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安吊桥方氏宗祠记

(2014-09-02 13:38:30)
标签:

方氏

吊桥

方氏宗祠

红安

宗祠

分类: 中华方氏

红安吊桥方氏宗祠记

        原文地址:红安吊桥方氏宗祠记作者:濯缨轩主人    2012-11-21

        罗山方氏,世代相传,曰祖上自湖北麻城迁来。余曾多次萌念,欲往麻城,寻根问祖,然劳生多故,终未成行。前此,族中诸侄电告将往湖北红安,参加方氏宗祠落成庆典,余欣然同往。出城上高速,未几即至。其地属红安县华河乡吊桥村,宗祠之前有一大湖,烟波浩淼,难穷其际,对岸青山,龙盘虎踞,气象万千。

       宗祠分三层殿宇:前殿正中为宗祠大门,门楣大书“方氏宗祠”四字,字体端方,金光四射。拾九级台阶而上至正门,两侧一为迎宾室,一为名人堂。出前殿经两侧甬道升数级台阶至中殿,殿门正中额曰“议事厅”,中设木桌一排,木椅一围,供合族之人围坐议事之用。中殿后墙正中悬挂中堂一幅,中为方氏始祖雷公画像,旁配对联,字为柳楷,联语及书法皆甚精工。联及字,为族孙方应展所撰所书,画像据知者云为应展之兄所画,一门兄弟,书画合璧,甚为难得。我方家世代奉儒守官,虽罹朱棣之祸而官声不显,然儒业承传历久不衰,此联可证。出中殿复经两侧甬道拾数级而至后殿,后壁正中供我方氏迁居吊桥之始祖塑像,据称始祖系元代自福建莆田迁于此。像前为二世祖牌位,再前,即吊桥方氏第三代兄弟九人之牌位。鄂北豫南之方氏,皆出此九门。

      吊桥云者,据明嘉靖进士梅国栌所作《方氏吊桥记》所载:吊桥系“鸿儒伯椿字宗仁公潜居之所”,“云其吊桥者,噙濠于门首,中砌石墩而缺中,置铜板于桥上······昼则放下通往来,夜则吊起防奸宄”,可见方氏吊桥庄园之盛况,此即吊桥之所得名。其后又有方正、方望二公,与游学至此之大儒李贽过从甚密,李贽作《方正方望二公传》,曰“二公胸罗经史,学富汗牛,先民之轨范,后学之章程。辞赋先鞭,文章大匠······”。能得李贽之盛赞,可见方正方望二公之人品。方氏之极盛,在明嘉靖年间,据称当时方氏“富甲齐安(黄州古称)”。后有人诬告方家“图谋不轨”被官府抄家,此后子孙散落各地。嘉靖当国四十五年,方氏被抄,约在其末,虽宗祠资料无确切记录,然推而论之,迄今约四百余年矣。

       余细览宗祠资料,始知红安昔属麻城,则我罗山方氏口口相传之祖籍麻城,原来在此。我祖上因抄家之祸而避难至罗,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子孙繁衍,遂成望族。今其后裔如我者,溯游返里,抚今追昔,感慨生焉。夫水有其源,木有其本,人为万物之灵,宁能忘其根本也哉!宗祠之建,示子孙以其根本之所在,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此亦厚民之德之方也。我家孝孺公亦云,宗谱之功,在于“叙戚疏,定尊卑,收涣散,敦亲睦”,而宗祠之功,当与此同。一族之尊卑定,涣散收,则一乡之人心聚,秩序立。一乡推之于一县,一县推之于一国,此中国之人经数千年之兵燹浩劫流离转徙而犹生生不息枝繁叶茂,其理在于此也。

      赞曰:嗟我方氏,源起轩辕。雷公肇始,受封方山。几经迁徙,至于莆田。汲乎元代,始定齐安。吊桥为家,峨峨庄园。耕读为业,代有高贤。后罹奇祸,家毁垣残。子孙流落,鄂北豫南。今逢圣代,四海安澜。乃重文教,化育黎元。建祠修谱,饮水思源。教孝励忠,立懦廉顽。瞻彼祠宇,峻极于天。仰我宗祖,宝相庄严。身归圣域,容肃心虔。吁唏吁唏,勉旃勉旃!

    时壬辰十月初八日夜。

--------

注:①齐安,麻城,红安(黄安),皆属黄州所辖,而黄州古称齐安。②许多资料待应展校订后,再作修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