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英采风记
巧英,听着像个姑娘的名字。其实,是新昌的一个乡。
一个乡域的地名,怎么以带有女孩子色彩的字命名,多少让人感到好奇。
新昌是我的老娘家,走过许多地方,但巧英还真没去过。这次去采风,有一种莫名的兴奋。
导航一下,约150公里,原来小将过去便是,行程约2个半小时。但我还是起了个早,6点多就起来了。与我一样兴奋的还有同去的诗人们,大家都是这种感觉。

报到集中的地方富有诗意,叫“巧云居艺舍”。这是一家民宿,座落在527国道边,放眼望去,满眼的竹,民宿被竹包围着。“宁可食无肉,不能居无竹”这样的环境,诗人们能不诗兴勃发?初,以为乡政府有意安排,后来才知道巧英有数万亩竹林,称竹乡不为过。只是这家民宿的主人是位画家,布局上更富艺术气息。据了解,巧英这几年民宿发展很快,生意挺不错,绿水青山,正在变成金山银山。
到了巧英,第一个必须搞清的问题,就是巧英缘何而来?原来,此地有一石似鹰,在溪下,故称溪下鹰。1973年批准建水库,命名为巧英。92年,雪溪乡、莒根乡、三坑乡合并,以巧英水库为名,由此,正式成为乡名。


我们的采风,也是沿着巧英水库展开。环水库修建了公路,这里已经成了休闲旅游的胜地,特别是到了初冬,水杉红了的时候,更吸睛。只可惜,现在还不到季节,天又下着细雨,但朦胧中,若隐若现的山峰,还是别有一翻意境。瞧睢,诗人们的表情,兴奋之情是否溢于言表?
细心坑,原来叫细深坑,意思是溪又细又深。走进细心坑,扑面而来是一股清新的风,路上挂满了红灯笼、彩带,洋溢着喜庆的气氛。国庆将近,该喜庆一下嘛。古老的枫树与新建的文化礼堂相映生辉,古村正唤发出蓬勃生机。
古村有多古?据传有五六百年历史。然而,对于这个磨房的碾子,谁也无法说清它的历史。这是古人碾谷的工具,做工相当精细,巨大的碾子,在江南比较罕见。需要十多人手拉手才能围起来,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不失为一项重要发明。

细心坑人不仅聪明能干,乡风尤为淳厚。这么一点功夫,他们就做好了糖麦饼,热气腾腾的送过来,叫我们尝尝。又软又糯又甜又香的糖麦饼,令人回味无穷。我吃了,还“折”了一个。

巧英人十分好客,他们像巧英的山一样憨厚,像溪水一样淳朴。 昨天傍晚与今天早上,我独自去附近走了走。面对一个不速之客,他们都热情邀请我进去坐坐,心中陡升一份亲切。

就是做生意,也是生熟不欺。今天气温较低,一件衬衫已不足以御寒,怎么办呢?真是想什么来什么,到了风雨桥,有人在卖衣服。问了价,说85元。这价便宜,立马要了一件。穿在身上,暖的是心。
巧英,地区新昌边缘,与宁波的宁海相连。一不留神,我们就踏上了宁海的地界。因而,虽是山区,但不缺海鲜。
采风的时间很短,巧英给我留下的印象却很深。虽然她的名字其实与女孩子不搭边,但我还是在微信朋友圈上,一早发了一条这样的微信:
偶见巧英
巧英是个姑娘
梳着两根辫子
一根在胸前
还有一根也在胸前
见到我,她低着头红着脸
双手局促地弄着辫子
咬着嘴唇
不敢正眼看
朋友圈发出片刻,马上有朋友要巧云居的联系方式。看来巧英像磁铁,吸引力蛮强大的呢。
是为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