安装水电,有很好的技术。其妻张赛英也是一个能人,从事人寿保险工作,是兰溪保险公司诸葛分公司的骨干,一对儿女也相当有出息,都已参加工作。女儿在杭州东方网升科技有限公司,担任人力资源部办公室主任。
饭间,老三和叶孝林谈起了村里的往事,有很多有趣和值得传扬的故事。过去,厚伦方有传统的狮舞。上世纪七十年代,村里还经常在节日进行活动。一次,邻村正巧也举行舞狮活动,二支舞狮队刚好碰到一起。对方的是红毛狮子,走的是刚猛的舞姿。而厚伦方的是緑毛狮子,温顺可爱。这下,红毛狮子以为有机可乘,冲过来戏弄。厚伦方舞狮队的小伙子一直以礼相待,作出退让。但对方却一而再,再而三地挑衅。眼看一场火拼就要发生了。就在这时,村里的一个平时少言寡语,从不与人争长好胜的八十多岁叫方根奶的老者,慢慢吞吞地走到二支狮子中间,只见他扎下一个马步,只听到“咯咯咯”一阵声响,人们向发出响声的地面望去,只见方根奶脚下的青石板如砸碎的玻璃,碎成了一地。邻村的年轻人哪看到过如此震撼的场面,只有灰溜溜地回村了。
这就是厚德重伦的厚伦方。乡贤章枫山也想不到自己改的村名会一直影响着厚伦方的村民。来源:兰江论坛
作者:孤帆远客 2014.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