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晏岭神话溢满路

标签:
陶晏岭神话溢满路 |
名称的由来就充满着传奇。据传因南朝的陶弘景曾隐居岭上,由此得名。陶弘景可不是一般的人物,历史上非常有名。他做什么的呢?采药、炼丹。看过电视《西游记》吗?孙悟空就是被太上老君关进炼丹炉,这才有了火眼金睛。
炼出的丹药,就是传说中的长生不老药。东晋、南北朝时期特流行,王羲之就钟爱丹药;到了明朝仍热度不减,徐文长他哥,也是为了炼丹,把家产给炼没了。眼下流行的所谓保健品,不也是为了延年益寿嘛,名称不同,道理一样。
说到炼丹,现在看来好像是迷信。其实,追溯起来,就是现在生命科学研究的始祖。炼丹所从事的内容,以现在浙大生科院招收研究生的科目分类,叫化学与生物化学。陶弘景研究的就是这门学科。
在南朝这是个热门专业,吃香得很呢。天监三年(504),梁武帝萧衍遣人送黄金、朱砂、曾青、雄黄等物,以供炼丹之用。这是不是国家级的科研项目?所以,陶弘景能到这岭上开辟研究所,还能不出名?
“去陶晏岭?来,跟我走吧。”这是第二次去陶晏岭,一位大姐以为我不识路,她大手一挥,带我上岭。
古道呈南北走向。从平水的金鱼岙到王坛的新联村,全长4公里。由于来回不方便,我只能从金鱼岙上到岭顶,再下来,用时大约2小时。这里已成了驴友的热线,每次去,都能碰到一拨拨的驴友。
全程的路比较宽,足可以够挑担的两人交汇。路面也比较平整,坡度不陡,可以相见,这是条“高等级”岭道。
一路上山色秀丽,行不多远,见一巨石在侧。这不是一颗平常的石头,是神仙留下的牙碜。牙碜,就是吃饭时吃出的砂石。原来神仙也要吃饭,赴王母寿宴,行到此处,已是中午,神仙们停下来吃饭,吃出了砂石,随口一吐,落到地上。经神仙的嘴,砂石也得了仙气,它会长,慢慢的就长成这个样子了。
故事还没完。就在这砂石边,任公子来钓过鱼。山上哪来的鱼?原来他钓的是东海的鱼,鱼饵是什么呢?听好了,是五十头肥牛。多长的钓竿?多大的鱼?自己去想像吧。这就是神话。不过《庄子.外物》里,就是这么记载的。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
再往上,是一片枫林。这里就是陶弘景曾经的研究所所在地。参天的古枫,经霜一打,夕阳西下中,光照叶,红胜花,得名枫林晚照。为拍此景,去年冬天,我来了二次。
过了枫林,抬头望,有一庙,称泉水灵庙。庙不大,香火却挺旺。这里又有一个神话故事。
先说庙的来历。据传有个嵊州人,得了眼病,看了好多医生,吃过许多药,眼睛还是看勿好。有一天,路过陶晏岭,走到这里,眼睛干涩煞哉,想用泉水洗洗,一洗,眼病就好。有介神个事体,那得感恩记念。庙就是这个嵊州人建的。
那这眼泉水怎么能治好眼疾呢?说起来还是与神仙有关。神仙们吃好饭,走到这里口有点渴,山上木水啊。神仙有办法,举起拳头向潮湿的岩壁打了几拳,水就出来了。神仙打出的自然是神水,能治眼疾也就不奇怪了。
不知不觉间,听着神话,岭顶也就到了。岭上有人家,十多户。就是这平常的人家,来历也不凡。
这岭上之所以有人家,与陆游的祖父有关。陆游的爷爷叫陆佃,当官一直当到左丞相,相当于总理。陆总理退休后就住到这里写书。前总理住到这里,虽说退休了,但威名留在那里。所以,前来看望,求教的人特别多,有人就干脆住了下来。久而久之,这里就形成了村落。
陶晏岭不仅传神,文化底蕴还深厚得很呢。说到文化,那得来几首诗,陆游写的。“绿树村边停醉帽,紫藤架底倚胡床。”“不须沽酒饮陶潜,箭笋蕨芽如蜜甜。”陆游经常来陶晏岭,来到这神话般的地方,风景又这么好,诗兴会不发?
2016.4.13