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学生佳作点评: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写一个人

(2023-04-25 13:25:20)
标签:

感动

任劳任怨

不慌不忙

一丝不苟

分类: 中小学生佳作点评

命题要求: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写一个人。

 

小学生佳作点评: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写一个人

这样的人让我感动

福州仓山小学  五年级 黄伟宸

点评   林秋人

   清晨,我正在熟睡,忽然一阵“唰啦唰啦”的扫地声把我从美梦中拉了出来,我抱怨了一句:“谁呀,大早上的不让人睡觉,真吵!”我抬头看向窗外,只见一位清洁工正在我窗户底下不远处打扫地面。他,用双手握着一把废旧的扫帚,身着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工作服。头发凌乱,胡子拉碴。看着他邋遢的外表,我仿佛能闻到他身上的酸臭味,不禁皱了皱眉头,把视线从他身上移开,望着远处的蓝天白云和小区的繁花绿树,顿觉的这个清洁工和这美丽洁净的环境显得那么的不协调。

     放学回来,我在小区门口又见他正在不远处扫地,糟糕!他的扫把底下一定会卷起阵阵尘土,而且他身上一定会有汗臭味,怎么办?还是等他扫过这一片地区,我再进入小区吧。想着,停住脚步,盯着他。他,头顶着橙色帽,枯瘦的手紧握着扫把。他先将落叶等一般的垃圾扫拢,再用铲子小心翼翼地铲到车子里。他不慌不忙,一步一步地扫着,虽然在阳光下我没有见到想象中的尘土飞扬,可我在心底仍然喊着,快点,快点扫到别处去吧!可他却偏偏不时地弯腰捡着地上的废弃物,眼睛紧盯着地板,生怕错过了一丁点儿的垃圾。

这时,走来了一个衣冠楚楚的年轻人,这年轻人一边吃橘子一边丢橘子皮,橘子皮掉进了下水道里。清洁工见了,二话没说,快步走去。佝偻着腰,把手探进冰冷的臭水中捞垃圾,捞出了橘子皮,他还继续捞着水沟里的几张纸屑。垃圾捞完了,他微微地笑了。我望着他那清癯的背影,回想着平时所见流淌着些许清水的水沟,我不禁鼻子一酸,这是一个怎样的人啊?无怨无悔地干着一件那么不起眼的、甚至被人看轻的工作,却干得那么认真,那么仔细!想着,我不禁迈开脚步,想近距离地观察他。只见他双手冻得通红,脸上正挂着满足的笑容。

他在满足什么呢?我边走边低头沉思,又猛然抬头环顾四周,就见小区四处洁净,繁花似锦,绿树叠翠。我不由回望那清洁工正在忙碌的背影,只见夕阳下的他,仿佛身披霞光,显得那么生动!突然,我的泪水夺眶而出,在朦胧的泪眼中,觉得他成了我们小区优美环境中一道最美的风景!

这个夜晚,我又做了一个梦,梦中我也成了一个最普通的劳动者,穿着最普通的工作服,一丝不苟地干着一件平凡而又利国利民的工作,我也成了我们祖国百花园中一道美丽的风景!

【附】原稿

这样的人让我感动

  在小区干净宽敞的道路上,每天总会见到他忙碌的身影。他,总是用双手握着一把废旧的扫帚,身着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工作服。头发凌乱,胡子拉碴。别看他外表邋遢,但心灵却很美 。

  清晨,我正在熟睡,忽然一阵“唰啦唰啦”的扫地声把我从美梦中拉了出来,我抱怨了一句:“谁呀,大早上的不让人睡觉,真吵!”我抬头看向窗外,只见一位清洁工正在打扫地面。

     他头顶着橙色帽,枯瘦的手紧握着扫把。他先将落叶等一般的垃圾扫拢,再用铲子小心翼翼地铲到车子里。他不慌不忙,一步一步地扫着,还不时地弯腰捡地上的废弃物,眼睛紧盯着地板,生怕错过了一丁点儿的垃圾。这时,走来了一个年轻人,一边吃橘子一边丢橘子皮,橘子皮掉进了下水道里。他见了,二话没说,快步走去。佝偻着腰,用手放进冰冷的臭水刨垃圾,冰水把他的手冻得像胡萝卜一样,可他还是继续刨着。垃圾刨完了,他微微地笑了。我望着他那清癯的背影,不禁鼻子一酸,心想:清洁工是一个很不起眼的工作,但是却为人们做出了太多的贡献,却无一句怨言,如果没有清洁工,那我们的环境将会怎样?想到这,我的泪水夺眶而出。

    在我看来,任何一个为人民服务的人都是伟大的,不管做的是什么工作,都值得我们敬佩。

 

【点评】

本文的修改稿按照 :埋怨清洁工打扰清梦——厌恶清洁工邋遢模样——不想从扫地的清洁工旁边经过——感动于清洁工认真工作的情形,想近距离观察他——赞美清洁工——梦见自己也成为兢兢业业工作的普通劳动者。层层递进地写了自己情感变化的过程,这也是按照命题用“欲扬先抑”的要求来安排结构顺序的。

欲扬先抑的写法是一种人物描写技巧。 ,是指褒扬、抬高。,指压抑、贬低。作者想褒扬某个人物,却不从褒扬处落笔,而先是贬低,从相反的贬抑处落笔。

用这种方法,使情节多变,形成波澜起伏,造成鲜明对比,容易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恍然大悟的感觉,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 例如陶铸的《荔枝蜜》,用的就是欲扬先抑的写法。可以供大家学习借鉴。

比较小作者原稿,习作在第一段也是用先抑后扬的写法,但是在结尾就用赞美的句子褒扬主人公。虽然制造了一个的悬念,但不如全文用欲抑先扬的写法给人留下那么深刻的印象。

另外,习作的结尾,原稿用直接议论的方法直抒胸臆;修改稿用形象议论的写法使文章更有文采,而且显得较为含蓄。特别是结尾的做梦,与第一段遥相呼应,且内容形成鲜明对比,耐人寻味。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