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炉边夜话之】陆小曼:“只想有人陪着我”

标签:
陆小曼:“只想有人陪 |
【炉边夜话之】
陆小曼:“只想有人陪着我”
陆小曼的名声不太好。不好,是因为她先嫁了王庚,再嫁徐志摩,后又与翁瑞午同居。普遍的观点认为她滥情,是个水性杨花的女人。其实,真实的陆小曼并非如此,她的要求并不高,按时下的说法,就是“只想有人陪着我”。
嫁给王庚那年,陆小曼还只有20虚岁。离开了学校,就奉命嫁人。这年是1922年。尽管那个年代儿女的婚姻多由父母作主,但作为接受了新文化教育的陆小曼,她想要的不是婚姻,而是爱情。尤其是陆小曼,骨子里是个小女人;而且是一个非常喜欢缠绵、缠人的那种小女人。事实是,王庚给不了她想要的。那么,问题就出来了。
王庚是名军人。他曾留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西点军校,与后来的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将军是同班同学。军人的职责是服从命令。婚后第三年,他就奉命出任哈尔滨警察局局长。责任在身的王庚,哪有功夫天天陪陆小曼?不仅如此,由于陆小曼适应不了东北的气候,回到北京,与王庚两地分居。这如何能让内心情感相当丰富的陆小曼忍受得了?她需要一个人陪伴。
一个人的出现,让陆小曼找到了知音,这个人就是徐志摩。徐志摩什么人?他是诗人,情感特丰富;不仅情感丰富,还特浪漫。两人一起看戏、演戏;写诗、对课,那情调,要多浪漫,就有多浪漫。很快,两人就一日不见似隔三秋,再也分不开了。
分不开怎么办呢?结婚呗。然而,两人各有家庭,都得离了,才能走到一起。于是,一场轰轰烈烈的离婚、结婚案,就这样上演了。其间的过程无须再述说。我要说的是陆小曼其实只需要有一个人陪伴。
那么,婚后的徐志摩,是不是天天与陆小曼缠绵呢?没有;那是不是徐志摩得到了,就不珍惜了,另觅新欢了呢?也不是。原来为了生活,徐志摩不得不南北奔波。
要晓得陆小曼是大小姐出身,她只知道用钱,不知道钱从何来。她买东西从不问价,想要就买;她的日常生活需要人服侍,家里有烧饭的厨师、司机等十多个佣人,每月的开销高达500—600大洋。这是个什么概念呢?相当于现在至少5—6万元。而徐志摩就是一书生,诗写得最好,也换不来这么多钱啊。所以,他得拼命挣钱。同时,为了维系两人的浪漫情调,徐志摩不得不两头跑,从上海到北京,再从北京到上海。这样的结果,还是让陆小曼倍感失落与失望。
这时候,翁瑞午出现了。陆小曼娇小玲珑,但体弱多病,她有哮喘和胃病。翁瑞午会推拿,按理哮喘与胃病用推拿来治好像搭不上边,不过,用到陆小曼身上,效果却十分显著。在床上病秧秧,有气无力的陆小曼,只要翁瑞午那么一推拿,陆小曼就像枯苗逢甘露,立马就鲜活起来。
翁瑞午,上海小开。他是翁绶祺之子。翁绶祺是翁同龢的门生,官至广西梧州知府。他20多岁在上海开业行医,汽车代步,成为沪上名人。30年代在江南造船厂任会计处处长。又在李祖韩手下任中国营业公司的买办。他有钱,重要的是他有时间陪陆小曼,当然也不缺浪漫。
不要以为官宦子弟都是秀花枕头。这个翁瑞午却擅长书画诗文,还收藏了许多名人字画。他从小接受正规的文人教育,随赵叔儒学书画,随况周仪学习诗文,也会唱京戏昆曲,深得梅兰芳赏识。又随丁凤山学习中医推拿。原来他是个高富帅。
陆小曼不是个白富美嘛。不仅诗文了得,还画得一手好画,同时英语也精通。她喜欢听戏、唱戏,翁瑞午也是戏迷。所以,两人一拍即合。后来的事实证明,陆小曼与翁瑞午才是真正的黄金搭档,两人和谐相处了三十多年。
那么,翁瑞午对陆小曼好不好呢?好。而且不是一般的好,是相当的好。只要陆小曼喜欢的,翁瑞午都想方设法满足。陆小曼喝不惯牛奶,翁瑞午就从乡下找了个奶妈,给她喝人奶。陆小曼吸鸦片,家里开销又很大,徐志摩死了后,就没了经济来源,一切开销都有翁瑞午承包。实在负担不起了,翁瑞午毫无怨言地把他收藏的字画卖掉。用翁瑞午的话来说,只要小曼开心,哪怕是一无所有也在所不惜。
事实上,最让陆小曼满意的是他的随叫随到,并且是不叫也到。之前,两个男人都做不到的,现在,翁瑞午做到了。从1938年到1961年翁瑞午去世,陆小曼与翁瑞午同居了整整23年。如果从1927年两人相识时算起,就是35个年头。35年如一日,缠缠绵绵相伴左右,不离也不弃,这样的男人,恐怕没有一个女人不喜欢。
那陆小曼对翁瑞午又如何呢?尽管陆小曼说她对翁瑞午“只有感情,没有爱情”,但她对待感情,也是认真而坚强的,决不三心二意。当时许多朋友不赞成她和翁瑞午的这种关系,要她与翁断交。胡适便是其中最主要的一个。他向陆小曼提出,只要她与翁瑞午断交,以后一切由他负全责。陆小曼委婉地拒绝了他的要求,她当时对人说:“瑞午虽贫困已极,但始终照顾得无微不至,廿多年了,吾何能把他逐走呢?”
这就是陆小曼,一个知性、痴情的女人。她不需要空头的名份,她需要一个知冷知暖,实实在在相伴左右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