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人校友怎能依旧进行时

(2010-09-06 21:32:57)
标签:

名人校友

大学

教育

新生

招生

质量

体系

现实

分类: 教育视点

 名人校友怎能依旧进行时

               ——晓相人声

 

    这几天正是新生开学报到的日子,以我所在的学校为例,每逢此时,学校就会在最显眼的地方——北洋广场摆上巨资设计和规划的各种小型建筑物,而此当中,必会出现的就是学校的发展史和建校以来出自该校的各位名人校友,他们来自各行各业,都是对国家或是自己所在的领域有所功绩的大人物,前两天我正好路过那个热闹非凡的北洋广场,也便驻足和很多新生还有他们的家长一起看了看各种的宣传海报等,当我在名人校友一栏里再次看到大诗人徐志摩的简介和照片时,我似乎愣了一下。

    回到宿舍,专门上网搜索了一下徐志摩先生的关于就学方面的介绍,来自百度百科的情况说明是这样的:1916年秋,离沪北上,到天津的北洋大学(天津大学)的预科攻读法科。翌年,北洋大学法科并入北京大学,徐志摩也随着转入北大就读。

    也就是说徐先生在天大(当初名为北洋大学)只是读了一年的“预科”,似乎今人对“预科”这个名词很是生疏,所谓预科,就是大学基础预备课程,它是为那些不能满足直接进入大学本科学位生学位课程学习要求的国际学生而设置的。也就是说,徐先生当初只是暂时在天大读了一年的预备课程,而绝不是正式考入的天津大学的,那么学校把这位大诗人列为本校的名人校友行列是不是很牵强呢?也许徐先生生前早就把在北洋大学读书的一年光景抛在了脑后,而现今的天津大学还非要把这位大名人拉入名人校友的行列,着实让人汗颜。

    说来也是,整个社会都在讲名人效应,名人代言的商品才有更好的销路,名人出版的书籍才有广泛的读者,名人住过的旧屋才会成为古迹,那么,我们的社会到底是在追思或是推崇名人,还是在利用名人的口碑打开我们的经济发展的新纪元呢?

    所谓的名人校友,已经是过去时,何必将此继续进行呢,

    在招生简章上,各个学校的简介上都会把自己曾经的光辉岁月摆在最显眼的位置,把出自本校的各类名人校友加以详细的介绍,以此方式来推广该学校的牌子,而对现今的教学综合状况却草草的一笔带过,继而扩大了学校的生源,不难想象这些新生很多都是冲着这些名人而来的,这就是名人校友的吸引力,由此看来,以名人校友来为该学校做代言,确实是个高招!

    教育的成功应该是真正的落实到实际行动当中去,应该以培养出适合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各类有用的人才为标杆,一味的“想当初”是不行的,一味的以历史上的名人校友来作为高校教育产出成果更是不行的,把现实和历史混淆,所得的结果就是我们将会永久的生活在历史人物所造就的丰功伟绩中,这当然是飘渺而虚无的。

    对于名人校友的概念,绝不等同于传统文化,对于传统文化,我们始终在讲要先学会继承,再考虑发展,然而,各个高校用来标榜自己品牌的名人校友呢,却始终的处于宣扬的阶段,我们学生看不到继承的影子,更别提发展的效果了。

    活在名人校友的笼罩下,大学教育必将会走向一个极端,这或许是在校生的悲哀,也很有可能成为国家高等教育的悲哀,评价教育体系的成功与否,更多的应该立足于现今社会,若能培养出优质的人才,该所大学肯定会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热捧和认可,若各高校以自己过硬的教育质量来作为招生的口号,那才是实实在在的,才是真正的功力十足。

    当我们长时间的因名人校友的大号而把耳朵听出茧子时,大势必将远去,逝去的名人也便真的成了“冥人”了。

    所以,就让名人校友成为过去时吧,万万不可一直进行时!

 

   

名人校友怎能依旧进行时

我最近在玩新浪微博,很酷、很新潮,

一句话,一张图片,随时随地让你了解最新鲜的我,
点击以下链接注册,和我一起来玩吧,
http://t.sina.com.cn/xg615/profil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