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号外)炉边夜话之关于小品文

(2019-01-15 13:09:58)
标签:

(号外)炉边夜话之关

                        (号外)炉边夜话之关于小品文

小品文,顾名思义,相对于大,即谓小。

小品一词的出典:“小品”一词在中国始於晋代﹐称佛经译本中的简本为“小品”﹐详本为大品”。

用现在直观、形象的解释,相当于全场话剧与陈佩期的春晚小品。

追根溯源:小品文的渊源则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历史还老长老长的呢。

表现形式:散文的形式之一。主要是通过事实和艺术形象来表现思想内容,议论较少,叙述描写抒情成分较多,以幽默的方式和喜剧性的情节,活泼、轻松的语言,给人一种揭露性的笑,并使人在笑过之后,看到问题的实质,发人深思。

特点:题材的包容和体裁的自由。尺牍、游记、日记、序跋、辞赋、小说等文体都可以是小品文。

分类:因内容不同,一般有讽刺小品,时事小品,闲适小品,历史小品和科学小品之分。

别称:小品文也是随笔、杂感等杂文的别称。

兴盛:小品文作为文体的兴盛是在明清时期,主要在晚明阶段。

历史上的“正统文人”对小品文的看法:小品文以随意抒发感情为目的,风格比较自由活泼,在“正统文人”看来“既不宜说理,也不易传道”。 而且小品文里面颇有带刺成分,“正人君子”又多有疮疤,唯恐被刺到痛处,所以,小品文从内容到形式都为“正统文人”所不齿,所痛恶,斥之为“滥调浮辞,卑不足道”。

发扬光大:民国初年的周作人夏丏尊徐志摩林语堂梁实秋当代的陈之藩余光中琦君余秋雨侯文咏高兴宇蔡康永等都写过小品文。

林语堂等人推崇晚明小品文,提倡幽默小品文、闲适小品文,把小品文视为个人独抒性灵、消闲自娱的形式。

那鲁迅是怎么看的呢?鲁迅等人反对把小品文当作“小摆设”﹐强调它对社会现实的迅速反应和作为“匕首”﹑投枪”的社会功能(鲁迅﹕《小品文的危机》)﹐鲁迅杂文中的许多篇章便是富有社会意义的小品文典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