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感于24.48万元的争议

(2010-08-23 21:43:56)
标签:

24.48万元

读硕

工作

选择

金钱

大学

争议

热点

分类: 教育视点

研究生专题系列博文十

有感于24.48万元的争议

                          ——晓相人声

 

有感于24.48万元的争议

 

    宅在网络上的人们真是异形异色,被网络覆盖的世界也因此成了一个新时期的集大成者,有人抛砖引玉,有人杂言碎语,着实让个人在虚拟的空间里淋漓尽致的存活,当然,某种现象或是想法被网民提升到网络里时,便总会出现两种声音,或是支持或是反驳,并且所有人都会乐此不疲的跃然其中,时下,又有个颇富观点性的网友以一篇题为《获得一个硕士文凭需要承担的‘无形’的费用代价》的帖子而一时成为网友的热议话题,粗略的浏览一下该帖子,引入眼帘的是个“24.48万元”的数目字,精读之后,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还依旧是这个,作为“读硕还是工作”的话题,在帖子中似乎看不到其他更为深层次的论调,却始终围绕在金钱的身上,

    该网友给出了一个比较精确而现实的计算公式:以读研时间为三年计算,并且你获得了公费名额每月有200元补助,那么在这三年中你将获得200元X12月X3年=7200元,如果工作三年,且开始供房,按国家公布的本科毕业工薪平均标准2000元计算,则三年工作获得薪水为2000元X12月X3年=72000元,在这三年当中房价也按国统计局公布的二线城市平均上涨金额来计算,则在你读研期间就会无形的多加承担2000元X90平方米=180000元,那么相对于读研的人来说,在这三年你将无形和有形的获得“7.2万+18万+3年工作经验”;综合对比假设‘读研’=‘3年工作’,那么‘硕士文凭’=24.48万元,

    本博认为,之所以会成为争议的话题,就是这个对于普通民众来说比较巨大的数字:24.48万元

    感叹该网友为此的精确计算值之余,本博不禁小有一议:

    关于读研还是工作的问题,作为学生来讲,不考虑继续读研的朋友无非三种原因:

1.不爱好科研工作,2.为家里节省开支,3.男/女朋友选择工作,为求两人一致

    而选择继续读研的朋友,起因就更多了:

1.爱好科研工作,2.获得保研资格,不想放弃,3.男/女朋友选择读研,为求两人一致,4.想要个高学历,5.父母的意愿无法拒绝,6.缓解就业压力的手段,7.喜欢校园的生活环境(比如之前很火的“学历姐”),8.积累人脉关系,9.高学历日后有更大的升职空间,10.多掌握专业知识,为创业做准备,,,,

    总而言之,选择继续读研的朋友,因素很多,各个方面的,而选择工作的则是原因很少,这使得本博不禁感叹:单以24.48万元的数字来说明读研和工作的差别未免太过欠缺考虑了吧,以这个数字来蛊惑大学生不要读硕,这确实很是牵强,

    况且,这个数字也并非很是准确,现实中,能有多少大学毕业生刚离开校园就买房的?又有多少大学毕业生三年之内的工资总是固定不变的?又有多少大学生毕业生在三年之内没有跳过槽而坚持到底的?而且,作为硕士来讲,有多少人是在拿一等奖学金而免交或是八千或是一万的学费的?又有多少硕士生是在读期间没有收到导师的每月酬劳的?

    这些问题,一旦考虑周全,不难发现,这似乎很精确的“24.48万元”其实只是一个虚数,一个幌子而已,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价值到底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这该是这个话题的重点,而不是简单的金钱问题,坊间流传说清华的相关专业的在读本科生在中关村找个兼职都能每月拿到几千块的报酬,而普通高校绝大多数的硕士生毕业后也就这个薪资水平,这也归属于金钱问题么?若是的话,为何清华学子还会选择继续深造呢?他们完全可以凭着一个清华的本科学位证来嘲弄其他的硕士,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这些足以说明三年的硕士生活,不是靠金钱能解释的,

    说到底,到底是读硕还是工作,单从钱财方面考虑,实在为过,读研和工作都是出路,并且都是因人而异的,选择权在个人手里,和日后的工龄相比,读硕的三年其实很短,在国外,英国的高校联合会曾发布一项针对100万人的调查结果,结果显示,有大学文凭的人,平均比没有大学文凭的人,一辈子要多挣16万英镑,为何在我们的国家,会有人拿“24.48万元”来做诱饵,说是读硕的损失呢?若拿硕士文凭和这24.48万元划为等号,也便不知我们的社会因硕士生的存在而每年损失了多少个的24.48万元!

    另外来说,有一部分同学选择继续读硕是看中了这一学历为其以后带来的经济效益,偏激的认为研究生就是比本科生的工资高,其实这种想法稍有些片面,我们承认,学历是入职的第一道门槛,但这绝不是唯一的指标,并且入职也并不代表定职,公司对个人职位的定位完全依赖的是能力,而不会再看学历了,也就是说,光有学历而没有能力的研究生归到底也不会有太大的突破,此时这个学历也便成了名存实亡的空招牌,这便归结到了一定高度的事实问题:国家、社会和相关部门并没有给任何人打包票,并不是研究生因拥有这一学历就能一日中天。那么此时,若还是以金钱来和学历做标杆,岂不亏大发了?

    本博谨以一名在读硕士的身份告诉处于迷茫期的朋友们,切不要被这“24.48万元”所迷惑,这个数太不靠谱了,实在是虚的很,该工作还是该读硕,根本就不是用短暂三年的金钱方面的失与得来衡量的!

 

 

 

研究生专题系列:
博文一:研究生都有什么压力

博文二:解说研究生和导师

博文三:怎能不会尴尬

博文四:谁在给在职硕士注水

博文五:叹息女研究生的惆怅情路

博文六:写给新一届的外推生

博文七:也说考研辅导班

博文八:根归何处

博文九:假如你想去读博 

 

 

有感于24.48万元的争议

我最近在玩新浪微博,很酷、很新潮,

一句话,一张图片,随时随地让你了解最新鲜的我,
点击以下链接注册,和我一起来玩吧,
http://t.sina.com.cn/xg615/profile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这样选导师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