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辞决矣”中“决”是通假字吗
标签:
厌”与“餍”“诀别”“决别” |
分类: 文言文学习 |
《荆轲刺秦王》中“请辞决矣”中“决”和
《烛之武退秦师》中“夫晋,何厌之有”的“厌”
是通假字吗?
Q群讨论摘录
【初级教师】
各位同仁,请教一下《荆轲刺秦王》中“请辞决矣”中“决”是不是通假字?
拜求答案
【本人】
【高级教师】
是吗?
貌似现代汉语词典中没有“决别”一词。不再见的离别就写为“诀别”
取不再见的离别的话是通假才对,可是课文注释又没有标出通假来。
类似的例子还有《烛之武退秦师》中“夫晋,何厌之有”的“厌”,不是通假“餍”字又怎么能作为“满足”解释?
【本人】
我认为此处用“辞决”,是凸显荆轲倔强、自重、不惜用生命践行诺言的性格。他重然诺,不容他人质疑其品行。因为等待助手前来而未成行,受到公子质疑。为此他明知“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还是坚决出发赴死地而不顾。所以是与公子“辞决”(“决别”),表明今后阴阳两隔,永无相见的机会了!
可见这里是用“决”的本义,不是通假。而且教材也没有说是通假,那就只要解释其词义就行了。
【高级教师】
按照您所说之意,那就是诀别啊 。“诀别”大多数指不再相见的道别啊!
有“决别”这个词吗
【本人】
【高级教师】
是啊,知道有去无回了,所以要用“诀别”。
【本人】
【高级教师】
那就不懂了。
我的现代汉语词典这么写的,并且没有“决别”这个说法。
【本人】
现代汉语词典没有收入“决别”, 它把“决别”之意并入“诀别”了。商务印书馆的古汉语词典把“决别”的"决"作为通假字。但是王力古汉语词典里有收入这两个词,还有这两个词的解释和词义辨析。
【高级教师】
我没有王力的词典 ,所以寡闻了。
【本人】
象形词典也有两个词的词义辨析。
【高级教师】
王力还是我们广西的人。
【我】
是的。广西博白县人。中国语言学家、教育家、翻译家、散文家、诗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是广西的骄傲啊!
【高级教师】
感觉对不起他老人家了 。
【高级教师】
林老师,刚才我说的烛之武退秦师那个“夫晋,何厌之有”。
请教一下,您给一下意见
【本人】00:10:46
“厌”与“餍”是古今字:“厌”会意字,猒”是“厭”的本字。猒,金文
(肙,像大口利齿的猛兽头部)+
(犬,猎物),如野兽张大口吃饱状。因此本义为“饱”,引申为满足。因为饱而嫌弃,所以引申为厌弃,讨厌。“餍”形声字,满足。后起字。即为“满足”这一意思而另造的新字。
【本人】00:29:34
一般说来,象形字和指事字是独体字;会意字是用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独体汉字,根据各自的含义所组合成的一个新汉字,形声字是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基础上形成的。一些形声字产生是因为本字词义引申多了,或者被难以用象形、指事和会意的方法造字的较抽象意义的同音字或近音字假借了,于是本字加上表类别的形旁造成新字来表示其本义。如“厌”与“餍”,“其”与“箕”,“莫”与“暮”等。而多数本字成了新造字的声旁了。
因此,一些加偏旁的字与以声旁为独体字的字可能是古今字。
【本人】00:31:15
教材中常用“同”字表示古今字,或者只是对古字作解释,不提通假字,教师也不要说这个字是通假字。有的教材也把古今字作为通假字来注释,那就按照教材所说处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